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影视创作插上技术的翅膀,这场论坛说得明明白白

影艺独舌 2023-06-09 22:34:43

19 发表于北京

6月6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于福建厦门召开了“影视制作技术创新与应用”主题论坛。论坛由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秘书长李刚主持。

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文峰以及中广联电视制片委员会会长张明智做了致辞。

朱梁、梁晓奇、张磊、杨臻、于秋贝五位一线影视制作大咖,结合案例、数据、成果分别做了主旨演讲;朱梁、张升、冯学东、王一栩、谢昆、许丹琼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行业从业者,就影视制作技术的人才培养、应用推广、未来规划以及技术规范等问题参与了圆桌讨论。

本次影视制作技术论坛,嘉宾可谓重磅、内容实属丰富、表达相当专业。

关于虚拟制作

“影视制作技术为艺术表达而生”,孙苏川开篇为影视制作技术定了调子。

当下,虚拟制作已经从绿幕抠像、LED作背景的时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跨入数字合成视频的时代。在她看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成果在影视领域的应用,电视剧在内容策划、拍摄、制作、播放等方面的效率与质量大幅提升。行业正向全流程数智化、交互多维沉浸化方向发展。

不过,她认为“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每部影视作品都具有独特性,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并不相同。她呼吁,影视制作技术的应用者要积极投身相关领域系统研究学习,只有符合科学原理、剧情设定和作品艺术风格的技术应用,才能保证作品的艺术效果。

对此,刘文峰也表示赞同。

在他看来,影视制作技术的创新发展有四点值得影视制作者关注:

一是技术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人民的需求作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工作导向。影视技术发展要面向观众的需求,以技术革新推动作品和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二要善于抓住关键的技术发展机遇期。技术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积累阶段,技术爆发式增长往往只在一个瞬间,要抓住关键时期的关键变量。

三是要坚持系统发展的观念,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既需要头部公司全面布局也需要专精特新小企业聚焦专业领域,同时还要注重短期突破和长期谋划相结合。

四是保有对原始创新精神的敬畏和追求。

张明智认为,技术层面的交流是影视制作技术创新的一条路径。

在他看来,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制作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制作到数字化转型,而我国的影视产业正进入数字化时代。这就需要有关人士积极拓展同业间的国际交流,通过交流与合作汲取新的知识与技能,拓展工作理念与视野。

提质增效、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建设

“影视工业化”是爱奇艺突破行业桎梏的个人构想,而其中关键的一环正是智能制作,这为爱奇艺提升内容品质带来新的生产力。

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在主旨演讲环节分享了爱奇艺智能制作的探索与成果。他坦言,“通过‘奇悦’在线审片系统,导演、制片甚至用手机小程序就可以随时随地审片了。这个效率工具的创新让剪辑修改效率提高了135%,一键导出修改对照表的功能更是让剧集送审环节的效率提升了4倍。”

大秀肌肉后,朱梁表示“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的‘制作上云’,通过专用的DIT工具上传样片,导演在云端即可查看、搜索和分类相关素材,这些素材上云后就将在制片管理系统中实时更新,因此进入到素材筐中的信息是包含了导演的意见、场次、场记等详细的信息,这就大大提升了后续的剪辑效率。”

不难看出,爱奇艺在影视制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上自信满满,也期待它的优质内容在市场上能够稳定输出。

去年5月,国内唯一一个电视剧制作高新实验室落地鼎盛佳和(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旨发言时,鼎盛佳和(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智能技术部总监梁晓奇分享了可视化预览在虚拟制片当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的话题。

梁晓奇

他介绍,视觉预览技术在实际拍摄前扮演着烂笔头的角色。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视化预览在虚拟拍摄进程中类似于蓝图,能够在众多的领域对项目进行修正和指导。未来,可视化预览将在AI的加持下,提高剧本创作、概念设计、美术设计、后期制作、音乐动效等环节的效率,加快促进智能化后期制作的诞生。

关于影视声音制作技术,原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录音师张磊认为应坚持影视音效的美学属性。具体来讲就是要讲究真实感、强调音乐性、吸纳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多音效效果的和谐统一。

此外,他重点强调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音效库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只有一家音效资料库企业,而大量的音乐音频工作者只能使用国外的音效资料库。再加上AI的深度学习大多数情况下会依赖公开的数据集,倘若数据库中没有中国特色的音效,那将来的影视作品就有可能是外国味儿。

