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印记:父辈们的车轮记忆

亦瑶评汽车 2023-11-15 04:20:02

不少网友的父辈可能都是国内第一批接触汽车的人,今天就让我们来追忆一下父辈们曾经开过的那些车。

作为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CA10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辆汽车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一种象征。

对于许多父辈们来说,解放CA10可能是他们年轻时最先广泛接触过的汽车。它的身影出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乡村的田野小道,甚至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它还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驶向了远方。这种深深的烙印,使得解放CA10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记忆的载体。

自1956年下线以来,直到1986年停产,长达30年的生产周期中,解放卡车共生产了128.15万辆,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汽车还是一个相对稀缺的商品,而解放CA10却能够达到如此庞大的产量,足以证明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更为重要的是,这128.15万辆的产量,竟然占据了当时全国汽车产量的一半以上,这一数据无疑凸显了解放CA10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正是有了解放CA10的成功,才为后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每当人们提起解放CA10,依然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因为,它不仅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我们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进步的一个缩影。

解放CA10是一款以前苏联生产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设计蓝本的国产重型卡车。它采用了后桥驱动的方式,使得车辆在承载重物时更加稳定,同时也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

这款卡车的最大载重量达到了4吨,足以满足大部分货物运输的需求。同时,它搭载了一台强大的96马力直列六缸汽油发动机,不仅动力强劲,而且运行平稳,噪音低,大大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

在速度方面,解放CA10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它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75km/h,这在当时的卡车中是非常快的速度了。无论是长途运输还是城市配送,都能保证货物的快速送达。

虽然动力强大,但解放CA10的油耗却并不高。据测试,其百公里油耗仅为29L,这对于一款重型卡车来说是非常经济的。这也意味着,使用解放CA10进行运输,可以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总的来说,解放CA10是一款性能优秀、经济实用的重型卡车,无论是在设计、性能还是燃油经济性上,都展现出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强大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第二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解放牌卡车第一次实现出口,还曾出现在阿尔巴尼亚的流通货币上。然而解放卡车一生产就是30年不变样,老旧的技术终究被时代所淘汰……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一款车型的诞生历经波折,却最终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这就是比红旗更为亲民的上海SH760。

上海SH760的诞生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在经历了不断的改进试制后,由于种种原因,这款车曾一度停产。然而,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上海汽车制造厂终于在1964年2月成功复产了这款车型。

上海SH760是一款仿制奔驰220 S的车型,其外观设计借鉴了奔驰的经典元素,但又融入了中国本土的设计理念。车身线条流畅,造型优雅大气,给人一种稳重而又不失时尚的感觉。

虽然上海SH760的定位比红旗要低一些,但它依然具有很高的品质和性能。动力系统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技术,驾驶起来非常平稳舒适。内饰设计也十分精致,充满了豪华感。

总的来说,上海SH760是一款深受人们喜爱的车型。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现在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到这款车的身影,但它在中国汽车历史上的地位却是无法替代的。

当时上海牌SH760轿车的涂装只有黑色、白色和淡蓝色,搭载自主研发的金凤680QK直列六缸2.2L发动机,最大功率90马力,最大扭矩166N·m,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

1974年,上海汽车制造厂对SH760进行了大改款推出了SH760A,尽管当时它的售价高达2.5万元,但仍挡不住先富裕起来的人们争相购买。不管是公车还是私车,相信不少人小时候都坐过父亲的老上海。

BJ-212,这辆身披“绿军装”的吉普车,它的名字在中国的大地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款四轮驱动的BJ-212是中国的第一代吉普车,它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BJ-212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并制造汽车的能力,这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款车的设计理念源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它不仅能满足各种复杂的路况条件,还能适应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因此在军队、公安、林业、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J-212的车身线条简洁硬朗,充满了力量感,而那一身独特的“绿军装”更是让人过目不忘。这种绿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BJ-212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BJ-212作为目前国产汽车中生产历史最长的车型之一,它的生命力之旺盛令人惊叹。尽管如今的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BJ-212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为人民服务。它的存在,就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脉络。

