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墓碑记录了一个人的大致生平,是他一生事迹的一个总结。最起,如果普通人不写生平故事的话,也会写上姓甚名谁,故去日期等。
但是在唐朝历史上,有2个大人物的墓碑上,不但没有生平,就连名字和死亡日期也都没有写。
第一块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武则天生前受尽非议,先是做了李世民的才人,又做了唐玄宗的皇后,最后自己登上帝位,建立了大周,因为篡权夺位,因为豢养男宠,因为不守妇道,因为统治残暴。
所以,武则天最后临死的时候,她下令不用为自己撰写碑文。因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这样的做饭充分彰显了武则天的帝王气度。
而唐朝另一位大人物,他的墓碑也是一块无字碑。虽然他不是皇帝,但是他的墓碑却使得一位印象中的好皇帝,饱受质疑。他是谁呢?他就是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可见魏征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而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也确实不错。
在魏征年老重病的时候,唐太宗还曾亲自给他送药,并且答应吧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征去世后,太宗命朝中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并为之亲自撰写碑文,刻于石上。
但是最后的结局呢?因为唐太宗怀疑魏征参与了侯君集谋反案,所以他不仅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毕竟人死为大,而且已经死了很长时间,推到墓碑,还是让人感觉唐太宗气度太小啊!
后来,唐太宗亲征高丽,因为没有大臣敢想魏征那样力谏皇帝不要亲征,唐太宗就任性地亲自上了战场,但是却战败了。
最终,唐太宗才想起了魏征的重要性。决定给他重新树立墓碑。手下的人准备了墓碑,但是碑文皇帝没说写不写啊。之前魏征的碑文可是朝中大臣给写的啊,现在到底要不要写的呢?秉承着少做少错的原则,手下的人,只是给魏征重新立了碑,但是并没有写碑文。
因为这件事,让原本英明神武的唐太宗,蒙上了一层小气味道,进而受到了后世的质疑。
所以,究竟是武则天比较胸怀宽广,还是唐太宗比较大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