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华期间,中俄虽然没能在能源领域签下大合同,但在粮食领域,双方却签下了两国历史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合同。
前不久,“中俄新陆地粮食走廊”倡议负责人奥夫谢皮扬表示,在普京访华期间,中俄签署了一项总价值高达2.5万亿卢布的粮食供应合同。按照当前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大约为1800亿元。奥夫谢皮扬透露,在未来12年内,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总计7000万吨的谷物、豆类和油籽。
【普京访华期间,中俄签下了价值1800亿元的粮食大单】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这一份粮食合同,只是中俄双方企业之间的协议,没有涉及到政府层面。不过,奥夫谢皮扬也透露,11月底或12月初,中俄可能会举行政府高层间会晤,届时双方或许会正式签署政府间协议,来巩固企业间的协议。
如果仔细分析这份合同的内容,我们就会发现,它确实对得起“中俄历史上最大粮食合同”的名号。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去年一共进口了1.46亿吨粮食,而中俄这次签署的粮食合同,其规定的粮食供应量就达到7000万吨,相当于占到去年粮食进口量的一半。虽然这7000万吨粮食的供应周期为12年,但这个量仍然是不小的,依旧能反映出这份合同沉甸甸的分量。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粮食领域不断加强合作】
众所周知,目前俄罗斯受到了西方的全面制裁,其中就包括粮食。在此背景下,扩大对中国的粮食出口,对于俄罗斯而言变得尤为重要。两国的粮食合作,被莫斯科摆上了优先日程,相关的合作也正在加速推进。
就拿前面提到的“中俄新陆地粮食走廊”来说。该项目始于2016年,目的是在中俄之间开辟出一条新的粮食贸易路线。不过,虽然该项目双方谈的时间比较早,但是相关的进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然而从去年开始,俄方的工作开始逐渐加速。今年5月,普京亲自下达指令,要求俄罗斯政府必须在半年之内,也就是10月1日之前,同中方就“中俄新陆地粮食走廊”达成政府间协议——虽然说时间已经过了,但如果能在今年年底正式签署,也并不算晚。
【“中俄陆地粮食走廊”正在快速推进当中,图为加尔斯克铁路粮食枢纽运输站】
言归正传,跟俄罗斯开展粮食合作,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中国来说,怎么形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俄罗斯既然愿意加强合作,我们自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另外,在目前的局势下,我们在与俄罗斯谈粮食合作的时候,相对比较容易拿到的条件。
对于俄罗斯来说,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客户,也同样是重中之重。由于俄罗斯被踢出了美元结算体系,因此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无法向西方国家出口粮食,同样也难以跟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正常的粮食贸易。
一方面是运粮船的问题。一般来说,运粮船满载后,只有进行投保,才能顺利出海,将粮食运送到买家手中。可现在的问题在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的保险公司都被西方所把持,而没有哪个保险公司愿意冒着被制裁的风险,向俄罗斯的运粮船提供保险业务,这也导致了俄罗斯的粮食无法对外出口,只能堆放在港口的仓库中。
【在西方制裁下,没有保险公司为俄罗斯运粮船提供保险服务】
另一方面是结算问题。在国际贸易中,想要进行跨境交易就必须经过SWIFT国际支付体系这个平台,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负责粮食结算的俄罗斯农业银行就被西方排除在SWIFT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俄罗斯能够出售粮食,他们也很难收到相关的货款。
而与中国进行粮食贸易,则完全可以绕开这两个问题。中俄之间的粮食进出口,不依赖海运;至于结算问题,则完全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不用美元。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俄签署的这项粮食供应合同,原本就是一件合作共赢的事,但经过一些西方媒体的恶意报道,以及别有用心地炒作后,味道就变了。
比如,《莫斯科时报》在报道这件事时,就以“俄罗斯为中国提供3200万公顷的西伯利亚土地,用于生产粮食”为标题,博人眼球,恶意报道。这里提到所谓“3200万公顷土地”,其实就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耕地总面积,约合5亿亩。
大家别看《莫斯科时报》前面披着“莫斯科”这三个字,但它其实是一家被俄罗斯政府列为外国代理人,并在2017年禁止在俄罗斯境内运营的媒体,现在的总部位于荷兰,如果真要给它定性的话,它完全就是一家西方媒体。他们在报道起这种标题,无非就是想挑起俄罗斯国内民众的情绪,并以此挑拨中俄关系。
当然了,这种“杂音”出现得越多,就越能说明中俄之间的粮食合作的方向是对的。两国的粮食合作已经进入新的“快车道”,只要按照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未来势必会有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