江苏锡西影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臻围绕虚拟拍摄影视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作了主旨发言。

首先,他为虚拟拍摄技术的运用划分了系统节点:从虚拟拍摄技术首次规模化运用的早期,以《阿凡达》为里程碑;到大概三年后,得益于游戏引擎的进化和制作环境的改变,绿屏、投影、LED先后更迭现在有了游戏技术加持下新的LED;再到当下虚拟拍摄进入到1.X,或是向2.0迈入的新阶段,虚拟拍摄基础设施增速迅猛。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强调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他认为,应当建立完善的产教研一体化体系,以应用虚拟拍摄的实际项目带动教育教学,从实际的项目需求出发,引导技术和研发的方向,鼓励老师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保护核心人才与相关单位和机构的知识产权,并将知识产权市场化、商业化。

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技术部负责人于秋贝发言时介绍,该公司主要有三维扫描系统、动作捕捉系统和虚拟拍摄系统三根顶梁柱。

三维扫描系统是由150台相机组成的一个扫描专列,可以瞬间完成全身信息采集,再经过人工数字雕刻便能完成数字提审,多运用于视效镜头的制作。另外光子系统作为三维扫描系统的子系统,是世界第二、亚洲唯一的微米级面部扫码系统,能够在0.2秒放射出20种光源,经过系统融合,可以产生高皮肤质量数字脸部模型。

动作捕捉系统由144个红外光学动作捕捉摄像头组成,主棚占地600平方,包含100个摄像头,可以同时捕捉11人,可以用于动画、电影、电视剧的虚拟拍摄。

虚拟拍摄系统确切地说应为基于动作捕捉的虚拟拍摄系统,主要呈现为虚拟预演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将电影场景和角色以虚拟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导演和制作团队在拍摄前就能够预先设计和调整拍摄方案,从而提高制作效率,节约成本。

各大公司各亮法宝、毫不吝啬、特色鲜明,以实际成果彰显出开展影视制作技术创新工作的信心。

对标国际标准,发展本土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影视制作技术进步很快,AI赋能更为影视制作技术的应用带来无限可能。

圆桌论坛环节,在提到如何推广技术与普及应用时,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建议一方面要用优质资金扶持更多敢于大胆尝试虚拟制作技术的明星项目,用好的作品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要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有精湛工艺又有稳定输出的产业大军。

电视剧制作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主任张升则认为技术工程理念在研发端实为重要,“到现在为止每增长10%的功能是增长100%的成本”,建立在技术工程关的逻辑和维度解决和研究功能性的软件才是站在前沿的成果。

张升

随着数字化经济发展,影视制作的内容端与技术端已经形成互通,影视制作的流程化与规范化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学东认为,在国内目前影视制作流程中的担保体系下,具体操作环节更多依靠经验进行市场分析,缺少量化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研发时关照到有关国际标准,毕竟技术为内容服务,而内容我们当下提倡“走出去”。

冯学东

作为年轻的企业,恒星引力创始人、CEO王一栩分享了公司IP项目从孵化到出品整个流程中的感受。他说,在影视制作流程中应培养创作者的职业度,即关注本职工作,与系统的链接也应当仅限于自己的工作,尽量避免对他人工作发表评论。

王一栩

AI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数据库资源之争的紧迫性。北京锐艺多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昆坦言,目前我们看到的优秀电影,如《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3》《速度与激情7》《爱尔兰人》,都有数字人技术的运用。

谢昆

但这些技术的底层软件都由国外的人开发,在使用其他国家的软件过程中,由于人脸模型、骨骼模型等底层数据都是西方的,导致绑定过程数字人的表演和情绪与中华民族的基因有着很大差距。因此,急需建立中华民族本土的底层数据库。

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人许丹琼对自己的虚拟拍摄体系信心满满。她直言,“我是做海外市场的,所以我比较有底气地告诉大家,我们国内做的这套虚拟拍摄体系在国际上非常具有竞争优势。”

她介绍道,虚拟与真实结合的核心是画面零延迟,国际上普遍认为标准是7到8帧的延时,海外多数公司无法实现,但博采的延时已经低于一帧。未来的应用可能是无限的,它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生产模式的改变,是对所有人利益的提升和行业的扩张。未来肯定是很乐观的。

【文/安然】

0 阅读:0

影艺独舌

简介:关于影像和艺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