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口这所学校正式更名

沌口之声 2024-08-11 23:20:44

武汉经开洪山未来学校

“洪山小学目前已经历了四易校址,三次重建,当前正经历第四次‘蝶变’。从武汉经开区教育局获悉,将对洪山小学扩容提质,引进武汉市中小学第一方阵名校,打造成全区一流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校将于8月签约。

01SOCIAL PRACTICE昨日重现

新校名正式挂牌

洪山小学始建于1950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底子”却很薄。1950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俱兴,当地居民为了使孩子能接受教育,在破旧的土地庙里开办了学堂。70年代初,由地方公社建了两排平房,包括六间教室,几间办公室和教师宿舍,条件极为艰苦。地面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屋顶一到下雨天就漏水,老师们需要用盆盆罐罐接水,才能正常上课,也没有桌椅,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洪山小学的教育人守住了学校。他们艰苦创业,没有校舍,就组织老师们自己伐木,做门窗,制作土砖,砌成泥墙,在摇摇欲坠的虎坯屋里度过了艰难的岁月。80年代初,在洪山村的资助下,学校开始筹建一栋两层的教学楼。我们采访了学校的老校长——魏世芳,他已经86岁高龄,回忆当年建教学楼的情境时,仍忍不住老泪纵横。

以下是我们采访学校第11任校长魏世芳校长的记录:

当年,教育办公室(街道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建新教学楼,一共两层,共6间教室,教育办公室同意给我们出部分资金,叫我们自己筹集部分资金,村里也为我们解决了一部分资金,可是资金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可那个时候,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我们哪里能筹到钱呢?没有钱,学校也得办,孩子们学习的环境一定要改善。当时学校里种了很多树,我们就自己把树砍了,做门窗门扇。学校里所有的门窗全部是我们老师们自己做的。白天,老师们先去上课,上完课了就砍呀锯的,学生看到了,也都跑过来帮忙。晚上,大家就都帮忙干,粉墙、刷漆,好像那个时候这些事我们都会做,没有什么事能难得倒大家。仅靠着那么少的资金,我们最终把学校做起来了。有了这两层教学楼,孩子们再也不用在泥巴地的教室里上课了。

——讲述人 魏世芳校长

讲述人 鲁顺友老师

魏校长的讲述让我们非常感动,在采访过程中,我多次落泪。感动于那个时代条件虽苦,但教育人的实干精神与动手能力值得钦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没有豪迈的誓言,没有响亮的口号,做就是了,在做中,培养了师生的动手能力;在做中,习得了劳动的品质;在做中,也掌握了生存的技能。这不正是体验教育的深刻内涵吗?学校有一位退休教师,从读书到工作,直至退休,一直在洪山小学,他为我们讲述了学校近70年的发展历程,以下是他的讲述:谈起洪山小学的变迁,我也算是一个见证人。我们读书,启蒙的时候是在庙里读书——洪山庙,头顶上供着的是一个一个的大菩萨,下面就是我们在读书,那是第一代洪山小学。那时候上学很早,早上到学校天都没亮,教室里供着火罐菩萨,比人还大,有6只手,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怕。什么娘娘殿,火罐菩萨殿,还有一个殿,总共有3个殿,一个殿里开一个班,一共开了3个班。再后来,学校转到杨水清(当地一个地主)私人家里,是一排虎坯(木质结构)屋,我们在堂屋和房里上课。这应该是第二代学校。之后就做了两排房子,我就从小学毕业了,那两排房子应该是第三代学校。80年代,又做了两层楼教学楼。1993年,我们就搬到了现在的位置,做了五层教学楼。这个发展得益于党的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也没有今天的洪山小学。邓小平说没有大气候,就没有小气候,这是大气候形成的。现在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我们国家的经济、科学都在发展,我们洪山小学也是根据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希望洪山小学的领导老师团结起来,努力把学校办好,为洪山地区培养更多好的人才。——讲述人 鲁顺友老师03SOCIAL PRACTICE讲述人 刘家桥老师

从鲁老师的讲述中,我们渐渐明晰了学校近70余年的发展历程,也寻找到洪山小学提出的“体验教育”的源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俱兴,老百姓渴望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有学上、学文化,开启破庙中办学的历程。没有条件,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在万般艰难下学校终于开办起来,解决了一方百姓子女入学的刚需。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逐渐形成了扎实肯干、吃苦耐劳的教风、学风与校风。而教育的方式,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学校工作了43年的已退休教师刘家桥老师这样回忆:

我在洪山小学读了6年小学,教了43年书,可以说在洪山小学生活了半个世纪。我是非常了解洪山小学的。我读书的时候,学校已经有两排老房子了,我记得学校的环境是这样的——一个长板凳当桌子,一个矮板凳当板凳坐,还有泥巴桌子,老师大概只有十来个人。那个时候,我们上午半天上课,带着学生读书写字,下午就出去劳动。校园里有菜地,学校附近有林场,学生和老师一起种菜,翻土、播种、拔草、施肥,什么都干,学校也没有食堂,就一间破房子里搭个灶,中午离家远的学生就和老师们一起吃饭。菜是自己种的,米是从家里带来的。那个时候的学生,种菜、做饭、洗碗这样的活都会干。春天,我们还会带学生去林场种树,现在林场那边的很多树都是我们当年种下的……

——讲述人 刘家桥老师

04SOCIAL PRACTICE70年的发展历程

我们看到,在1992年经开区成立之前,学校处于农村落后地区,条件艰苦,举步维艰。学生更多的是亲自在实践与生活中获得个体的经历体验,即通过种树、种菜以及人际交往中形成基本的生存体验和情感体验。老一辈的教师也在这样环境下体验为人师表的艰辛,形成了“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优良作风。老师带领为数不多的学生,边劳动,边学习。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文盲,“脱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白天的田间劳动,夜间的扫盲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山小学“体验教育”的雏形应运而生,即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孕育真知,敢为人先,乐于吃苦,勇于奋斗。

0 阅读:255

沌口之声

简介:专注沌口,品味沌口之美,分享沌口吃喝玩乐新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