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苏联的解体。
不仅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终结,更成为了大国兴衰的一个深刻教训。
对于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之一的俄罗斯而言,这不仅仅是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国家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
而苏联解体后的20年里,俄罗斯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屈辱。
以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大国博弈中,投降绝非出路,只能通向更加深重的灾难与灭亡。
1991年,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象征性的红旗缓缓降落,苏联这一昔日辉煌的超级大国就此轰然倒塌。
苏联解体后,在叶利钦等领导人的推动下,俄罗斯开始了所谓的“民主化”和“市场化”改革,试图通过融入西方世界来重振国家。
然而,这一选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艰难与曲折。
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以“休克疗法”为标志,这是一场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实验。
苏联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给新生的俄罗斯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但也留下了数不清的窟窿。
那些昔日辉煌的企业,如今如同风烛残年的老者,苟延残喘。
1万亿卢布的内债如同沉重的锁链,束缚着新生的国家。
而1200亿美元的外债,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新总统叶利钦夜不能寐,眉头紧锁。
作为前苏共的坚决反对者,叶利钦认为,俄罗斯如今需要的,是一次真正的、彻底的大改革。
叶利钦政府满怀希望的向西方世界看齐。
他天真的以为,只要在美国人的指导下,解开经济生产的所有限制,用彻底的自由化,就能给俄罗斯带来新生。
然而,以开放物价作为第一步的改革,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物价飞涨,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双重紧缩,更是让市场如坠冰窖,企业哀嚎遍野。
俄罗斯全国大规模的私有化,国家资产迅速流入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急剧拉大。
然而,改革非但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复苏,反而将俄罗斯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俄罗斯的GDP在短短几年间几乎减半,物资匮乏,生产停滞,经济活力几近枯竭。
在这场经济灾难中,民生凋敝,人民的生活甚至还不如苏联解体前。
而在毫无节制的自由化过程中,还有一些精明的商人和政客却趁机崛起,成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寡头。
就在叶利钦跟着美国人的瞎指挥,把俄罗斯的经济社会搅得一团糟的时候,他依旧没有放弃融入西方的希望。
在政治军事上也频频向欧美“抛媚眼”。
政治体制上,叶利钦政府也向美国学习,推行多党竞争与民主选举制度,以期实现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然而,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政治动荡与权力斗争,却削弱了俄罗斯政府的权威与执行力,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军事与外交领域,叶利钦更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
他不仅全面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政策,还积极寻求加入北约。
将这一目标视为俄罗斯“长期政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缓解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核力量的担忧。
叶利钦政府于1993年与美国签订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承诺在未来十年内大幅削减核武器数量。
看得出来,叶利钦政府为了融入欧美、寻求西方世界的认可,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而且,在叶利钦首次访问美国的场合中,他不仅发表了演讲,还借此机会对媒体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力挺当时正面临舆论挑战的克林顿。
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旁的克林顿却难以自禁地大笑起来。
其笑声之响亮,几乎超越了外交礼仪中对总统间相互尊重的界限,甚至还笑出了眼泪。
很显然,叶利钦所展现出的莫大诚意与满腔热情,并未能获得西方在尊重与合作层面的对等回应。
克林顿也是完全看不上这个被欧美忽悠瘸了的天真总统。
与苏联对峙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又怎么会真的与这位曾经的对手一笑泯恩仇,从此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呢?
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充足的武器库,早就被美国虎视眈眈了。
不把俄罗斯吃干抹净,不榨干俄罗斯的最后一丝价值,美国怎么会善罢甘休。
天真的叶利钦,不知道是真的想不到这些,还是不敢去想这些。
反正,他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欧洲梦”里不愿意醒来。
直到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通过一场电视演讲,正式宣告了自己时代的终结。
此时的俄罗斯,经济总量大幅缩水,人均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跪舔了欧美八年,究竟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是繁荣与复兴的希望?还是无尽的苦难与屈辱?
叶利钦下台后,年轻的普京接过了俄罗斯总统的重任。
作为政坛黑马的普京,用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的解决了车臣危机。
很大的缓解了俄罗斯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与社会压力,稳定了国内局势。
一句“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的任务是送他们去见上帝”震慑了世人。
人们不禁以为,这一位强人总统,是不是要带着俄罗斯站起来了。
然而,普京也丝毫没有放弃加入西方世界的幻想。
2001年,“9•11”事件震惊事件。
事后,普京不仅迅速响应,成为首位致电小布什表示哀悼的国家元首。
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允许美国在中亚地区展开反恐行动。
他亲自促成俄美情报共享,并游说中亚诸国提供领空与军事基地。
他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主动放弃了俄罗斯自沙皇时代以来在中亚的自留地,向西方打开大门。
为了融入西方体系,普京还分别于2001、2004及2008年提出加入北约的申请,却屡遭回绝。
然而,与强硬拒绝俄罗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约在2004年大幅扩张,吸纳七个东欧国家,这些国家曾是苏联的版图。
而北约吸收东欧国家后,很快就在新成员国部署了直接对俄罗斯构成威胁的军事武器。
1990年,美国国务卿向戈尔巴乔夫许下的北约不东扩的誓言,最终化为泡影。
北约的边界不断向东推移,逐渐向俄罗斯的边境逼近。
与此同时,CIA策划了一系列颜色革命,从格鲁吉亚的玫瑰风暴到乌克兰的橙色浪潮,再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之变。
这些政变旨在扶植亲美政权,限制俄罗斯的战略纵深,意图逐步削弱并分化俄罗斯。
直到2008年,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格鲁吉亚在美国的支持下进攻南奥塞梯地区,俄格战争爆发。
这次冲突终于耗光了普京的最后一点耐心,也让普京彻底认识到了美国人的真面目。
俄罗斯人终于从融入西方的美梦中清醒过来。
对于美国,无论多么谦卑、多么忍让、多么低姿态,都只会让美国得寸进尺。
美国根本没有给俄罗斯做朋友的机会,它只是想对俄罗斯敲骨吸髓而已。
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隐忍岁月”,俄罗斯终于觉醒,决定摆脱昔日的“顺从角色”,重振大国雄风。
自2008年起,俄罗斯开始逐步调整与西方的关系,展现出更加坚定的立场。
2014年乌克兰局势的动荡,亲俄领袖亚努科维奇的倒台,促使俄罗斯果断采取行动,收复克里米亚。
而在2022年,面对北约逼近家门口的严峻形势,俄罗斯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在东乌克兰展开了特别军事行动。
回顾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20年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投降所带来的沉重代价。
投降意味着放弃国家主权和独立地位。
因而身为大国,绝没有投降的选项。
看看俄罗斯过去屈辱的20年,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投降只能通向灭亡,而抗争才能赢得尊严和未来。
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说,保持国家主权和独立地位、维护民族自信和尊严,永远挺直脊梁,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和更加辉煌的明天。
投什么降?鹅毛只需要从占领的乌克兰领土上撤军,这个事就结束了。
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