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377
明
“朱雀”仲尼式古琴
通长:124 cm.;肩宽:19.2 cm.;尾宽:13.7 cm.
来源:孙克仁旧藏。
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中国古琴珍萃》,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第151-152页。
RMB: 4,800,000-6,800,000
琴仲尼式,肩当三徽,足在琴腰中部,琴首护轸向下、向内收,琴肩、琴首以及琴腰的轮廓线条都比较硬朗,造型极具个性特征。
琴底板龙池上方刻琴名“朱雀”,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五兽之一,也是四灵之一,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同时具有尊贵、吉祥的意义。琴底龙池右侧刻:“灵根瑞雪,玉质清霜,平分风月,戛若宫商。”左侧刻:“静如绿绮,柔□红庄,忘机鱼鸟,山高水长,崇祯乙酉秋日,黄宗炎”,池内纳音两侧刻:“汪舜臣为程尚甫斫,万历丙辰中秋日记。”
明代是我国琴学发展的一个极盛时期,从宫廷到民间,在琴曲、琴器、琴论方面,创作、流传下来丰硕的文化遗产。自明太祖即位之后,设“文华堂”广罗人才,将江南著名琴家徐和仲、刘鸿、张用轸征召前来。永乐八年亦善鼓琴的成祖朱棣敕命编纂《永乐琴书集成》二十卷藏于宫中。明代爱好古琴的皇帝有宣德、正统、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崇祯,藩王亦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民间斫琴世家亦有家更有江西涂氏、钱塘汪氏、吴门张氏等,如此自上而下的喜好,使得明代古琴集前代斫琴大成,盛极一时。其中,钱塘汪氏斫琴名家有汪舜卿、汪舜臣等。汪氏之琴,形俱厚朴方整,发音清亮。
程尚甫何人,徐霞客(1587-1641)《浙游日记》记载:“崇祯九年(1636),九月二十七日,抵乌镇。入叩程尚甫。尚甫方游虎埠,两郎出晤,捐橐中资,酬其昔年书价,遂行。”由此可知徐霞客专程导乌镇程尚甫处偿还书款,但不巧程尚甫去苏州虎丘了。光绪《桐乡县志》卷十一《方择小传》中记有程尚甫帮方择印诗集的事情。另外,在《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五册《无幻禅师语录》序中,我们也见到万历年间“程尚甫刻而传之”字样。由此可知当时,程尚甫当时是颇有名望的出版商。明代中叶,晋商和徽商几乎同时崛起,但晋商偏于俗而义气,徽商偏于雅而好交,徽商“儒风独茂”,又有举族外迁的习俗。当时杭嘉湖平原富庶繁茂,文教发达,所以越来越多的徽商进入浙北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和所属市镇,程尚甫极有可能就是徽籍商人,徽州古称新安。
此琴是腹内落款“万历丙辰”,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汪氏斫琴名家汪舜臣为程尚甫所做,此种定制的古琴有着琴主对造型和音色的特殊要求。
琴体表面深褐色漆层下有一层暖褐色漆,鹿角霜灰胎,局部间以红色和绿色颗粒的八宝灰,漆层致密而坚实;琴面大蛇腹断间以大流水断,在这些大断纹之间还有细小的牛毛断和流水断,漆层鹿角霜灰胎若隐若现。岳山、焦尾等构件均是紫檀,做工考究;白玉琴徽,琴轸和雁足青白玉;琴头嵌玉,雕刻精微,保存完好。琴底板龙池和凤沼均贴硬木片,池内槽腹中空间较大,因此这琴音色松透、苍古,表现力极强。
