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三不空,儿女乘东风(老祖宗的忠告)

墨澜清风文化说 2024-09-05 01:30:04

《初刻拍案惊奇》有言:“有钱难买子孙贤。”

子孙后辈,是家族经久不衰、延绵昌盛的希望。

再多的钱财,再大的权力,也换不来子孙聪慧贤德。

俗话说:“家中三不空,子女乘东风。”

家里3个地方不空,可保子女福泽深、运势旺,未来可期。

厨房不空,烟火足;书房不空,前程好;客厅不空,人丁旺。

01 厨房不空,烟火足

作家汪曾祺写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民以食为天,烟火气十足的厨房,就是家中的道场。

若是厨房空荡荡,冰锅冷灶,房子再大,也少有温情。

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厨房里的柴米油盐,就是一家人的春暖花开。

炊烟袅袅,厨房飘香,家人围坐,欢声笑语,自有无穷的力量,不惧世间风雨。

美学家蒋勋回忆儿时母亲做的家常菜,字里行间皆是温暖:

晨起后,跟着母亲去市场买菜,就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感。

鲜活的水产,清香的蔬果,和气热心的摊贩,生命力都格外饱满。

因母亲是北方人,桌上从旗花面、水饺到包子馒头,应有尽有。

父亲家乡在福建,酒糟炖鸡,腰花油条,米粿(guǒ)油饭,她也十分拿手。

蒋勋说:“我用一生去体味的甘、咸、酸、辛、苦,母亲早在厨房里教我品尝。”

故而往后经年,纵使雪雨风霜,蒋勋始终能从平淡的日子里,品出鲜活的滋味。

诗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可口的饭菜,藏着无言的深情;真切的滋味,含着绵长的感悟。

厨房热气腾腾,吃饭有滋有味,孩子在这样家庭中长大,潜移默化间,便体会到了爱与被爱,活得自信而从容,温暖而坚定。

02 书房不空,前程好

《水浒传》中讲:“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一个不读书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囿于时空,困于眼界。

反之,泡在书房里,浸在文气中,最能启发孩子的求知明理。

既能由读书修身养性,亦能借读书为晋身旺家。

杨绛在《我们仨》一书中,用温柔笔触记录着家庭生活:

“三个人窝在家里看书,自娱自乐,自给自足,就像一座温暖的孤岛。微风吹过来,一切都很好。”

杨绛与钱钟书的家中,没有华丽的装修,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书桌,随处都是一间书房。

他们一家三口,在屋室里读万卷书,于方寸间行万里路,尽得文化知识的乐趣。

耳濡目染中,女儿钱媛先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留学进修后又被聘为教授,一生桃李芬芳。

《格言联璧》中说:“诗书起家之本。”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书房不空,书香满屋,就是旺家传家的不二法门。

03 客厅不空,人丁旺

常言道:“瓜瓞(dié)绵延人丁旺,世代繁衍家业兴。”

中国人自古喜欢说“多子多福”,期望家中人丁兴旺。

客厅里,膝下子女承欢,堂前家风相传,便是最好的风水。

苏轼出身于四川眉山一个书香之家。

他比弟弟苏辙年长三岁,两人一同读书,一同长大,兄弟情深。

父亲苏洵常常游学在外,平日里兄弟二人便由知书明理的母亲程氏教导。

程氏常以古文古训教导孩子,让孩子养性情、立远志、存仁厚。

待父亲游历归来,便会给兄弟俩讲述旅途见闻,使得二人自幼见识不凡。

恰恰是苏轼的出生,才有了苏洵的“二十七,始发愤”,学富五车,名垂青史。

春去秋来,暑往寒来,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直到学成之后,两兄弟出川入仕。

在朝中,苏轼与苏辙互相扶持,苏轼做过礼部尚书,苏辙更是官至宰相。

“三苏”冠绝古今,在“唐宋八大家”占得三席。

苏氏家族也历经千年,至今人才辈出,兴旺不衰。

《礼记》有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一个家,人气越旺,福气越深,客厅里的欢声与笑语,体现着家人间的关爱与和睦。

0 阅读:13

墨澜清风文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