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比附子理中丸好,祛湿比参苓白术散好,这个药方拔除寒湿气滞

陈玉龙谈养护 2024-11-23 10:32:51

在调理脾胃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到两个经典方子:附子理中丸和参苓白术散。

这两个方子都是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来的,对脾胃挺有好处。如果你舌头颜色比较暗,舌苔又厚又白,脉搏细弱,这两个方子可能适合你。

附子理中丸适合那些肚子隐隐作痛,吃凉的东西不舒服,怕油腻,老想上厕所但又拉不干净,天气一冷就觉得肚子和腰冷冰冰、沉甸甸的,还容易打喷嚏的人。这跟冬天脾胃容易受凉的症状很像。

参苓白术散则适合那些肚子冷痛,没胃口,消化不好,受不了冷风冷食,容易拉肚子,怕冷,体质差容易感冒,腿肿,尿急尿频的人。

附子理中丸里有炮附子、人参、炙甘草、干姜、白术。炮附子和干姜能温阳祛寒,人参和甘草能补气和胃,白术能健脾去湿。

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等而成。砂仁和桔梗能调理气机;人参、白术和茯苓能益气渗湿健脾;山药和莲子能养肺和止泻。

在医院里,医生有时会把这两个方子一起用,一边温暖胃,一边去寒湿。

但是,有时候病人用了这两个方子,不但没好,反而觉得口干舌燥,胃痛胀气更严重,全身发热,大便难解,小便频繁,人也瘦了。这可能是因为附子理中丸和参苓白术散里的人参、白术等补药,反而成了去邪的累赘。

这两个方子一边补一边排,去寒湿的效果减弱了,反而让身体里的热量增加,出现了上火的症状。

那怎么办呢?有个方子既能散寒又能祛湿,散寒效果比附子理中丸好,祛湿效果比参苓白术散强,那就是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里提出来的。这个方子里有厚朴、陈皮、木香、草豆蔻、茯苓、干姜、甘草。厚朴是主药,陈皮和草豆蔻是辅药,干姜、木香、茯苓是帮助药力发挥的药,甘草是引导药力的药。

这个方子的调理步骤是:先去寒湿,再调理气机,然后健脾壮胃,一步步解决寒湿困脾、虚寒扰体、胀满不适等问题。

所以,厚朴温中汤既能祛寒,又能理气,李东垣认为,厚朴、草豆蔻、木香、干姜这些药能发热调理寒邪,陈皮、甘草能理气宽中,茯苓能燥降,是脾胃问题的克星。

可以看出,厚朴温中汤适合寒湿气滞的症状,附子理中丸是温中散寒,参苓白术散是补中化湿,冬天的脾胃问题,用厚朴温中汤可能更合适。

如果病人气虚很久,可以加点白术;

血虚严重,可以加点当归和川芎;

阳虚的病人可以加点附子;

上热下寒可以用肉桂引火归元。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厚朴温中汤,但对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很熟悉。其实,厚朴温中汤也是治疗脾胃病的好方子,在202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的《脾胃病常用经典名方专家共识》里也有提到。

给大家说个医案故事吧,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士,他经常胃痛,胃胀,天气冷的时候症状会加重,暖和一点就会减轻。看他的舌头,颜色比较淡,舌苔白而且腻。问他有没有吃过药,他说吃过附子理中汤,但效果不明显,还经常觉得口干。

从这些症状来看,他确实是脾胃虚寒。按理说,附子理中汤是专门治这个的,但为什么吃了效果不好呢?再仔细看,他的舌苔腻,中医里认为湿邪会让人的舌苔腻,这说明他不仅有寒,还有湿。

附子理中汤主要是温中散寒,里面的人参是好东西,能温补身体。但别忘了,他体内的湿气还没除掉呢,虽然白术能燥湿,但白术燥湿的效果不如它健脾的效果强。

所以在湿气没除的情况下急着温补,好的和不好的东西“碰头”了,既不利于湿气的排出,也不利于身体吸收药性,没被吸收的药性就变成了邪火,所以会有口干的感觉。

后来改用厚朴温中汤,吃了7剂,情况就好多了。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是脾胃虚寒,舌头伸出来颜色淡,舌苔薄白,可以用附子理中汤。但如果脾胃虚寒的同时还有湿,舌头伸出来颜色淡,舌苔白腻,那就用厚朴温中汤。

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这篇文章只是科普,不是医学诊断!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提到的药要根据自己情况调整,最好找专业的中医指导,不要随便用药!

1 阅读:133

陈玉龙谈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