另外龙池两侧诗文款,说明此琴崇祯已酉年(1645年)为黄宗炎所藏。黄宗炎(1616-1686),生于明末诗礼官宦之家,浙江余姚人,字晦木,一字立溪。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在列“东林七君子”。少时受教于胞兄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及长师从节义大儒刘宗周,奠定了一生学术方向与人格精神。与兄宗羲、弟宗会合称“浙东三黄”。崇祯中,以明经贡太学。
明清易代之际,他捐顶踵以酬旧朝,几度陷于锋刃险难,此后甘于惨淡清苦,不食清粟,自称“鹧鸪”远处江湖。黄氏一生作诗写文,并有易学、医学、小学著作多种,此外还从事篆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著有《周易象辞》三十一卷,《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力辟陈抟之学。谓《周易》未经秦火,不应独禁其图,至为道家藏匿二千年始出。又著《六书会通》,以正小学。又有《二晦》、《山栖》诸集。康熙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一。
此琴近代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琴演奏家、音乐学家孙克仁先生旧藏,并在吴钊先生《中国古琴珍萃》中著录。孙先生早年师从虞山派琴家郑树南先生,梅庵派古琴大家刘景韶先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同门有龚一、林友仁、李禹贤、刘赤城、高星贞等。
其出众的音色在琴界为诸多琴家赞誉,曾为《张衡》、《笔中情》、《林则徐》、《敦煌石窟》、《长江》、《古塔》、《中国园林》等几十部影片、纪录片演奏配音。
Lot 2378
明或明以前
“天风海涛”落霞式古琴
通长:122 cm.;肩宽:18.7 cm.;尾宽:13.3 cm.
RMB: 6,000,000-8,000,000
此件落霞琴,桐木斫,鹿角霜灰胎,周身髹黑色大漆,现蛇腹断间以牛毛断。轸足皆白玉制,琴体自首至尾作左右对称的圆弧形,弧线曲度变化丰富,琴肩部最大,向琴首和琴尾逐渐变小,圆弧连在一起如同跃鱼,整体又如流水、如落霞,因此得名落霞式。形制大观,线条婉转流畅。琴背长方椭圆形龙池和凤沼,纳音微隆。项间镌刻隶书琴铭:天风海涛,龙池下方镌刻方形印,印文:李丽谦珍藏子孙永保。
汉代郭宪著在《洞冥记》(卷三)中有这样一句:“握凤管之箫,抚落霞之琴。”明永乐十一年《太音大全集》记载:“落霞,《汉武内传》庄女从东方来弹落霞之琴。”《琴书大全》和《五知斋琴谱》中也都有落霞琴的记载。
历史遗存落霞式古琴数量稀少,远不及仲尼式。故宫博物院作为建立在明清宫廷基础上的博物馆,继承了两朝皇室的丰富收藏,再加上故宫博物院1925年建院后的不断丰富,形成了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古琴收藏,现藏古琴八十八张,其中落霞式古琴只有三张“可伴”、“月明沧海”、无名落霞式,可资比较。
浙江博物馆所藏“彩凤鸣岐”,杨宗稷先生极为推重,谓其“声音绝佳”。已故琴家管平湖先生在一九五九年新制两张都是采用此式,声音宏亮。据吴景略先生经验,落霞式琴声音大多宽宏。另可参见上海博物馆藏啸月琴。此件“天风海涛”轮廓线条婉转流畅,曲线映衬如凤吐流苏。按弹之下,天籁清越,心旷神怡。
Lot 1974
明
仲尼式古琴
通长:117 cm. 肩宽:19 cm. 尾宽:12 cm.
