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清除全边境中国军队,里窝那计划,印上将炮轰全体被赶出会议

慧言说个史 2024-10-05 02:36:00

1962年的某个深夜,时任印度国防部长的梅农,与其他几位印度高层军官,在新德里齐聚一堂。

那晚,整个作战厅灯火辉煌。

众人在一条长桌旁大言不惭地讨论,如何切割中印边境与西藏这块土地。

自信满满地认为,印度军队一定能将势头正盛的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此时此刻,却有一位老者提出了异议。

在他看来,中国军队刚刚打掉了蒋介石,赶跑了美国兵,并不是印度能够抗衡的。

他是一名戎马半生的老将,是前印度陆军参谋长,是一个被总理尼赫鲁摘走将星的前上将。

满屋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的辩驳,反而痛斥他为懦夫、叛国贼,将他轰出了会场。

然而很快,这些人就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无尽的后悔……

这场由梅农和尼赫鲁发起的,预备让印军赶走中国军队占领塔格拉山脊的筹谋,名为“里窝那计划”。

许多人或许不清楚塔格拉山脊,为什么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实只有一点,这里是中印边境山脉的最高点。

无论哪一方占领了这座制高点,都能将双方的边界布置尽收眼底。

一旦有了这样的便利,那么不管是发动进攻还是组织防守都能易如反掌。

因此,梅农对此势在必得,他甚至信誓旦旦地向总理尼赫鲁提出保证:

只要印度军队一列阵,中国军队就会落荒而逃,届时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赢得战争。

如今在我们看来,这纯粹是想当然。

蒋介石的八百万大军和美国装备精良的进攻部队,都没能从中国解放军身上讨得好果子吃,印度凭什么这么自信?

当时的现场,也有一个聪明人是这样想的,他就是蒂迈雅,印度的前陆军参谋长。

他将自己的疑虑和盘托出,真诚地表达了自己认为这个计划不妥的原因。

“塔格拉山脊上的气候恶劣,我们的军队并没有合适的御寒措施,恐怕很难适应环境,这样打下去,或许会招致严重的后果。”

但自负的梅农和尼赫鲁对此嗤之以鼻。

不仅将蒂迈雅“请”出了会议厅,还大声嘲笑责骂他是懦夫,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叛国贼。

曾经历尽枪林弹雨也毫不畏惧的蒂迈雅,从未如此失望过。

他第一次这样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年老,不再有力挽狂澜将印度士兵们,从深渊中解救出来的实力。

在他沉重的叹息声中,里窝那计划还是按部就班地开展了。

1962年,正是中印关系矛盾激化的最高点。

双方都因为边境问题紧绷着一根弦,稍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弥漫开一场战火。

塔格拉山脊作为地理位置优越的“瞭望塔”,不出所料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中印双方都对这里虎视眈眈。

中国在山脊一带修筑起了防御工事,印度的敌意则彰显得更为赤裸裸。

他们已经开始组织武装力量,计划以武力夺取这一地区的控制权。

按照梅农的设想,印度军队拥有人数优势,只要他们能够“闪击”塔格拉山脊,打中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就能在极短时间内占据这块军事重地。

可天不遂人愿,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里窝那计划根本不够成熟,其完成度仿佛是印度高层早起没睡醒时,一拍脑袋想出的不切实际的“鬼点子”。

印度军队几乎没有在高海拔地区作战的经验,更不清楚在高海拔山地作战所要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缺氧、严寒、悬崖峭壁等等。

哪怕先头部队拼命登上了塔格拉山脊,中间所花费的精力也足以让他们精疲力竭,组织不起像样的后续进攻。

更别提山地陡峭,交通不便,高层根本没有勘测出一条,可供后勤物资运输行走的路线。

而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战斗,没有后勤保障,就和送死没有什么两样。

但印度高层将这些难题通通忽视,认为只要印度军队敢于打破临界点,中国就一定会应声退缩。

蒂迈雅的强烈反对没能得到任何人的重视,以自傲自大的梅农为首的观点在国防议题中占据主流。

在“梅农党”看来,蒂迈雅的观点落后又保守,他提出的所谓印度军队实力逊于中国军队,也不过是无稽之谈。

还没真刀实枪上战场比划,怎么能知道孰强孰弱?

对此,蒂迈雅也只能报以无奈的叹息。

在他的预测中,他几乎构想到了一切印度军队可能会遭遇的困境。

但人们并不相信这位前任参谋长的话,反而认为他在杞人忧天,这些都让蒂迈雅感到深深的无力。

果不其然,两相交锋的最终结果就是蒂迈雅双拳难敌四手。

最终会议还是将他彻底排除在外,里窝那计划也得到了继续推进。

当印度军队真正站在山脚下发起冲锋时,他们才意识到,蒂迈雅说的是对的。

他们不仅要与被激怒的中国军队拼命战斗,还要抵御战场上恶劣的自然环境。

穿着单薄军服的印度士兵挨不过山脊上酷烈的寒风,被冻得瑟瑟发抖。

连手指都快要不能弯曲,更别提握住枪把扣动扳机。

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后勤补给能够尽快到达,送来能够保暖的衣物和取暖工具。

然而事与愿违。

山脊上的地形崎岖,后勤运输几乎断联,粮食和弹药都只能凭运气般断断续续送达前线。

只有少部分能够真正抵达士兵手中,更多的不是还被拦在半路,就是遗失在茫茫雪原中。

印度军队不仅要忍受严寒的折磨,还要被匮乏的粮食和弹药拴住手脚。

一时间他们的战线几乎寸步难进,更别提按照原计划进行针对中国军队的闪电突袭了。

就是在这样糟糕的战局下,印度军队的前线指挥官考尔将军,还在接连犯下致命的错误。

在里窝那计划推进初期,考尔是个纯粹的战争狂热分子。

可当尼赫鲁公开点燃战争的导火索后,他却手忙脚乱,指挥得牛头不对马嘴,时常不能对战况作出正确分析。

果然,不久后,蒂迈雅的预言成真。

印度军队不仅在推进至塔格拉山脊的途中,遭遇中国军队抵抗而惨败,还被其一路反推,夺走了更多地盘。

印军的战线全面崩溃,士兵们有些倒在枪林弹雨中,有些因极度的饥饿和严寒而一睡不醒。

无论是前线还是后勤,都称得上一句一败涂地。

最终,里窝那计划只能被迫终止,印度军队收缩防线退回到了更安全的深处。

如果要为这场惨败寻找一个“始作俑者”,那尼赫鲁和梅农的愚蠢计划一定会名列前茅。

蒂迈雅的警告早已为他们敲响警钟,他们却视若罔闻,最终招致如此惨烈的结局发生。

那时的中国早已不是曾经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睡狮”。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震慑美国军队的英姿,就是“醒狮”发出的第一声怒吼,可印度却选择闭目塞听。

仅仅三天时间,印度最精锐的第7旅,就被中国军队全数歼灭在塔格拉山脊之上。

这是印度高层狂妄自大所必然付出的惨烈代价。

那么,你对这场战争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1 阅读:2

慧言说个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