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李礼
想吃火锅,又不想出门怎么办?
在家里,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用手机点开锅圈食汇APP,一键下单。火锅食材、即烹套餐、生鲜食品等一应俱全、一步到位。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人们更倾向于高效、丰富、美味的就餐方式。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在家吃饭”这种餐饮服务新业态逐渐壮大。需求推动下,不少企业看到了商机,方便食品或预制菜赛道如火如荼。
锅圈食汇(锅圈食品旗下品牌)更是提出了“在家吃饭,就找锅圈”的口号,提供各种“在家吃饭的餐食解决方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用户提供各种营养丰富、即烹即食的美味食品,帮助人们解决在家做饭的难题。
疯狂“圈地”扩张下,如今,岳云鹏代言的这家锅圈食汇的签约门店数量累计近万家,2022年积累了超过1亿份订单。锅圈食品目前的版图已遍布全国25个省及4个直辖市。
弗若斯特沙利文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的零售额来计算,2022年锅圈食汇在国内的销售商中排名第一,它同时还是最大的在家火锅和烧烤食品类供应商。
这似乎给了锅圈食品上市的底气。近日,家庭餐饮解决方案品牌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锅圈食品”)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冲击港股“预制菜”第一股。华泰国际和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最近几年,锅圈食品的营收业绩一直是呈逐年上升之势,但直到去年才首次扭亏为盈。
疯狂“圈地”扩张的同时,也埋下了一定的隐忧。加盟门店的数量越来越多,管理难度随之增大;业务单一行业壁垒不高;重营销、轻研发;高度依赖加盟店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等,锅圈食品的盈利能力持久性面临不小的考验。
一、茅台、物美等明星股东加盟,实控人创业导师五度入股
2007年1月,锅圈食品的第一家零售店正式在河南省郑州市亮相开业。凭借加盟模式,锅圈食品在全国“疯狂”扩地。仅两年时间,零售店已扩展超500家。
锅圈APP于2020年6月上线。
转眼到2022年12月,锅圈食品的签约门店数量累计突破万家。锅圈食品目前的版图已遍布全国25个省及4个直辖市。
在此次赴港IPO之前,锅圈食品获得不少明星投资机构的青睐。
据统计,锅圈食汇(锅圈食品旗下品牌)共计获得过7轮融资。在参与公司多轮融资的投资方中,包括了IDG、三全食品(002216.SZ)、茅台基金、天图基金、物美科技以及招银深圳等企业和机构。
2019年8月,锅圈食品拿下不惑创投4500万元的投资。两个月后,锅圈食品又获得5000万元的A+轮融资,包括二次投资的不惑创投和三全食品。
2020年2月,嘉御基金、IDG资本、不惑创投对锅圈食品进行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投资;同年7月,前述三家投资方与启承资本再次押宝锅圈食品,助其完成价值6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2021年3月,招银国际、天图投资携3亿美元的投资入局;五个月后,茅台建信基金、物美集团两家投资方相继跟进,参与了锅圈食品的D+轮融资。
锅圈食品最近的一轮融资,则是在2022年11月末披露。除了春雨霏霏(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外,招银国际已二度对锅圈食品进行投资,而另外一个投资方不惑创投更是五度参与锅圈食品的融资。
IPO前,锅圈实业、锅小圈企管及锅小圈科技为一组控股股东,分别持股33.01%、12.42%、3.21%,其中,杨明超、李欣华、孟先进为公司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锅圈实业55.61%、37.07%、7.32%的股份。杨明超为锅圈食品实际控制人,间接持有公司29.71%的股份。
锅小圈企管由杨明超、安浩磊分别持股80%、20%;锅小圈科技由杨明超、李欣华分别持股44.09%、0.6%,另外三名独立第三方张微微、刘博、安吉欣泽企管分别持股40%、8.53%、6.78%。
此外,IDG、物美科技、天图基金、茅台基金分别持股8.55%、2.19%、1.65%、0.43%,五次参投的不惑创投持股7.39%,分别由不惑创投旗下不约而同、不器之器、仁者不忧、不惑铂金这四家公司持有。
有意思的是,不惑创投与锅圈食汇相遇很具有故事性。2018年年中,本着学投资为初衷的杨明超加入了某创业训练营,在与训练营导师的沟通与交流之中,杨明超意识到这一赛道的背后潜力,并接受了几名导师的早期投资,当时,锅圈食汇门店仅有200家,之后便迅速扩张。
不惑创投创始合伙人李祝捷便是其中一位导师。他曾公开表示,国内拥有18万个千户以上的小区,理论上锅圈食汇可以开18万个门店,市场空间巨大;在具备一定规模后,又可用实时数据指导上游工厂运营、以极致性价比拓展C端市场,建立复杂的供应链壁垒和明确的品牌效应。
二、“圈地”扩张脚步放缓,关店率逐年上涨
有了资本的加持,锅圈食品疯狂“圈地”,以加盟的方式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于2022年,按零售销售额计,锅圈食品为中国最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占据12.7%的市场份额。
在2019年1月,锅圈食品加盟门店总数仅500余间,2020年飙升至4296家,到了2022年,锅圈食品的加盟店总数增加至9216间,也就是说,4年时间,锅圈食品的门店规模新增近9000间,翻了约18倍。
加盟店是锅圈食品最为主要的运营模式。截至2022年底,锅圈食品已在中国建立了9221家品牌门店的网络,其中包括9216家加盟店及5家自营店,加盟店占比超99.9%。