来源:高仲钧旧藏。
RMB: 500,000-800,000
琴仲尼式,桐木胎体苍古,鹿角霜灰胎薄而坚,髹栗壳色漆,间有朱漆,呈现出细密的流水断纹及牛毛纹。设螺钿徽,承露、岳山、焦尾皆紫檀制,雁足玉制。琴背设圆形龙池与凤沼。龙池两侧镌刻楷书诗文铭:歌罢南风*巳*,洞庭木落景萧萧;*******引得*入调高。久经传承,漆面剥落之余经历修复,部分字迹已经无从辨识。整体而言,轮廓线舒缓,姿态秀美停匀,制作精当,法度森严。音质净润而兼具金石声,泛音清亮,散音松沉。
此琴原为天津著名古琴家、音乐家高仲钧先生旧藏。高仲钧(1921-2003),出生于河北省霸州市。少年时随父母迁居北京,自幼热爱民族音乐。1937年始,以课余时间师从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王绍先学习琵琶的弹奏。1942年开始参加社会上的演出活动,并在北京电台参加“中国音乐研究会”的活动,常听管平湖等民族音乐家的系列讲座。1942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以奖学金购得一张古琴和一些曲集,先后师从管平湖女弟子王保今及管平湖先生习弹古琴。
1948年,高先生到天津任中学教师,以业余时间继续从事民族音乐的学习与研究活动。1955年春,参加了天津中国音乐研究会,担任琵琶与古琴独奏演员,此后辗转于教育事业,至1974年退休。如今天津古琴艺术后继有人,繁荣昌盛,与高先生在古琴教育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开阔了津门琴人的艺术视野,有力地推动天津古琴音乐的发展。高先生还曾藏有唐宋元明清代的名琴数张,特别是晚唐的“老龙吟”琴为其中翘楚,亦有明、清以来的古琴谱集等等。
Lot 1975
清
“万丈秋风”仲尼式古琴
通长:127.8cm. ;肩宽:20.9cm. ;尾宽:15.8cm.
来源:
庆亲王载振旧藏;
黄万金旧藏;
杜昱颔旧藏。
RMB: 800,000-1,000,000
此琴仲尼式,杉木斫,周身髹黑色大漆,螺钿徽,黄杨岳尾。琴背项间镌行书“万丈秋风”琴铭,龙池内两侧墨书:“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月应南吕,殿卿滕冠英□造”。龙池两侧镌隶书诗文:“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心造虚无外,弦鸣指甲间。夜来宫调罢,明月满空山。声出五音表,弹超十指外。鸟啼花落处,曲罢对春风。”款识:右录宋人诗,道光十年叔盖。印文:钱松。龙池与凤沼间镌印:四义堂主。凤沼两侧镌印:方濬颐印信富贵寿康、砚云山馆、泽闓鉴赏。
“南吕”,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钱松(1818-1860),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初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铁庐、耐清、老盖、古泉叟、未道士、云和山人、西郊、秦大夫、云居山人、云居山民、铁床觉者、见闻随喜侍者,晚号西郭外史。浙江钱唐(今浙江杭州)人,流寓上海。工书善画,嗜金石文字,尤精篆刻。为历代印人所推崇,为浙派“西泠八家”之一。钱松善鼓琴,工篆、隶,精铁笔,藏古碑旧拓皆有题跋。画笔近江贯道,山水设色苍古有金石气,亦善梅竹,尝手摹江氏汉铜印丛。晚与杨见山、僧六舟等结社南屏。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服药而亡。咸丰十年(1860),光绪三年(1877)同邑高邕辑其遗印成《未虚室印赏》四卷行世。
