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直至今日,双方进入了白热化的消耗阶段。
要说冲突刚刚爆发,双方比的都是荷枪实弹,但现如今除了弹药储备外,双方的经济消耗也不容忽视。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强大的军工业,但也继承了其在经济发展领域的弊端。
即便俄乌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悬殊,但这场战争对于俄罗斯来讲,打得却十分吃力,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实力。
现如今网上总有人认为,我国三十多年前的经济发展一塌糊涂,可这种观点实在是鼠目寸光。
从俄乌冲突中我们也能得到启示,倘若经济发展积贫积弱,那必然无法承担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这无疑打了很多人的脸,他们口中“经济崩溃”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不仅在逐渐改善,我们还打赢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倘若经济发展极度落后,那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1越南在结束抗美战争后,终于实现了国家统一。
可他们不仅不感激我们做出的巨大贡献,反而恩将仇报,将我国视作头号敌人,甚至在边境地区频发进行疯狂挑衅。
士可忍孰不可忍。
1979年2月,中央领导人一锤定音,决定对越南开展自卫反击战。
从2月17日开始,一直到3月份,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部队以势不可挡之势,打得越军溃不成军。
本以为越南会就此老实,可实际上即便被打得抱头鼠窜,越南军队仍旧贼心不死。
双方一直在法卡山、扣林山等地区展开局部作战。
一直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没有了苏联的干预,我国和越南的紧张关系才得以缓解,最终实现升温。
在此期间,我国所动用的兵力、财力绝对不容忽视,但这十年究竟花了多少军费?又动用了多少兵力?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所有参战的部队都进行了扩编。
原本的乙种师,打了这场战斗,纷纷扩编为甲种师,每个师的兵力达到了一万人。
保守估计,算上一线作战的部队以及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总兵力大约达到了惊人的50万。
庞大的军队规模,必然导致军费一路飙升。
《中国统计年鉴2008》曾指出,在1979年这一年,我国的国防预算为223亿,其中军费支出为63亿。
倘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保障,国家又怎会制定规模如此庞大的国防预算。
这200多个亿,可都是我们多年攒下来的家当,每一分都是人民通过劳动换来的伟大成功。
社会主义建设的前三十年,对于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知道从建国伊始到实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高达8.2%。
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甚至相比一些老牌发达国家,也有一战之力。
2早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就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我国通过“一五计划”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
显然,在毛主席的把控下,计划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此期间,我国成功制造了第一批解放牌的汽车,中国终于摆脱了“造不出汽车轮胎”的局面。
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下了很大的功夫。
截至1957年年底,我国的铁路里程已经突破3万公里。
像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以及武汉长江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都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相比于铁路,公路的建设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一五计划”顺利收官之际,全国的公路里程突破25万公里大关。
相较于1952年,足足翻了一倍,尤其是在环境恶劣的西部地区,川藏、青藏以及新藏公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些壮举即便现在听起来,都让一个发展缓慢的国家望尘莫及。
但当时的中国,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就是靠着落后的设备,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让中国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国家的经济发展到底如何,最关键的就是老百姓的钱包鼓没鼓!
同1949年刚建国的时候相比,在伟人的带领下。
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足足提高了70%,而农民的收入增长也十分迅猛,达到了30%。
老百姓至少吃饭、居住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两大问题绝对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即便放在当下,世界上仍旧有很多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国人对毛主席的军事能力可谓充满敬意,但就是因为伟人的军事能力实在太过出色,往往掩盖了主席在经济发展上的瞩目成就。
倘若国家经济发展一败涂地,又怎能在众多领域迎来实质性突破。
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后,毛主席的提前布局,已经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咱们要清楚的一点是,近代史以来,中国可谓百孔千疮。
从封建时期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毒打,到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毛主席领导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于是在一个生产力薄弱的国家,开始对新中国经济建设进行布局,让国家从一穷二白,逐渐走向了强盛。
3从历史角度出发,伟人带领人民这一路走来,实在不容易。
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发展迅猛,在世界格局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我们作为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充满严峻挑战。
毛主席犀利地指出:
“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里,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凋敝、百业待兴,发展经济谈何容易。
正当众人手足无措之际,毛主席却同人民携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伟人看来,咱们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此前提下,工农业同时并举。
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而轻工业产品则严重依赖进口。
薄弱的工业基础和单一的结构,给转型之路又蒙上了一层冰霜。
想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
但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累积严重不足。
为了筹集充足的资金,领导人煞费苦心,采取了多种措施……
这一路的艰辛,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借鉴苏联的先进经验。
但同时又警示道:
“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
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态度”。
结语谢淑丽曾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逻辑》一书中明确指出。
改革开放确实为中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并且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但绝对不容忽视前三十年奠定的坚实基础。
正是毛主席在那个极度艰难的时代,带领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奋斗。
才换来了我们完善的工业体系,才能让后续的改革开放免除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