总的来说,BJ-212不仅仅是一款汽车,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历史记忆,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和发展,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坚韧不屈。

1966年实现量产的BJ-212采用可拆卸软顶设计,前后硬轴、轴距短和离地间隙高等特点,使其具有较强的越野能力,不过听父辈们念叨过,它根本谈不上什么舒适性。

尽管配置简陋,但一年生产5000多辆的BJ-212仍然满足不了需求,成为那个年代火遍全国的“官车”。80年代成立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在BJ-212基础上推出诸多改进车型,拉近了与消费者间的距离。

上世纪60至80年代中期,有这么一款汽车,在全国各省20多个企业生产,总产量超过50万辆。它就是北京BJ130轻型载货车,火遍大江南北的它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1966年4月,北京汽车修配二分厂以丰田DYNA为原型试制出了BJ130轻型载货汽车,该车搭载BJ-212同款发动机并采用4速手动变速箱,怀挡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由于供不应求,为了提升产量,北京汽车修配二分厂将BJ130的设计图纸免费提供给有轻型车生产资质的企业,直到1985年停产,全国累计生产BJ130超过50万辆。

上世纪70年代,有一款进口车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车,更是被国人亲切地称为“苏联大奔”,它就是除老上海之外普及度最高的“官车”伏尔加GAZ-24。

GAZ-24搭载一台2.4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95马力,最大扭矩186N·m,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45km/h,综合油耗12.6L/100km。

到了1992年,虽然总产量高达60多万辆的GAZ-24在出口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技术的落后和进口新车型的爆发式增长,其在中国的地位逐渐被技术更先进的桑塔纳和皇冠等车型取代。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款名为“小土豆”和“大头鞋”的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这款汽车并非出自国内生产线,而是来自遥远的波兰,它的名字叫做菲亚特126p。

菲亚特126p的名字中,“p”代表的是波兰制造,而“126”则是它的型号。虽然这个名字可能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在那个时代,它却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之车。菲亚特126p以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小巧的车身尺寸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小土豆”和“大头鞋”这两个昵称,形象地描绘出了菲亚特126p的特点。它的车身短小精悍,如同一个小土豆般可爱;而它的前脸则显得尤为突出,像是一只大头鞋一样引人注目。尽管个头小,但菲亚特126p却有着强大的动力和出色的操控性能,让人们在驾驶过程中体验到了无与伦比的乐趣。

在那个时候,拥有一辆私家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还是一种奢侈的梦想。然而,菲亚特126p的出现,让这个梦想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它的价格相对较低,而且燃油经济性极佳,使得许多家庭都能够负担得起。因此,菲亚特126p成为了那个时代许多家庭实现汽车梦的重要工具。

如今,虽然菲亚特126p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一款经典的汽车,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和勇气。

进口到国内的菲亚特126p搭载一台24马力的0.65升后置双缸风冷发动机,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05km/h。4000元的售价可谓相当亲民,是当时不少“万元户”的首选车型。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BJ-212外,还有一款身形小巧的越野车也曾驰骋在国内的大街小巷。虽谈不上精致,但相比一身军绿的BJ-212,它确实时尚许多,它就是同样由“战斗民族”打造的LADA NIVA。

NIVA采用承载式车身,并配备了一套纯机械结构的全时四驱系统,前、中、后三个差速器让NIVA的越野性能相当出色,但它却采用了当时很多轿车都不具备的前双叉臂独立悬架。

NIVA配备一台73马力的1.6L四缸发动机,最高时速能达到130km/h,这是当时BJ-212无法比拟的,不过受限于双门结构和10多万元的售价,开得上NIVA的父辈们还属少数。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东欧品牌汽车在国内可谓大行其道,伏尔加极高的曝光率更是让人们对前苏联生产的轿车印象深刻,不过巩固前苏联轿车在国人心中地位的则是LADA 2105。

