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峰|刀锋千转,用心雕刻信仰的力量

班墨空间 2021-09-18 10:50:48

从木雕转型水晶雕刻,刘凌峰的艺术道路走得坚定而无畏,有一种未来尽在手中的自信。17 岁,拜民间艺人李建彬大师为师,学习木雕雕刻技艺,开始雕刻艺术人生。一年之后跟随师父转向水晶雕刻领域创作,经历 4 年磨砺后独立创作,并频频创出佳绩。他果断得像一个英明的决策者,在多数人还在茫然寻找方向时,他就已经决定好发展目标, 没有犹疑和胆怯,只是踏踏实实地用努力和勤奋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

大刀阔斧 “磨”出心境

说起最初跟随李建彬老师学习木雕的经历,刘凌峰说自己刻得最多的是传统题材,例如侍女、佛造像等,木雕注重整体的造型、技法的运用、刀法的娴熟,大刀阔斧劈砍,造型干净利落,整体立体感凸现,不仅将材质的纹理特性完整地表现出来,还能提升雕刻轮廓造型的效率。

在学习的过程,刘凌峰对木雕大件的雕刻技法得心应手,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找出每个体积块面的基本朝向, 找出大形体在空间的基本深度,把握好整体造型,初步打造好作品的形体结构。在这里,他感受到了雕刻的乐趣,虽然自己现如今主攻水晶雕刻,但是这段学艺经历一直都是他人生履历当中格外珍贵的一部分,而且从创作木雕锻炼的超强造型能力,让他雕刻创作大型水晶作品游刃有余。

学习水晶雕刻之后,刘凌峰被水晶的纯净清雅所吸引。水晶,最古老的名称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又说是“千年之冰所化”。水晶雕件之美给人视觉享受,其构思巧妙、制作精良、显工显艺的特质令他产生了探索的欲望。由于水晶玉石原材料较为稀有,创作者无不视若珍宝。最初刘凌峰是从修光开始做起,这个活不像之前做木雕那样,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创作,而是要求细致、再细致。

在一次次的打磨中,刘凌峰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在这些“磨人”的程序中实现蜕变。采访中他笑着说,“仿佛自己就是那块石头,不间断的练习让我觉得自己的耐性都提高了不少”。其实这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掌握技法,为将来的创作打下更夯实的基础,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形成雕刻运用自如的刀感和手法,如同书法家长年累月临帖形成的肌肉记忆,以及对书法线条、结构等细节的精确把握。

结缘水晶 虔诚创作

“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檐溜水晶折”,唐《白雪歌》曾这样描绘水晶。水晶,稀有又神奇的矿物,晶体通透干净,具有极强的磁场,包含着特殊的能量。在刘凌峰眼中, 水晶虽然没有绚丽夺目的色彩,但它的澄净、透明令其散发出高洁出尘的气质与沉静内敛的意蕴。

说起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作品,他表示应当是自己的那件《水晶金刚萨垛》。《水晶金刚萨垛》以宗教为题材, 整个过程耗时约一年多。这件作品由四川康藏德格县内协庆寺拥珠扎西仁波切发愿,经人引荐,刘凌峰凭其过硬的实力成为了完成这件作品的最佳人选。他因创作这尊金刚萨垛,开始与禅结缘。

创作时,刘凌峰将水晶的自然特性与佛教题材相结合, 完美地表现出了佛的神韵,最终的成品大家都很满意。因其创作的特别意义,所有的构思和创造,都满怀虔诚且小心翼翼,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的难题,选材、设计、动工、完成,每个环节都耗费了巨大的心血。直到三番思量后, 决定放下高原反应的顾虑,接受协庆寺的邀请,亲自送作品入藏交付,开始神往的西藏之行。

