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否读过《水浒传》,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宋江是个小人,对剧迷而言,可能更甚。首先,我们要肯定一点,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于家大孝等方面,宋江确实做得好,也担得起“及时雨”“孝义黑三郎”的名声。其次,人生于世都力求十全十美,但能达到者寥寥无几,宋江也不例外。他既想要绿林中的侠义,更想要高堂上的名利,也难怪他担上“小人”的名声。
追求名利宋江原是郓城县押司,作为郓城小吏,他自小受到的教育和培养的“职业素养”,造就了他的成功观: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因此,他行事的准则都是围绕成功观进行的。这点从浔阳楼做反诗前,他的内心独白,便可看出究竟。原著如此描写:
“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
题诗的初衷也是“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可见,功成名就已成为他内心的桎梏,倘若一天无法得偿所愿,他便一刻不得安宁,也因此才有了“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赚秦明宋江和花荣、王英等人大闹清风寨后,他自知无处安身,便决心投奔梁山。此时他相中了被活捉的青州兵马都统制霹雳火秦明,一心想劝降秦明,拉这位猛将入伙,然而出身军官世家的秦明不愿落草为寇。宋江便假意留秦明喝酒,答应第二天放他回去。晚上却差人拿了秦明的衣甲、坐骑、武器,冒充秦明攻打青州,还杀死了城外几百名无辜百姓,青州慕容知府因此杀了他全家。只有断了秦明的后路,他才能甘心入伙。宋江的手段不可谓不阴毒。
然而,这还没完。投奔梁山的路上偶遇石勇,得知父亲病逝,急忙返回家中奔丧,其余众人投梁山而去。原来父亲是骗他回家,希望他不要落草为寇,等待不久后的天下赦宥。于是,重新燃起希望的他,面对晁盖等人的苦留,便听从父亲的话,宁死也不落草。
醉心招安宋江入伙梁山后,并没有甘心做啸聚山林的山大王,他仍“不忘初心”。无论是聚义厅改忠义堂,还是用计赚玉麒麟卢俊义上山,亦或是集齐一百零八将,都是在积累资本,以待招安。
我们这里姑且不讨论“眼界受限”“时代局限”“愚忠”等多角度分析招安是否是条正确之路,我们权且认为招安是唯一的出路,但当时被逼上梁山的,有多少位是拜“高俅、蔡京”等奸臣所赐。明知高堂之上奸佞当道,仍要谄媚招安。在“空头支票”的许诺下,不顾生死攻辽国、平田虎王庆、战方腊,兄弟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战死沙场,最终仅有十五人享受到迟来的“支票”。而受益最大的宋江,不可能不会被冠上“为名利不顾兄弟生死”自私小人之名,这与“一将功成万骨枯”并无二致。
结 语一心追求功名利禄、青史留名的宋江,即使落草为寇,仍醉心招安,还不惜用计赚秦明、卢俊义入伙以积蓄力量。我们在这里可以骂宋江追名逐利、自私自利,是个真小人;但其实更应该骂的是宋徽宗、高俅、蔡京之流。作为那个时代的掌权者,纵然有这样一群浴血奋战、忠心为国的好汉,还是在他们昏庸无道、沉迷享乐、私欲无度的驱使下不得善终,这也许就是《水浒传》想要揭示的现实吧。
高,蔡是名臣良相,正直之士会受宋江蛊惑么?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