方濬颐(1815-1889),字子箴,号梦园。字子箴,号梦园。安徽定远人。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进士。1869年(同治八年),濬颐任两淮盐运使时,创办淮南书局,他招集学士,校刊经籍,后又增设梅花、安定两书院。常与袁昶、谭献等人来往。1876年(光绪二年)任四川按察使,晚年居扬州主讲安定书院。他收藏书、画甚富,精鉴赏,颇负时名。1875年自序成书《梦国书画录》。掀《安徽文献书目》,著有《梦园子》、《梦园赋概》、《试帖》、《梦园丛说》、《梦园时文》、《二知轩文存》、《二知轩诗钞》、《忍斋和陶诗》、《古香凹诗余》、《北行日记》、《征途随笔》、《朝天录》、《蜀程小纪》等多种著作。传载《安徽通志稿·人物传》。
此琴为民族器乐演奏家、术数家杜昱颔传承自天津黄万金先生。
黄万金(1918-1999),解放以后在天津老城门一代被称为“一代侠医”,医术高深,且精研武术,对多家武术皆有造诣,为道家龙门派第十三代传人。黄先生早期曾任天津新业公司总经理高渤海的总管参谋。高渤海(1910-1982),天津八大家高星桥之子。高星桥1928年创办天津最大的商场天津劝业场。其子高渤海因爱好京剧,在天津劝业场经营天华景戏院。1945年成立渤海影业公司,经营大光明、天津天宫、天华景各影戏院并承包影片进口生意。1946年应苏联大使之聘,任苏联亚洲影片公司经理及华北、东北文化交流代表。
1948年,高渤海接任新业公司总经理,经营天津劝业场、交通旅馆、龙泉浴池、渤海大楼等房地产。1933年,天津渤海大楼,由庆亲王载振(1876-1947)与高星桥合股共同建设,高渤海参与管理。1936年,渤海大楼竣工,建成时为天津市最高大、最新式的现代风格高层建筑。高星桥以其子高渤海之名,为大楼起名为“渤海大楼”。当时,清庆亲王亦非常恭敬作为高渤海总管参谋的黄万金,并时常向他请教命运之事。庆亲王因知黄万金有古琴之爱好,后将自己收藏的古琴作为酬谢相赠。此件“万丈秋风”仲尼式古琴正是当年庆亲王载振所赠,并曾刻有清庆王载振的名号。六七十年代特殊时期,黄先生因担心引起事端,用大漆抹掉庆亲王载振的名号。
爱新觉罗·载振(1876-1947),字育周,满洲镶蓝旗,清朝宗室,末代庆亲王。庆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长子,晚清时历封镇国公、贝子头衔。1902年曾代表清朝廷赴英参加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1903年赴日本考察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回国后积极参与新政,奏请成立商部,任尚书。1906年,清政府机构改革,成立农工商部,任大臣。1911年,任弼德院顾问大臣。辛亥革命后一度躲避上海,后返回北京。1924年因溥仪出宫,恐祸及自己,迁入天津庆王府,从事工商投资活动。
谭泽闿(1889-1948)湖南茶陵人。近代书法家。字祖同,号瓶斋,室名天随阁,谭延闿之弟。民国时南京“国民政府”牌匾即为其所书。后迁居上海,一直以卖字谋生。寓沪与黄蔼农、金息侯、程仰坡相从过密,以八法相切磋。上海、香港两家《文汇报》的报头即其所书,至今沿用。在国民党的元老中,谭延闿的行草、于右任的今草、胡汉民的汉隶、吴稚晖的古篆,有“四珍”的美称。平生以诗酒、书画、收藏自娱,淡于仕进,以书法为长。喜集藏,搜集清代书家真迹甚丰,尤以钱沣、刘墉、何绍基、翁同龢四家书法最富,曾影印行世。其他金石墨本之属,亦收藏至富。
善作诗,师法谢灵运,曾从学王闿运之门。平素以诗书会友,不与权贵交,与其兄谭延闿热衷政事形成鲜明对照。搜集前贤真迹不遗余力,数十年间,收集各家法书千余轴,为海内收藏四家墨迹最富者。曾与道州何绍基之孙何维朴、临川李梅魔、衡阳曾次髯同居海上,以鬻书自给。1950年代初期,谭氏后人将其藏书楼“天隋阁”中所遗文物全部捐献给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转交给湖南省博物馆珍藏。著有诗、文、题、跋若干卷,编次藏于家。有《止义斋集》行世。
Lot 1976
元
“松涛”仲尼式古琴
通长:120.5 cm. 肩宽:17.8 cm. 尾宽:13 cm.
