经济观察报 田国宝/文1月26日,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要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发挥牵头协调作用,迅速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并运转起来,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协调解决好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会议强调,针对当前部分房地产项目融资难题,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同时,要确保信贷资金封闭运行、合规使用,坚决防止挪用。省级层面跟踪监测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指导;国家层面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信息平台,实行周调度、月通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抓机制落实力度。
从中不难发现,所谓的融资白名单仅针对项目,而非此前传言的房企。截至2月2日,已经有重庆、南宁、武汉、大连、成都、西安、昆明、青岛、哈尔滨等11个城市向银行推送了首批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
其中重庆涉及项目314个,融资需求830亿元;昆明涉及项目212个,融资需求916亿元;青岛涉及项目84个,融资需求250亿元;西安涉及项目54个,涉及融资179亿元;成都涉及项目227个,武汉涉及项目101个,南宁涉及项目10个。
虽然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起来了,多省市也建立了相应的白名单项目,但如何落实仍是一个难题。一位金融机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对银行来说,是否为项目融资,首要考虑的仍是股东背景和自偿能力,与是否纳入白名单关系不大。
另一位银行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由于融资涉及到风险,相关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想要畅行无阻,需要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政策性倡导的融资,谁来承担责任,这个关键问题不明确很难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