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元年(1436年)二月二十五日,因秦王朱志(土絜)就朝廷将安定庶人朱尚炌一家安排到秦愍王坟园居住一事提出委婉的抗议,小皇帝朱祁镇特地去信进行解释,要求他顾念亲亲之谊,不要为难对方。
“辛酉书复秦王志(土絜)曰:‘所喻庶人尚炌已到秦愍王坟园居住,复令军校轮流防守,足见区画之密。今以嫌疑为虑,又欲都司、布政司令人防守,甚非所宜。且先王寝园岂容外人出入!若尚炌仍不守法,朝廷当别有处置。叔但以亲亲为念,待之以礼,又何避嫌之有?’”(《明英宗实录》)
秦愍王朱樉墓
朱尚炌是朱志(土絜)的亲叔叔,他为何会被废为庶人?秦王为何派出本府军校对坟园轮流防守不说,还要求陕西方面调兵协防?
秦愍王朱樉幼子朱尚炌(音kai),生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十二日,为秦愍王朱樉的庶六子,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十三孙,生母不详。
朱尚炌出生在大明地位最显赫的亲王之家,就此而言是幸运的。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朱樉因为作恶多端,被府中的被三名老妇人下毒致死,王妃王氏也被勒令殉葬,留下一众羸弱子女,最大朱尚炳年仅16岁,朱尚炌这个幼子更是只有四个月大。尚在襁褓的朱尚炌脑海中完全没有父亲的形象,想要了解父亲的模样自己能借助画像,从这方面而言他又是不幸的。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随即皇太孙朱允炆继立为帝,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在文官集团的支持下,建文帝一改祖父制定的国策,厉行削藩,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齐王朱榑等先后被废。
当矛头指向在世藩王之中最长的燕王朱棣时,局势陡然发生巨变。朱棣非但不乖乖就擒,反而直接掀桌子,在老巢北平竖起靖难旗号。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燕王朱棣竟然凭着并不丰厚的家底,以弱胜强,仅仅用时三年就由北平杀进南京,将大侄子踹下皇帝宝座,自个坐了上去。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朱老四毕竟是靠造反上台,唯恐藩王们有样学样,故此一面柔性削藩只要实权不动名分,一面给宗室成员大发利是,以为自己挽尊。
明成祖剧照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年仅八岁的朱尚炌与四哥朱尚烐(音zhou)、五哥朱尚灴(音hong)一道封王,朱尚烐为兴平王,朱尚灴为永寿王,朱尚炌为安定王。
写到这里阿越有个疑惑,《明太宗实录》显示朱樉诸子之中,反而是年幼的三个儿子先受封,年长的次子朱尚烈、三子朱尚煜后受封,这很不合常理。所以不由怀疑朱尚烈、朱尚煜早在洪武朝或建文朝已经获封郡王,永乐元年(1403年)对二人的册封属于改封,毕竟有先例可循。晋恭王朱棡第三子朱济熿的平阳王爵号,与朱尚炌兄弟同日获封,在此之前他的爵号为昭德王。
“甲申,封秦愍王第四子尚烐为兴平王,第五子尚灴为永寿王,第六子尚炌为安定王。改封晋恭王第三子昭德王济熿为平阳王,封恭王第七子济熇为广昌王。”(《明太宗实录》)
永乐七年(1407年)正月,明成祖命秦王朱尚炳给14岁的朱尚炌举行冠礼,宣告他成年。
永乐九年(1409年)三月,16岁的朱尚炌赴京朝觐,在京师一呆就是八个月,直到当年十月才辞陛归国。正常情况下,宗王朝觐,停留京师的时间在十天左右。朱尚炌之所以在京师逗留这么长时间,是因为皇帝四叔要亲自帮他解决婚姻大事。当年九月,中兵马副指挥王迪之女被册封为安定王妃。
朱尚炌携新婚燕尔的妻子回转西安时,想必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
意图谋害侄子造反秦愍王朱樉作为老朱的嫡次子,为诸藩之长,伦序仅次于懿文太子朱标。在朱标一系被打压后,理论上他这一系才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因此秦藩虽然不像老三晋恭王朱棡一系那样与燕王朱棣剑拔弩张,可在对方通过造反成就帝业后,依然享受到了与晋藩一样的待遇,为朱老四重点关注的对象。