展览:“太古遗音”中国古琴文化展,马鞍山市博物馆,2018年。
来源:高松如旧藏。
RMB: 1,000,000-1,500,000
此琴仲尼式,杉木斫,周身髹黑色大漆,漆质坚,呈现连贯蛇腹断纹。银质徽位鼓起,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琴轸、雁足皆硬木制。琴背长方形龙池、凤沼。琴体保存状态良好,琴体侧面断纹完整、上下连贯统一。琴头、琴肩至琴尾的比例关系匀称秀美,有宋元气息。琴头镌刻“松涛”琴名,龙池两边镌刻:康熙戊辰仲秋十日重修于广陵兴教寺。何金骧。
高松如(1900-1986),字松如,号金陵老媪,祖籍金陵,客籍山东济南。乃明福王裔,少瞻公之长女。诸城派第五代传人,为詹澄秋先生入室弟子。早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后曾随田瑞亭先生习昆曲、徐兰沅先生学京剧、从金灼南先生习古筝。故琵琶、笛、笙、古筝及京剧、昆曲先生无一不能。著有《岁寒轩琴谱》,其三首录音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八首录音收入《古琴遗珍一一二十世纪古琴名家散佚曲集》。先生茅受廷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应老舍先生之约至齐鲁大学授课。高松如先生一生为人低调,在继承诸城派的传统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功不可没。
Lot 1978
明
仲尼式古琴
来源:郑颖孙旧藏。
通长:101.8 cm. 肩宽:16.5 cm. 尾宽::11.6 cm.
RMB: 2,400,000-3,000,000
琴仲尼式,桐木斫,鹿角霜灰胎,蚌徽,紫檀岳尾,长方形龙池凤沼,池沼设有贴格,制作考究。周身连贯流水、牛毛断纹,局部呈现冰裂断纹。琴背项间及龙池下方隐约可见规整篆书琴铭及方形印文,仔细辨识当是“泉流石上”、“金枝玉叶”,镌刻规矩不俗。整体形制小巧,传世所见甚少,目前可见清宫旧藏凤势式“流泉”琴、乾隆御制“湘江秋碧”尺寸与此约同。
另有浙江省博物馆藏二级文物唐末至北宋年间仲尼式“秋鸿”琴,长109.3,肩宽17,尾宽11.8厘米,杨宗稷评价“唐琴难得,孝友传家之物尤其难得,当传之子孙世以为宝”。此种小琴工艺相比常规尺寸更为考究。有说此种琴式是古人为了出行弹奏方便特殊定制,盘腿而坐,将琴放置于腿上,又称“膝琴”。李白独酌时,曾吟:“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南宋词人王炎曾题:“独酌樽中绿醑,自横膝上瑶琴。笑揖白云为伴,爱渠舒卷无心。”所写想必正是此种膝琴。就连贵为九五至尊的雍正皇帝,留下的抚琴行乐图,不在雕栏玉砌内,而是在山水花木间抚弄膝琴。
此琴为民国时期著名琴家郑颖孙先生旧藏,郑先生曾任职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南京中央大学等。1937年一家画报上刊出的郑先生女儿郑慧弹琴照,所使用的应当就是此琴。严晓星先生在新版《近世古琴逸话》中曾经介绍:“郑颖孙在抗战之前,差不多是北方古琴界的第一大佬(管平湖先生崛起琴坛,是抗战期间的事),他的乐器收藏,在当时大概是独步天下的,见诸多家记载……他的唱片《长门怨》,是中国最早出版的古琴录音之一,如今琴友们还能听到。”
Lot 1979
元
“元鹤舞”仲尼式古琴
通长:123 cm.肩宽:18.7 cm.尾宽:12.8 cm.
