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领先!中国攻克遥感卫星卡脖子技术,李德仁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工业科技控 2022-01-03 13:08:38

过去中国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精度低,数据处理不智能,系统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高精度、高时效的国家重大应用需求,所以85%都依赖进口,而现在这一局面发生了改变,中国通过对遥感数据技术的突破,已经实现了85%以上的国产率,并且该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现在拥有全世界同类最好的测绘遥感卫星。

就在前不久,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团队的“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 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首创卫星遥感、全球无地面控制高精度处理、和数据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推动了我国卫星遥感测图、从有控制到无控制的行业智能化变革。解决了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空地遥感高精度定位定姿两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一提到卫星,大家可能只知道导航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等。但问起卫星遥感是什么,很多人都会没有头绪,它其实是从高空通过传感器探测、以及接收来自目标物体所辐射及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并通过遥感技术平台,获取卫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技术。简单点说,就是以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安全、交通、气象、海洋、环保、应急等领域。这足以可见这个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提到卫星遥感技术,又不得不提一下我国的发展历程了。1975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并回收了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卫星,而后便长期受政府主导,以国家专项计划投资为单一发展模式,制约了行业商业化的发展。终于在2015年过后,国家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卫星遥感行业商业化发展,明确了光学遥感数据0.5的公开标准,鼓励卫星遥感领域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遥感行业的发展。目前全球遥感卫星占总卫星发射数,由2015年的17%增长至2019年的27%,后期应用市场更广泛,商业化潜力更大。

听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卫星遥感应用这么广泛,如何实现高精度定位?对于老百姓来说,怎么直接受益?其实在对李院长进行采访时,他的回答是:遥感高精度,实际上靠的是卫星遥感高分辨率。它能清楚地表达出地物目标的空间结构、和表层纹理特征,分辨出地物内部更精细的组成。比如说我们已经在利用夜光遥感技术,评估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从南到北的变化规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过去,中国卫星遥感影像85%都依赖进口,有时在拿不到外国数据的情况下,还需要靠人为来校正误差。但是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凭借遥感数据,实现国产遥感卫星,全球1:50000无地面控制高精度测图,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人工智能计算,可以做全世界的地形图,而镜像国产率,也从过去的15%,提升到了85%以上。

至于怎么直接受益?李院长他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两颗卫星上,装上人工智能的硬件和软件后,在湄公河一带两秒钟就找到两个着火点,再通过北斗的短消息,把经纬度坐标传给森林消防部门,一共只用了15秒就完成了火灾预警。而以前用气象卫星确定着火点,几何精度只有20-40公里,但目前我们的精度可以达到5米。大家还记得当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几十个小时都掌握不了震中图像吗,这对于当时来说是多大的触动。后来,九寨沟地震的时候,4个小时就有了震中图像。到现在,用我们智能化的方法找一个目标,把这个目标送到用户手里,只需1分钟,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测绘遥感卫星。

一项顶尖科学成果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是日日夜夜的坚守,是朝朝夕夕的钻研。李得仁院士十五年磨一剑,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为的是为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的是在天上组一个网——互联网,再结合地上的互联网,这就叫天地云计算,为的是能让中国人自豪地说一句“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测绘遥感卫星。”让我们再次向李德仁院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吧。

85 阅读:6743
评论列表

工业科技控

简介: 工业科技方面的知识科普,感谢每一位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