LADA汽车是前苏联汽车制造厂AvtoVAZ旗下的品牌,而被父辈们统称为拉达的轿车全名为LADA RIVA VAZ-2105,而这款车则是从菲亚特124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进口到国内的LADA 2015主要配备64马力的1.3L发动机,最大扭矩92N·m。进口到中国后,这款车加装了空调和音响系统,不过东欧汽车的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拥有这款车的父辈们不是在修车就是去修车的路上……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经典的广告词。桑塔纳可谓是中国合资车型的鼻祖了,为了提升中国轿车工业的实力,1983年上海汽车和德国大众合资生产桑塔纳,1985年量产。

虽然没有电动车窗、真皮座椅等高级配置,但在严谨的德国工艺的加持下,桑塔纳车型可靠性非常优秀,这也是那句广告词的来源。相信随便问一个懂车的老爸,得到的都会是肯定的回答。

顶着德国品质的头衔,桑塔纳当年的价格也不遑多让,从1986年的6万元涨到了1993年的20多万,以至于很多老电影中都用桑塔纳来作为90年代富豪的座驾。

如果前面几辆车还有所陌生的话,天津大发应该就没有不认识的了。特别是京津冀一带,黄大发、红夏利出租车几乎占据了80、90后的儿时记忆。

天津大发的出现源于1983年国家香山会议提出的一项议题,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性价比超过轿车的选择。日本大发Hijet因其空间大、油耗低、价格低廉成为投产原型车。

1984年9月25日,首辆天津大发开下生产线,一时间供不应求,车贩子将价格从2.8万炒到了5.2万元!因此不论当年的父辈是商人还是出租司机,天津大发都有可能是他曾经的座驾。

和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SUV不同,80年代中国很少能看到越野车,更别提拿越野车当私家车车的情况了,公车也基本只有BJ-212。于是北汽决定通过合资生产一款新型越野车,那就是北京吉普切诺基。

切诺基采用承载式车身,油耗低操控好,内饰也更精致。动力方面搭载2.5L四缸和2.8L六缸发动机,1987年换装了吉普自行研发的4.0L发动机后,0-100公里加速时间达到9秒,这在当时是非常快的成绩了。

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把SUV车型统称为吉普车,可见吉普切诺基当年的成功。当然,这样的好车当年的价格也不低。能开上它的爸爸们,如今混的怎么样?

尝到了天津大发热卖的甜头以后,1985年天津汽车工业公司与日本大发签署协议,引进1983年在日本上市的第二代大发Charade,并于次年开始量产,就是我们熟知的天津夏利。

和天津大发一样,天津夏利也曾作为出租车在很多省市服役过。1998年北京市政府淘汰了黄大发,红夏利应运而生,与红富康、红捷达同台竞技。

夏利没空调,1.2元/公里,富康、捷达有空调,1.6元/公里,所以那时候你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今天打了个夏利,差点被热死。”“昨天没看清打了个富康,给我心疼坏了。”

1985年3月成立的广州标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急先锋,仅比上海大众晚5个月。它投产的首款车型是标志505的8座旅行版——505SW8。

不过标致505正式在中国火起来还得说是从1989年推出轿车版的505SX开始,它搭载的2.0L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有96马力,后轮驱动,带有转向助力、电动车窗、中控锁等功能,比桑塔纳高端许多。

可惜由于后来国产化提高,品控下降,以及适合高速高转的XN1发动机在国内驾驶环境下的水土不服等原因,标致505车型的销量开始下降,逐渐淡出了中国市场。

1988年,一汽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开始生产奥迪100(第三代),这款车填补了当时中国市场高档车的空白。其海外车型搭载了大量先进技术,包括每缸5气门、Quattro四驱系统、低至0.3的风阻系数等。

一汽第一年组装了499台奥迪100,被各地的政府部门抢购一空,奥迪的官车形象就是从这时候打下基础的,所以当初能开上这款车的父辈们也多半都是官场人士。

题外话:当初德国授权一汽生产奥迪100时,准许一汽将奥迪100 C3平台与其之前向克莱斯勒购买的发动机整合为新一代红旗。所以1995年推出的红旗CA7200可以视为奥迪100的姊妹车。

以上仅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车型带我们回到父辈们经历过的年代,你曾在父亲的陪伴下在哪辆车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来源:★★★★★ 车轮上的收藏,侵删。

0 阅读:39

亦瑶评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