来源:
汤贻汾旧藏;
江兆申旧藏。
RMB: 2,800,000-3,500,000
琴仲尼式,桐木斫,周身髹熟栗色大漆,琴面设螺钿徽。项部线条挺拔,宽中略扁,肩在两徽半处,张力十足,琴腰内收转折处方中带圆;琴首至肩及尾,比例关系和谐,整体形制浑厚挺拔,选材考究,工艺制作精良。琴背镌刻行书琴铭:元鹤舞。落款:康熙己卯春,四明石翁志。龙池右侧镌刻琴铭:雨生先生携琴嘱铭书十六字以识其略。天圆地方元鹤翱翔,南熏一曲物阜民康。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嘉兴竹里老者张廷济。龙池下方:空山无人,独鹤夜语,戛然长鸣,羽蹁迁舞,凉云度帷,明月在树。开玉梅兮,万株;赏清芬兮,谁与;羌静处兮,厉修直。游心于太古。道光己酉(1849年)花朝前三日,铭为琴隐园主清赏钱塘次闲赵之琛。
此琴原为晚清重要画家汤贻汾旧藏。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江苏常州人。其祖及父均以死效忠清室,得世袭云骑尉,历官江浙、山西、粤东,擢升从二品乐清协副将,后引疾去官。与林则徐友契,与法式善、费丹旭等文人墨客多有交游,晚寓居南京,筑琴隐园。道光二十八年(1848)琴隐园遭大水,又建别业狮子窟。工诗文,擅书画,精骑射,娴韬略,精音律,且通天文、地理及百家之学。其妻董婉贞也为当时著名画家。当时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有“方奚汤戴”之称,《清史稿》言:清画家闻人多在乾隆前,自道光后卓然名家者,唯汤贻汾、戴熙二人。
1843年汤贻汾曾写《琴隐园杂咏二十四首》诗,第一首《十二古琴书屋》:我琴十有二,一一古人遗。古人是何代,惟有琴知之。一瞬古人我,后来谁我知。珍重帘前月,千古常相随。可见当年65岁的汤贻汾曾经蓄琴十二张,如今,可以明确为汤贻汾藏琴有四张。第一张,王世襄先生俪松居所藏元朱致远“金声玉振”仲尼式古琴。第二张,明末张敬修斫,今归上海博物馆。第三张即为此件“元鹤舞”。据记载汤贻汾晚年在金陵交游广泛,夫妇二人“西堂烹雪、青案对弹”,常在琴隐园、狮子窟中组织雅集,“元鹤舞”古琴琴背镌有1841年张廷济题铭以及1849年赵之琛题铭见证着当年琴隐园中诗书唱和、余音绕梁之境。
近代以来,此琴辗转为前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江兆申先生旧藏。江兆申(1925-1996)安徽歙县人,溥心畬弟子。出身书香世家,十六治印,刻碑养家。1949年随师去台湾,曾任台湾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处处长,副院长。工书画,篆刻,书习欧,褚,参以北碑用笔,自成一家,篆刻以微派入手,参以浙派。山水则气格郁茂,墨渖浑然华滋,骨气清朗,境界超拔,继溥心畬之后土家山水之正脉所系。或谓自渡海三大家之后,即黄君壁,张大千,溥心畬之后,以诗书画印四艺不挡,且工于鉴赏者,江兆申先生一人而已。
Lot 1980
宋
“栖凤引”仲尼式古琴
通长:125 cm.
RMB: 2,500,000-3,000,000
此琴仲尼式,桐木斫,木质极为苍古。琴面较平,髹栗壳色漆,鹿角霜灰胎,周身发蛇腹断,间流水、牛毛断纹。蚌徽、玉足。琴背作长方池沼,项间镌刻隶书琴名:“栖凤引”,龙池左侧镌刻行书诗文:知己天涯几赏音,琴因人识识因琴。岭南一曲携囊去,留斲新诗别后寻。台阳陈尚忠题。钤印:竹士。右侧:听尔音,醉我心,相随廿载,乃修于今,吾为尔铭,山高水深。行可石立见识。钤印:行可。
琴形制特点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遗存“海月清辉”仲尼琴极为相似,属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所述形制“耸而狭”的一类。古琴研究泰斗郑珉中先生在《两宋古琴浅析》一文中曾介绍南宋后期琴以“海月清辉”琴最为典型,可兹比较。
Lot 1981
宋
仲尼式古琴
通长:122 cm.