刘凌峰说,“此次进藏看到的西藏远比想象中更美, 那里是一片圣洁的净土,在周边走一走得到的是视觉的舒适,更是心灵的洗涤。西藏的人民热情好客,他们心中充满了虔诚和信仰。”当水晶佛像被运送到当地以后,他们在草原上搭建了一个庄重的仪式平台,在佛像上镶了各色无比贵重的宝石。开法会那几日,人们住在广场上的蒙古包中,贵重的佛像无人看守,善良的同胞没有对财物丢失的担心。他们的信仰和文化令刘凌峰受到了触动,他开始喜欢上藏传佛教的文化。创作这件作品对他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除此之外,藏民的淳朴也给刘凌峰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说有一个小男孩因腹痛不止而痛苦地蹲在路边,他见其症状与自己以前的病状相似,便将自己带来的药递给他,小男孩没有丝毫犹豫地接过吞下。这种信任让刘凌峰感受到这里的善意与淳朴,在大多数地方,陌生人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戒备与警惕,这种不掺杂任何怀疑的信任已是少见。

在这里,刘凌峰对自己所雕刻的佛教题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藏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文化,也想用自己的艺术创作与文化进行融合,期待能迈向更远方。

百战归来 重新出发

刘凌峰从未间断过艺术创作和思考,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斩获更多比赛佳绩。2020 年,上海工艺美院举办“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业界称之为“行业职业技能国赛”,是行业内最高赛事,进入决赛的选手即是“万里挑一”。他获得全国第二名,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全国技术能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轻工玉石雕刻师”“工艺品雕刻工(一级)”“国家高级技师”“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这样的名头,常规思维着实不会与一位 1992 年出生的雕刻者联系起来。但这些了不起的荣誉,却是刘凌峰经历一场场实打实的雕刻比赛“硬战” 而获得的。

盛名之下,是高枕无忧地享受心态,还是放下荣誉重新学习的勇气,刘凌峰选择了后者。福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省,特别是福州寿山石雕刻技艺闻名于世,素有“天下石福州工”之美誉。春节休假期间,刘凌峰到福州走访体验时,惊叹于寿山石独步的技艺,得于机缘受引荐认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

“以前曾在报道中见过礼忠大师的作品,但是在作品前真真切切地欣赏过之后,脑海当中就忘不掉了。那些作品汲取了很多书画艺术中的元素,尤其是大写意画的精神,使作品显得大气磅礴、蕴意极深,自己在每一件作品当中都能看到一个故事。”

相互了解创作及作品后,其师徒之缘似乎是天作之合,当场决定择日举办拜师礼。2021 年农历正月十七, 陈礼忠大师召集业界重要人物,于福州镇海楼脚下,举办隆重的拜师典礼。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刘凌峰向陈礼忠大师献花、敬茶,行庄重而严肃的拜师礼,并向陈礼忠大师递呈“拜师帖”,师父为其授刀,并向徒弟寄予了殷切期望。寿山石文化研究大家、著名学者方宗珪到场见证并在拜师帖上签字,活动由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余卫平院长主持,福州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高星发言祝贺。

刘凌峰说,水晶形态多姿,有着奇异多变的内包物、形态各异的质地结构,寿山石雕刻当中有“依石造型, 取巧而雕”的说法,这在水晶雕刻中也同样受用,运用这些雕刻手法,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水晶毛料的价值,体现水晶的美,使稀缺的水晶资源得到充分运用。他将追随师父,认真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汲取其文化、技艺精髓,融入水晶创作中。他也将会把水晶原料带到福州与师父共同研究,希望能够与师父联手创作出一批融合水晶特性和寿山石雕技法的代表作品,推动自己的艺术更上一层楼。

精微的雕刻工艺极其纷繁复杂,一刀一划看似简单却需要匠心独具。从一个木雕雕刻师成为一个水晶雕刻师,刘凌峰的作品见证了他一路的成长。他相信人们的信仰,相信艺术需要积淀,并为这种虔诚深深感动着。或许于他而言,雕刻也是他热切追逐着的信仰。

刘凌峰简介:

1992 年出生,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人,先后师从于民间艺人李建彬、国家级技师柯加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轻工玉石雕刻师、工艺品一级雕刻工、国家一级 / 高级技师、文物鉴定评估师、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

作品曾多次获得中国玉石雕刻比赛“陆子冈杯”最佳工艺奖(最高奖项)、金奖、银奖,多次获得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最佳工艺奖、金奖、银奖。

0 阅读:5
评论列表
  • 2023-03-18 18:55

    南无观世音菩萨保佑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彩票中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