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意渐浓,不少家庭开始面临小儿发热、呕吐、腹泻这“秋季三大挑战”,特别是腹泻,它不仅让孩子受苦,也让家长们心急如焚。今天,我们就来聊如何以中医智慧应对小儿秋季腹泻,通过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殷旭主任的一个真实案例,为您揭开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神秘面纱。
病案聚焦:晨晨的康复之旅9月6日,一位焦急的母亲带着她10个月大的宝宝晨晨(化名)走进了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晨晨已连续三天大便稀溏,每日多达4-5次,伴随哭闹、食欲不振。尽管已尝试“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大便依旧呈水样,偶尔还伴有呕吐,精神萎靡,活动量明显减少,今天还发起了烧。
经验丰富的殷旭主任细心询问后,耐心解释:“秋季是病毒活跃期,宝宝脾胃娇嫩,易受外邪侵袭导致泄泻。但请放心,中医治疗此类病症往往见效迅速且温和。”针对晨晨妈妈关于中药安全性的疑虑,殷主任强调:“我们为小宝宝开具的中药多为药食同源,安全无负担,且可通过添加冰糖、红枣调味,减轻苦味,更易于宝宝接受”
【中医治疗方案】
经过细致的舌脉象诊断(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殷主任为晨晨开了中药7剂,含鸡内金、葛根、茯苓、补骨脂、焦山楂、黄芩、党参等药材。同时,结合小儿推拿5次及腹泻贴辅助治疗,内外兼治,加速康复进程。
殷主任还特别提醒家长,在宝宝腹泻期间,应暂停添加新辅食,尤其是肉类和鸡蛋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改为简单易消化的米糊糊,以减轻肠胃负担。此外,注意宝宝保暖,避免受凉,减少前往人流密集场所,以防交叉感染。
【复诊反馈与后续调养】
经过三天的治疗,再次带晨晨做小儿推拿时,晨晨妈妈欣喜地表示:“服用了两剂中药后,晨晨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也有所改善,食欲也有所恢复。”一周后复诊时,晨晨已基本康复。殷主任建议再巩固几副中药,并强调了日常护理的重要性。
小儿腹泻知多少?小儿腹泻,中医称之为“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为特征。这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节尤为高发。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也有少部分是由诺如病毒等其他病毒导致。
轮状病毒感染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高发年龄:多发生在6至24个月的婴幼儿中。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潜伏期:通常为1-3天。 症状表现: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且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无腥臭味。严重时可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病程: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少数可能更长。中医角度认为,小儿泄泻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失调,常见原因包括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及脾肾阳虚等。治疗时,需根据患儿的具体体质和病辨证施治。
规避秋季腹泻,殷主任温馨提醒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饮食和食品的清洁,饭前便后洗手,减少病菌入侵的机会。 科学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过食生冷和不消化食物。 隔离治疗: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防寒保暖:关注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 控制饮食:适当减轻脾胃负担,对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暂时禁食,待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 密切观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面对秋季小儿腹泻,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忧,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帮助孩子度过秋季腹泻的难关。草莓中医,治养结合,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通讯员: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