来源:王华德旧藏。
RMB: 2,000,000-2,600,000
此琴仲尼式,螺钿徽,鹿角霜灰胎,髹熟栗色大漆,历经岁月,呈现细密流水断纹,间牛毛断。琴背面长方形龙池、凤沼。琴面弧度较为扁平,有唐圆宋扁之感。曾为著名川派古琴艺术家王华德先生多年抚奏,按弹落指手感颇佳,古韵悠扬,实乃难得雅器。
王华德(1922-2008),少读私塾。1936年,师从成都艺人周青云习四川清音及琵琶、三弦、南胡;1946年起,先后师从易上达、龙琴舫、侯卓吾、张孔山、俞绍泽、查阜西等古琴大家。曾同喻绍泽先生一道组建“锦江琴社”。20世纪40年代就活跃在重庆琴坛。他的演奏风格虽宗蜀派,但因他多年主业为琵琶,故演奏风格和技巧多借其他弹拨乐器之手法于琴中,所以他的曲操更具热情、更为生动,很受一批年轻爱琴者喜爱。
Lot 1982
当代
云钟古琴拓片
释文:云钟
丁巳除夕立孙购于南通
开囊夜映高岩月,拂案秋涵大壑风。
戊午夏琅琊韩仲颜重修,东武琴士琅琊王燕卿书。已未孟冬立孙自镌并修。
137×69.5 cm.
RMB: 7,000-10,000
Lot 1983
当代
霜钟古琴拓片
释文:霜钟
题跋:霜钟琴,仲尼式,黑漆有修补,龙池内有成化十二年款,用蝉翼法拓。
钤印:可得神仙、贻政手拓。
131.5×48 cm.
RMB: 1,000-2,000
Lot 1984
当代
张奎五修明代古琴拓片
释文:
1.奎五先生属。至哉古人,剙斲良琴,三才为用,四象显真。久经风露,碎裂奇纹。一弹再鼓,响遏行云。声幽韵远,戛玉敲金。领彼天籁,涤此尘襟。东武王宾鲁题。丙辰孟冬,购自吴下。奎五张辉联修藏。
2.张奎五兄游金阊,获明正德年间古琴一张,归白门寓斋补其残缺,得归完好,偶一挑拨,音籁入古唐之雪夜,来不是过也,奎五兄宝之,属予志其颠末如此。古□朱烦名,时同客白(门)。
题跋:张奎五修藏明正德琴拓作留白,别具一格。
钤印:可得神仙、贻政手拓。
135×69 cm.
RMB: 1,000-2,000
Lot 1985
当代
春涧膄龙古琴拓片
135×68.5 cm.