秦愍王朱樉剧照
朱尚炌的大堂兄晋王朱济熺,被四叔联合三弟平阳王朱济熿搞下台,废为庶人,一辈子都没能复位。朱尚炌的大哥秦王朱尚炳,也多次遭到四叔的敲打。永乐九年(1411年)二月,因为朱尚炳对使臣态度傲慢,朱老四以辅导不力为由,下令逮捕王府属官,并对他发出“齐王拜胙,遂以国霸;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的警告。朱尚炳大惧,连忙赴京请罪,获得宽宥。
朱尚炳遭敲打的次月,朱尚炌赴京朝觐,一待就是八个月,并在四叔的眼皮子底下解决了个人问题。阿越有理由怀疑朱老四有拿二支的小侄子当秦藩版“平阳王”用,对付秦王朱尚炳的意图在,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实施,朱尚炳就已去世,新任秦王只是个乳臭未干的稚子,可以随意拿捏,于是计划终止。
皇帝四叔熄火了,可朱尚炌并不这么想,他决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将目标定得更高。
永乐十六年(1418年),时年25岁,正年富力强的朱尚炌听信术士之言,自认有天命在身。正所谓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既然你朱老四当年能靠造反起家,那就怪不得侄儿有样学样了,所以四叔准备好面对疾风吧。
为此,朱尚炌暗中筹划了一个宏伟的谋反计划:
第一步:“招纳逃亡,私造印信,编立字号”,积蓄基本力量;
第二步:毒杀秦王朱志堩这个大宗,及兴平王朱尚烐、永寿王朱尚灴两个在世的哥哥等,消除本支系中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物,夺取西安三护卫的指挥权;
第三步:擒杀陕西都司、布政司及按察司等地方大员,彻底控制西安府这座西北重镇;
第四步:奇袭关中的东大门——潼关,诛杀镇守此地的成山侯王通,切断东方进入关中的主要孔道,将关中平原打造成基本盘;
第五步:北上突袭宁夏,杀掉与四叔关系亲厚的十六叔庆王朱栴和宁夏总兵宁阳侯陈懋,夺取庆藩的宁夏三护卫和宁夏驻军。
这个计划完全当年靖难之役的翻版,真要能够达成,朱尚炌的战略势态比之当年的燕王朱棣不知道要好多少。毕竟只要封闭潼关,就可以割据西北,拥有一个安全的大后方,不似靖难之时燕王的老巢北平府完全暴露在朝廷大军的眼皮子底下,多次遭到攻击。
奈何,安定王朱尚炌不是燕王朱棣,朱老四也不是朱允炆这个眼高手低的货所能比拟的。刚跨出谋反的第一步,就因为“纵容军卒杀掠良民,占官民田土,强夺人妻女”等事闹得满城风雨。而明成祖这么多年来向西安三护卫渗沙子的动作也不是摆设。
西安城墙
当年十二月初七,西安中护卫百户张诚、小旗孙成密报朝廷,宣称安定王朱尚炌意图谋反。明成祖闻讯立马派亲信太监朱兴火速赶往西安,召朱尚炌进京诘问。
乐十七年(1419年)正月初八,安定王朱尚炌抵达北京,在事实面前供认不讳,最终被废为庶人,发配南直隶泗州(今安徽泗县)守祖陵。起初有多嚣张,结局就有多狼狈。
“至是,上面诘之,尚炌皆引伏。廷臣交章劾奏请诛之,上以秦愍王故,不忍加刑。但免为庶人,令往泗州守祖陵。升告者张诚登州卫指挥同知,孙成为义州卫指挥佥事,赐冠带、衣服。”(《明太宗实录》)
安定庶人二三事明祖陵位于泗州盱眙县,为明太祖朱元璋高祖德祖玄皇帝、曾祖懿祖恒皇帝和祖父熙祖裕皇帝三代帝后的衣冠冢。受《皇明祖训》庇佑的宗室不可杀,只能囚禁。此时凤阳高墙还未建成,对犯罪宗室的安置各不相同,有收拢于京师的,有囚禁于中都凤阳宫中的,有发配先王坟园的等不一而足。故此将新出炉的安定庶人朱尚炌安置到泗州守祖陵,实属正常。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驾崩,新上台的明仁宗朱高炽相对宽容,认为朱尚炌这个堂弟孤苦伶仃地在祖陵一待就是五年,实属可怜,遂派人将其家属送往泗州完聚。
然而朱尚炌并不领情,四叔一去自觉头上的那座大山就此卸去,竟肆无忌惮地在泗州胡作非为起来。庶人是宗室之中地位最低的一档,降无可降,大事不了被皇帝陛下臭骂一顿,除此之外你能奈我何。所以只要肯豁出脸去,庶人照样可以很逍遥。
