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中国权利芬兰对华连开2枪,退返我国熊猫,中方接下挑战书?

沛白看这个好的界 2024-09-29 21:56:58

芬兰,这个被大家熟知的“圣诞老人故乡”,最近却因为一系列让人看不懂的操作,在国际上火了一把。

前脚刚传出要提前退还中国大熊猫,后脚又在联合国大会上语出惊人,要把俄罗斯踢出五常,还要废除一票否决权。

这波操作,堪称是“外交碰瓷”的教科书级别表演。 网友们纷纷猜测:芬兰这是要搞啥? 是缺钱养熊猫了,还是想借机蹭热度? 亦或是,这个北欧小国,真的打算在国际政治的牌桌上,梭哈一把?

2024年9月25日,芬兰艾赫泰里动物园发布的一则声明,像一枚深水炸弹,在中芬两国的外交关系上炸开了锅。

这家动物园决定,比原计划提前八年,把从中国租来的大熊猫“华豹”和“金宝宝”送回去。 动物园给出的理由听起来颇为“心酸”:养熊猫太费钱了!

每年高达150万欧元的维护费用,再加上新冠疫情导致游客锐减,动物园已经债台高筑,无力承担这笔巨额开销。

芬兰外交部赶紧出来澄清,说这只是动物园的商业决定,跟政府没关系,也不会影响中芬两国的关系。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番解释有点像“此地无银三百两”。

毕竟,“熊猫外交”作为中国特色的外交方式,其背后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价值。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可爱的大熊猫就成了“友谊大使”,承担着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任务。

从最初的作为国礼赠送,到后来的租借和合作研究,“熊猫外交”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芬兰在此时选择提前退还大熊猫,其动机显然没有那么单纯。

要知道,在国际关系史上,一些国家在与中国关系紧张之时,就曾以退还熊猫的方式表达不满,甚至被视为一种“外交降级”的信号。

比如,2008年,捷克曾因时任总统会见达赖喇嘛,导致中捷关系遇冷。 接着,捷克动物园以资金紧张为由,希望早点把大熊猫还给中国。

2010年,挪威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让中国很不高兴。 挪威的动物园也表示,以后不会继续租借中国的大熊猫了。

这些案例都表明,大熊猫作为“外交使者”,其去去留留,往往与两国关系的冷暖密切相关。

芬兰此次退还大熊猫,虽然以“经济压力”为由,但很难不让人将其与近年来芬兰外交政策的转向联系起来。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剧烈动荡的背景下,芬兰的这一举动,更像是向西方世界递交的一份“投名状”。

如果说,退还大熊猫只是芬兰外交政策转向的一个微妙信号,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彻底撕下了芬兰“中立国”的伪装,露出了其“选边站队”的真实面目。

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一番“惊人”言论。他提出,联合国安理会应该改革,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到十个,并且废除“一票否决权”。

这番言论,看似是在为联合国改革建言献策,实际上却暗藏玄机。 尼尼斯托在讲话中,不仅将矛头直指俄罗斯,指责其对乌克兰发动“非法冲突”,应该被踢出安理会,还暗示中国权力过大,需要限制。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 联合国安理会是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关键机构,而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则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支柱。

任何打破这种秩序的尝试,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就连一向与中俄两国关系紧张的美国,也对芬兰的提案表示了反对。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把俄罗斯从五常中剔除是不可能的,建议相关国家不要抱有这种幻想。 美国的表态,无疑打了芬兰的脸。

毕竟,芬兰这番操作,明摆着是在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表忠心”。 然而,美国却并不买账,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美国一方面想在国际上孤立俄罗斯,但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彻底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 毕竟,联合国是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组织,五常体系也是美国霸权的重要保障。

如果轻易打破这一体系,最终损害的可能是美国自身的利益。 另一方面,美国深知,芬兰的提案根本不可能获得通过。

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是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很多国家的利益。 任何改革方案,都得让五常达成一致,否则就是白搭。

芬兰作为一个“小国”,却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挑战国际秩序,其背后的动机,显然不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而是为了迎合西方国家的政治,以换取自身利益。

然而,芬兰的这番“投机”行为,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芬兰的一系列“迷惑操作”,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是其外交政策转向的必然结果。 芬兰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在国际事务中行事低调谨慎。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的战略选择开始发生转变。

2023年,芬兰正式加入北约,结束了其军事不结盟政策,此举被视为芬兰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加入北约后,芬兰积极参与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军事合作,其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因此急剧恶化。

在这个背景下,芬兰开始重新考虑和中国的关系。 一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芬兰有着广泛的经贸合作;另一方面,芬兰也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要求其在外交政策上与西方保持一致。

在“选边站队”的压力下,芬兰最终选择了倒向西方。 从提前退还中国大熊猫,到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指责中俄两国,芬兰的这一系列举动,无不表明其外交政策已经彻底转向“亲西方”。

不过,芬兰选择站队真的能换来安全和好处吗? 芬兰作为一个小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总是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

芬兰的“前车之鉴”,不胜枚举。 历史上,许多“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依附强权,最终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冷战时期,一些东欧国家为了对抗苏联,加入了北约,结果却被美国当成了“马前卒”,长期处于对抗的最前线,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即使在今天,许多“小国”依然在“选边站队”的泥潭中挣扎。

芬兰的“选边站队”,不仅损害了其自身的国家利益,也破坏了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现在全球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多领域合作,才能一起克服困难,共创美好的未来。

对于芬兰来说,与其一味地“选边站队”,不如回到“中立”的立场上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积极推动大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芬兰从“熊猫外交”到联合国提案,这一系列外交政策的转变,折射出一个“小国”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下的无奈与挣扎。

现在国际局势让小国面临着很多新挑战和压力。 在大国竞争中,小国要想生存下去,必须仔细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狄更斯的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来形容现在的国际局势再合适不过了。

对小国家来说,这既有挑战也有机会。 只有坚定自己的战略方向,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稳住脚跟。

参考资料:

《芬兰计划提前归还大熊猫: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中国青年网

0 阅读:1

沛白看这个好的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