释文:
1.春涧腴龙
2.春雨霏微涧流碧,幽幽潜龙吟朝夕。此境合须琴子开,好向梅庵分一席。琴子嗜琴若抱饥,丝桐毕世交莫逆。爨下缘深雍门思,老凤栖迟怀邹峄。纵难目送飞鸿尽,弦缦手挥或易易。郑生一去吾道东,海上成连犹可迹。音声之道心惟微,南风之薰化蛮貊。耳根不为五音淆,灵璈独逸青冥翮。钟期久旷山水响,清韵但求寸心怿。我欹既罢君且鼓,长河耿耿月如璧。茄翁题刻。
3.梅庵琴子珍赏之品。
题跋:春涧腴龙琴拓。
钤印:贻真制、鱼何情而听琴。
RMB: 1,000-2,000
Lot 1989
近代
琴学入门
1函3册 线装
26×15.5 cm.×5
来源:高仲钧先生旧藏。
RMB: 1,000-2,000
扉页镌“琴学入门/柘浦祝桐君先生鉴定/沪渎心向往斋藏板”,册末镌“板藏上海邑庙东首玉清宫”。书分上下二卷,上卷述琴体各部名称及调弦、指法等,下卷录琴谱二十曲,后附按拍音节、琴说节要。书内有大量配图,镌古琴、指法版画等。
Lot 1990
近代
琴学丛书
2函14册
29×19 cm.×14
来源:高仲钧先生旧藏。
RMB: 1,000-2,000
《琴学丛书》是近代著名琴学大师杨宗稷撰刻,自1911年至1931年,历时二十余年刻成,内收《琴粹》四卷、《琴话》四卷、《琴谱》三卷、《琴学随笔》二卷、《琴余漫录》二卷、《琴镜》九卷、《琴镜补》三卷、《琴瑟合谱》三卷、《琴学问答》一卷、《藏琴录》一卷、《琴瑟新谱》四卷、《琴镜续》四卷、《琴镜释疑》一卷、《幽蘭和声》一卷、《声律通考详节》一卷。收录资料极富,为琴学重要典籍。此书刻成虽在民国,但印本传世少见全帙者,此本约中国书店七十年代后刷。后有题记一则。为天津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高仲钧旧藏。
Lot 1991
清
蓼怀堂刻本
一函四册 线装
28.5×17.3 cm. ×4
来源:高仲钧先生旧藏。
RMB: 1,000-2,000
版心下方题:“蓼怀堂”。书名页题:“太古遗音伯牙心法 杨西峰山人着 琴谱大全 蓼怀堂重订”。卷前有黄国璘序、自序、蓼怀堂琴谱参订姓氏、琴谱目录和字母源流。卷端题:“蓼怀堂琴谱 琼海云志高载青氏订”。云志高(1644-1715)字载青,号逸亭,海南文昌人。二十九岁学琴,平生为人喜交游,每朝出暮归,以琴会友。曾道出闽中,遍访吴、越、齐、楚之以琴名世者,及至燕京,与国师(称“国工”)金陶(吾易)声调契合,意气相投,留连两载,尽传其秘,因稽考成谱,刊诸梨枣。此书共收琴曲三十一首。其中《梧叶舞秋风》为新创曲目,是他和金陶等十四人共同完成的传谱。
Lot 1992
梅庵琴谱、梅庵琵琶谱、冶梅竹谱、风雅诗谱等多种
来源:高仲钧先生旧藏。
尺寸不一
RMB: 1,000-2,000
其中《风雅诗谱》为彭祉卿先生编订手抄本。彭祉卿(1891-1944),名庆寿,字祉卿,与查阜西、张子谦合称“浦东三杰”。庐陵人,他承袭家学,又师从琴家杨时百,精通琴道,1934-1935 年间,曾和查阜西、张子谦共创“今虞琴社”,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原著《风雅十二诗谱》的作者是南宋赵彦肃。这部诗谱最早见于宋代朱熹所撰《仪礼经传通解》中,由赵彦肃所传。为《诗经》所配的曲子,反映了宋代对诗乐传统的重视。南宋时期,由于印刷技术的普及,这部诗谱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传播。朱熹在复古的理念下重构南宋雅乐体系时,将《风雅十二诗谱》收录在《仪礼经传通解》中,使其成为后世雅乐创作的范本。十二诗谱在元明清三代被多次传抄,更涌现出多种《诗经》配乐仿作。
《梅庵琵琶谱》封面钤印:七琴斋藏书印。内页墨笔题款“仲钧仁兄清玩,弟仲修”。黎元洪次子黎绍业(1911-1996),字仲修,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后因病退学,在家庭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业。1928年黎元洪去世后,与兄绍基一起经营产业。1935 年3月3日,与原海军总汉刘冠雄之女刘孝琛结婚。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民革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