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盘点这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上的冷门作品,其中一定少不了《机器人之梦》(Robot Dreams)。
相比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皮克斯的《疯狂元素城》、Netflix的《怪物少女妮莫娜》以及超英漫改《蜘蛛侠:纵横宇宙》这四部同样入围最佳动画长片的竞争对手,来自欧洲的《机器人之梦》显得名不见经传。
即便《机器人之梦》与小金人无缘,这部没有一句对白的影片却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心。电影虽说没有对话,但完全不会觉得无聊,也不会影响理解,并且能深切感受到影片中的苦乐参半,精巧动人。
这部影片也是2023年最重要的动画电影之一。曾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全世界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国际动画节之一)上斩获“长片新视野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并且在第36届欧洲电影奖中荣获最佳动画片的奖项。
目前,它在“烂番茄”上有着97%的新鲜度,“豆瓣”评分高达9.1。
甚至最近最火热的《周处除三害》,口碑都被吊打。
东西两边不谋而合的好口碑,正契合它超越年龄、国别、语言、文化等背景限制的普世情感内核。
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部不知是喜剧还是悲剧的电影里,看到“自己”。
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的纽约,一只可爱的狗狗独自生活在曼哈顿的公寓中。
它的生活非常非常的普通。每天两点一线,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家里。
一直以来,它都很孤独,因为它做什么都没有陪伴。孤零零地吃饭、看电视、玩游戏。
看着隔壁邻居都有伴侣,再看看自己孑身一狗,总觉得有点子悲伤。
有一天,小狗在看电视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则广告——“你孤独吗?”
原来,这是商家在推销陪伴机器人。
小狗看完广告,立马选择激情下单。第二天,机器人朋友就登门了。
自从机器人和小狗一块儿生活,小狗变得无比欢乐。
它们总是一起坐地铁、一起玩滑轮、一起吃零食,小狗也带着机器人见了很多世面,兴致好的时候,小狗还带着机器人一块儿去海边度假。
不过就是在海边玩耍的时候,机器人因为身体进水导致无法直立行走,小狗也焦急想了很多办法想把机器人带离沙滩。
最后没办法,小狗只能先让机器人在沙滩睡一晚,明天自己再来找他想办法拯救他。
可是没想到小狗第二天赶来海滩的时候,海滩已经关门了,要等到第二年夏天才能重新开张。
这可把咱们得小狗急死了!于是它赶紧去海滩管理处申请进去找人,可是也行不通。于是,它去商店买了钳子试图暴力进入,无奈被发现抓起来了。
毫无办法的小狗只能等到明年夏天才能进去找自己的机器人朋友了。
一眨眼,时间来到了万圣节,在看到外面的孩子装扮成机器人模样上门要糖果时,小狗睹物思人,心里万分悲痛,觉得自己又陷入了无边无际的孤独感中。
而困在沙滩的机器人,每天晚上,在无数个梦里,他都回到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地方,可是每一次,都会在现实中醒来。
就这样,他在沙滩上从夏天躺到了冬天,只能每晚做梦去找他的小伙伴。
而小狗也只能在梦里和机器人朋友相遇。
在梦中,小狗变得笨手笨脚,社恐本性暴露无遗。
主动伸出援手的雪人,也变成了机器人的模样。
小狗与机器人的友情,也在各方面戳中了当代人在社交中的状态。
电影中,机器人与小狗总是会梦到两人团聚的场景。
但每次都在关键时刻梦醒,颇有些友情终被现实打败的感觉。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狗与机器人等待彼此的信念感开始降低。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新的朋友,经历了新的事情。
燕子一家在机器人的臂弯里筑巢,陪伴着度过了一段时光,可最终还是飞走了。
而小狗遇到了鸭子小姐,本以为会喜结连理,鸭子小姐却头也不回走了去了欧洲。
生活继续往前走,留在原地的朋友变成了一种酸涩的遗憾。
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地离开。或许温暖与快乐都是暂时的,孤独才是生命中的常态。
而这种遗憾和孤独,被导演包裹在一个甜美温暖的色调中。
小狗有了新的朋友,但仍旧没有忘记要来接机器人的约定。
它在海滩开门的第一时间回到这里。哪怕此时这里只剩下机器人一个坏掉的脚,它也没有放弃寻找。
那时的机器人早就去了废铁厂。好在,一个善良的浣熊把它带回了家,重新改造。
重获新生的机器人,和浣熊也过上了新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它在楼上看到了小狗,过去的记忆再次唤醒。它一路狂奔,冲到小狗身边拥抱彼此。
好吧,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好温馨,他俩终于团圆大结局了?