正所谓忍字头上一把刀,明英宗即位后,历经洪熙、宣德两朝,忍让了十年的泗州官员终于忍无可忍,向朝廷控诉安定庶人的恶行。对此朝廷也很无奈,一番商议下来选择将他一家子发配秦愍王坟园,让身为大宗之主的秦王亲自处理这个烫手山芋。
“(正统五年七月)甲辰……秦王志(土絜)奏:‘庶人尚炌先因谋为不轨,发泗州为民。今不守礼法,又遣回狭西守秦愍王坟……’”(《明英宗实录》)
朱尚炌当年造反不成不说,还意图谋害秦僖王朱志堩,并导致西安三护卫遭朝廷清洗,是以朱志(土絜)本就不见待自家六叔,自然不愿接收这个麻烦之源。于是乎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被皇帝拒绝后,朱志(土絜)变着法地折腾安定庶人一家,意图将其甩开。
正统五年(1440年),秦愍王坟园传出庶人朱尚炌长子殴打母亲王氏致伤,朱志(土絜)如获至宝,也不关心事情究竟因何而起,径直将此事上报朝廷,称其“不孝凶恶”。
明祖陵
不孝乃是重罪,明英宗指派锦衣卫指挥徐恭前往西安,押解朱尚炌长子押解赴京审问。至于其余安定庶人,依然安置于秦愍王坟园。
眼见甩不掉这个包袱,朱志(土絜)再生一计,于当年七月上疏宣称安定庶人一家人口众多,本府钱粮不足,难以供应衣食,请朝廷设法解决。对这个赖皮的亲王,明英宗也是无语,只得命陕西布政司负责安定庶人的衣食。
在皇亲武定侯郭玹等人的审问下,朱尚炌长子伤母事件很快就有了结果。事情的起因是,朱尚炌长子因被囚禁于这方寸之地,加上生活困苦,悲从中来遂借酒消愁。结果愁更愁,一顿闷酒下肚,不仅与弟弟起了冲突,还误伤前来劝架的母亲。当年九月,明英宗下旨将朱尚炌长子放回西安交由其母处置,同时告诫秦王要厚待安定庶人。
“朕今恭体太祖高皇帝之心,特宥遣归,令其母以家法自治。继今叔宜深体愍王之心,厚待其母子兄弟,勿令失所,则叔之令德也。”(《明英宗实录》)
行文时,之所以一直以朱尚炌长子相称,是因为直到此时第二代安定庶人都是一群无名氏。朱志(土絜)连名都不愿意帮他们请,自然更不会帮其请婚,以至于这群堂弟堂妹直到三四十岁都没能成婚。连地方官员都对秦王的无情看不过眼。
景泰三年(1452年)七月,陕西布政司奏称,秦藩已故庶人朱尚炌有子女十人,皆未成家,请准许他们于军民之家自择婚配。明代宗下令将他们放出,“依秦府居住,听本府主婚”。
“壬辰朔,狭西布政司言:‘秦愍王子、故庶人尚炌男女十人,皆未有室家,请如诏令,于军民之家自择婚配。’从之。时其长女年四十,长子年三十六矣。”(《明英宗实录·废帝郕戾王附录》)
朱尚炌死于何时,史籍未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在景泰三年七月以前,因为陕西布政司在奏疏中,对他的表述为“故庶人尚炌”,而非“庶人尚炌”,且此处为这一称呼第一次出现于史端。
阿越说安定王朱尚炌作为亲王之子、首封郡王,本可以让自己、让子孙后代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可他野心太大,当棋子不成,竟然不自量力地想当棋手,最终落得个被废为庶人,可谓是咎由自取。由于意图谋害侄子,自己遭罪不说,还累及子孙后代,促使秦藩形成不给庶人请名的传统。
“(万历十七年九月)辛亥……礼部言:‘庶宗请给名粮,必先奏报,各府皆同。独秦府奏报止于中尉,不及庶人。以故请粮必须行勘,往往有得不得之异。今后合奏报如例,庶法令画一。’从之。”(《明神宗实录》)
夜幕下的西安城墙
既然秦藩大宗不肯为安定庶人解决“名粮”问题,那么只有地方官府代劳。比如成化十年(1474年),陕西巡抚马文升奏称,安定庶人一支经过多年发展合计人口45人,原先岁支粮计162石,厨料银486两。他建议通通折成口粮,按月支给,每月每人给予二石五斗五升。此议获得朝廷支持。
宗室庶人名为平民,却依然能够得到朝廷的照顾,甚至有人借着身份惹是生非。可以说明后期财政的崩溃,朱家子孙上至亲王,下至庶人,人人都贡献了一份力量,所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相关文章亲王、郡王、藩王、宗王,明代王爷们的称呼你分得清吗?
秦僖王朱志堩:大明第一个绝嗣的嗣封亲王,亲叔意图杀王谋反
秦康王朱志(土絜)下:为“羊吃人”构陷都督,袒护亲信虐待宗室
宁王朱宸濠:弘治年间的宗室贤王,为何会在正德年间造反?
广通王朱徽煠之乱:二哥步步紧逼,皇帝不许迁国,被迫谋反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