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利数量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专利布局,提高专利质量,并且发挥出积累专利的真正价值。这是产业链企业最应重视的举措之一。
“在通信领域,得专利者得到利润和市场控制力。”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正高级知识产权师王雷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代表5G Advance 的R18即将冻版,全球产业界和科技界对于6G的愿景达成基本共识,当前正是布局6G时代高价值专利的窗口期。
移动通信进入5G专利收费时代
爱立信早在2017年就公布5G多模手机专利费标准,单台手机专利费用上限5美元;诺基亚2018年将5G标准必要专利(SEP)组合的许可费上限为每台设备3欧元;高通的标准是5G单模手机将按照手机售价2.275%来收取,5G多模手机按售价的3.25%收取。我国在2019年6月22日就开始率先发放了5G商用牌照,但近期才真正迎来了5G专利收费的时代。
2023年12月,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OPPO诉诺基亚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一案作出判决,判决确认了诺基亚2G-5G标准必要专利的全球性的公平、合理和无歧视费率,针对5G多模手机,在全球第一区的单台许可费为1.151美元/台,此外,判决首次确定了手机行业5G标准累积费率为4.341%~5.273%。按照本次裁决,不考虑多模制式占比,一部200美元的纯5G手机,整机收取5G专利费的上限为10.55美元。
同样在2023年12月,爱立信首席知识产权官Christina Petersson在和小米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徐然分别在各自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两家公司已经就5G达成许可协议的内容。“这些法院的判决和发生在全球主要移动通信厂商间的关于5G专利的许可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移动通信目前正式的进入到5G专利收费时代。”王雷表示。
当前是布局6G高价值专利的窗口期
“根据通信产业互联互通的特点,全球通信产业均严格按照标准来运行,拥有通信技术的标准必要专利,将在产业运营中占据优势地位。”王雷指出,随着5G标准R15/R16/R17的冻版,R18的即将冻版,5G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分布态势已基本确定,依据移动通信技术“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规律,未来3年至5年内将是6G专利布局和标准抢位的关键期。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6G通信技术相关专利申请超过7万余件。其中,中国专利申请约2.8万件占比39.8%,美国专利申请约1.7万余件占比24.7%,其次是韩国(8989件,占比13%)、日本(8016件,占比11%)、欧洲(6670件,占比9%)。美国高通持有3988件相关专利申请、全球排名第一,中国华为持有3435件相关专利申请,全球排名第二,韩国LG电子(3140件)、韩国三星(2580件)、瑞典爱立信(1540件)等企业排名前列。
2022年,华为许可收入约5.6亿美元,主要来自标准必要专利,已签署超200份双边许可协议,历史上华为累计支付的专利许可费约是许可收入的三倍,两年前华为实现净许可收入由负转正,这是因为手机销量下滑,交叉许可带来了更多收入。
总体来看,中国的通信产业界在移动通信的3G、4G和5G过往中付出了较高的专利许可费代价。王雷建议,在即将到来的6G时代,应该制定务实的目标,早做筹划,在专利数量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专利布局,提高专利质量。在3G、4G和5G的基础上6G时代首先少交专利许可费,同时少付因为专利纠纷退出市场的代价,进而发挥出积累专利的价值。
AI与5G和6G网络融合面临挑战
在王雷看来,当前,5G和6G、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使用更高的频谱,这就需要布置更多的基站和天线,为满足覆盖性能耗成为突出问题。二是无线人工智能成为6G研发最热门的话题,很多对于技术进步的期望都希望通过AI实现。
然而,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至移动通信领域,还处于技术研发前期。高通、爱立信等企业依据其在传统通信领域的优势,AT&T、IBM、韩国LG等企业借助其在传感器、车载网和工业定位等方面的技术积累,积极开展了专利布局。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强势企业的技术方案还未深度介入无线通信领域,因此对于通信企业,仍然存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无线通信领域的良好机遇。
王雷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尚未与无线通信领域充分融合的当下,中国申请人面对的机遇大于挑战,应充分利用自身在无线通信领域上的技术优势,加强研发投入,提前专利布局,以便在未来6G网络全面智能化到来时,取得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