NO。
小狗与机器人的相逢只是一场幻象。
其实,楼上的机器人在看到小狗后,意识到它们都各自有了新生活,即使相见也回不到过去了。那还不如不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曾经的欢乐时光都是假象。
机器人在楼上还播放了一首两人都最喜欢的歌曲。
虽然一个在楼下,一个在楼上,但它们还是不约而同地伴随着歌曲起舞。
就这样,它俩用这样浪漫又伤感的方式,与彼此告别。
看来,人生中的种种陪伴,其实都局限于某一段时间内。
共同走一段路,共同经历某段时光,之后便是无法抗拒的别离。
但是,正因为那些“陪伴”并不永恒,所以才要更加珍惜。
不过好在,前方还有未知的美好在等待。
孩子看这部电影的结尾,是皆大欢喜,而成人才能感知到这部电影所展现的是一种释怀。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爱情、友情与亲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电影中的狗狗与机器人一样,在爱与被爱面前经历着一次又一次来不及说再见的分离,电影最为诱人共情的,其实恰恰正是展现出了人生中分离的常态。
《机器人之梦》的导演是现年60岁的巴勃罗·贝格尔堪称。
他是当代影坛相当惜墨如金的导演,从影数十载,此前只拍过《幸福的黄色电影》《白雪公主斗牛记》《魔咒》三部剧情长片。《机器人之梦》是他的第四部剧情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动画。
贝格尔在访谈中透露,自己在女儿出生后,就养成了收集没有对白的漫画、绘本和图像小说的习惯。因为深深被萨拉·瓦伦的原著打动,才萌生挑战全新领域的想法。
不过,对于习惯使用故事板来创作的他而言,“动画并非一种全然未知的类型,而更像是另一种工作方式”。
《机器人之梦》最大的特点无疑是始终没有一句对白,这就意味着它必须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传达内容与情感,因此其中角色的表情符号都非常简单,往往只是由点与线构成。
但简单并不意味着单调,简单也可以很生动。仅用基本画面来记录、讲述故事。仿佛让人回到了小时候看的那些经典默片。
这就与它故事中所传达的情感一般,不复杂,不追求过度深刻,更不依赖绚烂的技术。
技术的发展当然是势不可挡的潮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单纯的故事。
毕竟,很多时候最纯粹的情感才最能打动人,不是吗?
《机器人之梦》显然无法被视为喜剧,但也绝对称不上是悲剧。
所谓的“梦”,有噩梦,也有美梦。
但即便是在狗与机器人分开后彼此最黯淡的日子里,各自都感受到温暖闪现的片刻。加上歌舞桥段的穿插,很大程度上消弭了悲剧色彩。
对此,导演贝尔格表示,“我想给成年人拍一部既饱含情感,又富有幽默感的电影。我拍这部电影的最大影响来自卓别林和他的《城市之光》。我个人很喜欢正喜剧。在我看来,笑与泪是相辅相成的,笑与泪能完美结合在一起。我希望这部电影就保持这样的基调。而我最欣赏的类型就是悲喜剧,因为悲喜剧就像生活本身,能反映生活的本质。所以,我一心想拍出那种非常人性化的经历。即便角色是拟人的,但观众能与他们产生真正的共鸣。”
贝格尔还表示,没有使用对白也是希望观众能从各自的经历出发,按自己的心去解读这部电影。
比如,狗与机器人的关系,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解读。
亲情也好,爱情抑或友情也罢,我们或许是狗又或许是机器人,总免不了因为失去生命中珍贵的东西而受伤彷徨,甚至陷入自责懊恼的泥沼。
《机器人之梦》则慰藉我们:很多时候,断绝与离散不是出于谁的错,而曾经的美好也不会因为它的消逝而褪色。
人一生中,必然会经过错过与相遇,在错过里学会释怀,在相遇中知道珍惜,这一点看似简单,能做好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机器人之梦》最难得的莫过于将这种智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来。
全程没有一句台词的动画电影,却胜过千言万语的情话。
这是一部既属于孩子,更属于成人的动画,它将人类最为需要的情感——爱。
在一个机器人和狗的故事里赋予了真挚且纯粹的形态,从孤独到陪伴,从思念到放手,伤感且不乏温暖的情愫,让人不经间被感动,被治愈。
在命运面前,我们很多时候固然无法去改变过去,但却同样能在阵痛过后获得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错过和遗憾固然在人生中无可避免,但幸福与美好却总会在新的地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