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为了爱情,亲情或是友情,你是否说过善意的谎言?事业上,为了求职谋生,升职加薪,或是利益回报,你是否经常口是心非?这样内外不一的心理状态真的健康吗?有没有自我调节的科学方法呢?
在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与梅瑞尔·卡尔·史密斯一起合作进行了一项心理学实验。实验的被试是一批志愿大学生。首先,费斯廷格要求被试做两项极端无聊和烦琐的工作。被试被带到一个大木桶和二十几个碟子面前,费斯廷格告诉被试,他们需要把这些碟子放进大木桶中进行清洗,并且需要不断地进行重复。另一项工作的性质与第一项工作的性质一样,都会令人感到厌烦。首先被试会看到一个木板上有48颗钉子。然后,实验人员告诉被试,需要把板子上的每一颗钉子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转动1/4圈,然后再逆时针转动1/4圈,依然需要重复进行。
经过一个小时的折磨,两组被试已经被这两项烦琐又无聊的工作搞得十分厌烦。这时,实验人员会告诉被试者:“实验已经结束了,你可以自行离开。”等被试准备离开的时候,费斯廷格会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完成了这两项工作,但是为了我们这个心理学设计的实验,你们可不可以告诉其他人,说这项工作其实十分有意思,你很喜欢。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实验研究。”有的被试者比较配合,会对下一个参加实验的被试说谎,当然也有一些被试不愿意说谎。
虽然绝大多数被试者在实验人员的多次恳请下,配合费斯廷格的工作而欺骗了后来者,但是他们的内心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状态之中。费斯廷格把这种现象称为认知失调,即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一贯的自我认知产生了分歧,也就是说行为与自我认知之间存在着矛盾,并且感觉到一定的内心痛苦。
后续的实验中,费斯廷格为那些撒谎者提供了20美元的奖励,希望他们对外宣传那两项工作实际并不枯燥。通过观察与调研,撒谎的被试者内心矛盾有所降低。也就是说,为了避免撒谎所引发的痛苦,撒谎者会学着改变自己的认知,会告诉自己:“那两项工作其实并不枯燥,所以我没有说谎。”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的行为,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降低认知失调的程度与内心的矛盾。所以说,假如你想要克服这种心理状态,要么努力去改变外在的客观环境,要么主动调整内心的固有认知,促使内外二者和谐统一,才能达到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图小总结】
你我在社会上打拼,复杂的现实世界,难免遇到口是心非的时候。但就怕遇到那些总爱忽悠人的家伙,因为他们撒谎时能稳定的做到脸不红心不跳。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经常撒谎的人都是内心善变的,很轻易就能完成内心的自我说服和心理自洽。所以,他们在撒谎时的心理状态不会出现认知矛盾与失衡,表情和肢体语言便会是否自然,你说气人不气人!
心图探秘,有趣有用的心理学科普!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