根据招股书,设立五家自营店目的是为加盟店提供一个模式,以及作为创新门店运营管理策略及工具、营销活动、数字化工具及新式装饰风格等的试点,然后再将其引入加盟店中。
目前,锅圈食品门店涵盖中国29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为了赋能加盟商并促进其销售增长,以及进一步接触消费者并提供更灵活的购物体验,锅圈食品建立了多个在线渠道,包括与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食品配送平台合作,锅圈APP、抖音及微信小程序。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的注册会员数约为2040万;在2022年,锅圈线上+线下渠道产生了超1亿份订单。
不过,锅圈食品也曾表示,加盟店的成功及质量最终取决于加盟商本身,所以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盟店的业绩,若表现欠佳的门店数量较多,将对锅圈收入及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快速扩张同样带来了不少弊端。随着加盟门店的数量越来越多,锅圈食品对于加盟商的管理难度也将随之增加,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导致用户的流失,快速扩张导致的管理和资金问题等问题逐渐显现。
乐居财经《预审IPO》发现,锅圈食品每年新设加盟店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而关店的数量却在逐渐增多。2020-2022年,其新增门店数量分别为2883间、2762间、2631间,而同期关闭的数量为28间、194间、279间。关店率从最初的0.7%涨至3%,呈现出数量不断递增的趋势。由此导致的期内净增加加盟店数目也在逐年下滑。2020-2022年,期内加盟店数目净增加2855间、2568间、2352间。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锅圈食品的商业模式来看,模式容易被复制,若没有规模效应加持,核心竞争力则较低。
三、重营销轻研发,存货激增七成
加盟店数量的迅速攀升,使得锅圈食品的业绩一路走高。2020-2022年,锅圈食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以及71.74亿元,2021年,锅圈食品的营收同比增长33.5%,2022年更是大涨81.2%。
具体来看,锅圈食品的销售收入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火锅产品、烧烤产品和包括饮品、一人食、即烹包等食品在内的其他产品。
其中,火锅产品可以称得上是锅圈食品的营收大头,主要包括肉类、肉丸及肉酱、火锅汤底及锅等。
2020-2022年,火锅产品营收分别为23.9亿元、30.91亿元、53.52亿元,尽管火锅产品营收持续上涨,但其营收占比却一路下降,从2020年的80.6%下滑至2021年的78.1%,又在2022年进一步下滑至74.6%。
不过,烧烤产品和其他产品的营收占比却在逐年上升。2020-2022年,烧烤产品的营收占比从5.8%上升至10.0%,其他产品的营收占比从12.0%一路上涨至13.8%。
然而,疯狂的“圈地”扩张导致人力增长,再加上对加盟商推广活动的支持,锅圈食品连续两年亏损,直到2022年才扭转亏损局面,实现盈利。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0.43亿元、-4.61亿元,两年合计亏损5.04亿元。2022年,锅圈食品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为2.41亿元,但暂未抹平公司前两年的亏损。
锅圈食品称,2022年扭亏为盈是因为采购量增长及规模经济提升使其成本控制能力增强,叠加越来越受认可的品牌使其能够优化销售及分销开支。
招股书显示,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1年的6.29亿元降至2022年的人民币6.25亿元,占营收的比重由2021年的15.9%降至2022年的8.7%。细看发现,2022年锅圈食品的广告及推广开支较2021年下降不少,足足少了4753万元,占比从29.4%下降至22.0%。
尽管销售及分销开支有所下降,但其占比依然处在高位,相比之下,锅圈食品的研发费用相对较低。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品用于销售及分销的开支分别为2.2亿元、6.29亿元和6.25亿元,占到公司同期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4%、15.9%、8.7%。锅圈食品研发成本分别为20万元、350万元、1000万元,研发成本占公司同期总营收的比重远不及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营收的比重,二者相差甚远。
另外,营收在过去一年快速增长的同时,存货也在急速攀升。2020年,锅圈食品的存货为6.47亿元,第二年锅圈食品的存货降至6.02亿元,下降了0.45亿元。但到了2022年,锅圈食品的存货达到10.47亿元,同比增长74.1%。
锅圈食品存货的激增,除了受到加盟店规模扩张的影响外,还与2022年锅圈食品因应对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提高存货水平、以及迎接春节加大制成品的采购有关。
锅圈食品也在招股书中称,原材料和加工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保存期有限。如果无法充分管理存货,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然而,随着疫情的放开,疫情对于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渐消退,消费者外出到店就餐的意愿愈发强烈,如何快速消化2022年的存货是锅圈食品面临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