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知名历史学者李硕突然病危,无力回天,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发朋友圈,感叹往日的工作与生活,称活着很少享受生活,“赶紧死了算了”,有一位所谓的作家突然跳出来称文科无用,这种言论让人义愤填膺。
关于文科和理工科重要性的争议从未停止过,随着经济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于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文科总是被人轻视、批评和污蔑,文科在当下的发展很艰难。
文科发展的障碍不是学习维度问题,也不是升学分数线高的问题,而是人们的认知和态度问题,人文科学本质上不是耍嘴皮子,也不是舞文弄墨,而是让人类的精神更丰实,事关人的一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遗憾的是,总有人对文科充满恶意,你可以不喜欢,但请别在伤口撒盐。
01
清华博士李硕病危发圈,坦然和世界告别
李硕,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名字,但在历史研究圈内属于知名学者。河北保定人,1977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从事过新闻记者、编辑工作,曾供职于新疆大学。
日前,李硕在个人朋友圈发文,向外界披露了自己身患重病的消息:
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间发病,抢救了四天活了过来,随后在学弟的帮助下回国,在国内检查后被家人隐瞒了病情,使得他处理后事变得很仓促。
面对无计可施的绝症,李硕表示这是“最好的结局”,并感叹活着也很少能享受生活,总在忙忙碌碌。
关于身后事,李硕已经授权一个实体负责他的著作权事务,以及孩子和老人的照料。但时日不多,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会整理过往的文章,但有些文章都预留了写成一本书的空间,这些内容几辈子也无法完成,“赶紧死了算了”。
关于朋友们对他作品的评价,李硕很坦然,带着风趣的口吻认为“开心就好”。
02
被作家恶评:文科没用
看到李硕的朋友圈,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为之动容,因为这是一个身患重病和即将离开人世的患者感言,每一句每一字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和生活的热爱,虽然自称活着很累,但他一直在做的事情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遗憾的是,在网络上有一位认证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的作家、教师,称“文科类、用不大”,引发网友批评,很多人不相信这是一位老师和作家说出来的话。
大家为什么感到义愤填膺?文科无用就不配活着吗?
因为这根本不是关于文理科重要性的争论,如果只是单纯的文理科之争,则属于正常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无论大家持有什么样的观点,说什么样的话,都是观点的碰撞和思考,只会促进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
可是这位作家、老师的话则显得不合时宜,更是对即将离世之人极大的不尊重,别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一点感言,你评价文科没用,这种评价充满恶意。
03
观点:李硕的成就为文科树立了典范
面对一个病危的学者,大言不惭地认为“文科没用”,那我们就简单梳理一下李硕在历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的成就。
李硕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军事史、历史地理的研究,他是公认的实力派历史研究学者,将研究成果写成了很多书籍,比如《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等,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大量历史研究论文。
李硕的经典之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更是席卷高校圈,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认为李硕是一位天才青年历史学家,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华夏文明的出现和转型,借助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让读者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认知。
如果不是因为病危,李硕的经典之作很可能会覆盖古代史,这对于我们以全新的视角认知历史意义重大,李硕在历史研究和成果方面的突出贡献,堪称文科成就的典范。
04
结语
一位作家、老师,居然缺少对人的基本尊重与人文关怀,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人相轻”吧,但我更偏向于认为这是心理阴暗的表现,作为一名老师,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应该是最基本的责任吧!
关于文理科的争议还将持续,高考时学生是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都有自己的判断。但我们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一位毕业于北大、清华的青年学者即将离开人世,天妒英才,这既是历史研究行业的损失,也是读者的遗憾。
当然,通过这件事也再一次提醒了我们,无论工作有多忙碌,一定要学会放松和健康维护,那样的人生才会走得更长远,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家说文科没用……果然自古文人相轻,对文人最狠的还是文人
文章写得不错
理科给了我们物质保障,文科给了我们精神上的食粮。
一些白吃认为文科只有文学。傻不傻?历史,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琴棋书画,不都是文科吗?有本事别让你孩子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