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女儿在父亲遗物中发现陌生地址,赶到地点后,发现父亲还活着

周林彬说 2024-11-29 20:10:39
35岁女儿在父亲遗物中发现陌生地址,赶到地点后,发现父亲还活着

“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2017年,张媛父亲因癌症去世,去世前,张媛还是没有问出埋藏心底的那个秘密。

后来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张媛在一个泛黄的日记本中,发现了两个陌生的名字跟地址。

当张媛来到地址后,竟然得知父母还活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媛从小到大心中都有个疑问:“我到底是不是父母亲生的,为啥那么所有人都说我是抱养的呢?”

可她从来没有将这个问题问出口,从小张媛就感觉自己,好像经常被村里人议论。

有好多次,张媛听到村里的阿婆在交头接耳时,都提到过她的名字,可当她走近时,阿婆们又会不约而同的停止讨论。

张媛跑回家就跟父亲说,但似乎父亲每次都开玩笑搪塞:

“她们一定在说,我家媛儿长得漂亮!”

小时候张媛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虽然心中依旧有疑虑,可她并没有质疑过父亲说的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媛到了上学的年龄,有好几次,张媛跟同学发生冲突,都会被骂自己是捡来的孩子。

起初,张媛并不相信这是真的,甚至会争论,她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好,自己怎么可能是捡来的。

某次,张媛跟好朋友说出了心中的疑虑,没想到好朋友也跟她说:

“我妈妈也跟我说过,你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是从外面捡来的!”

这下张媛无话可说,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她也很想问父亲,可她觉得这样会伤了父亲的心。

从她记事以来,父母就对她疼爱有加,虽然工作比较忙,可他们依旧会抽出时间陪她。

而且在父母的宠爱下,张媛从来没有羡慕过其他小朋友。

如果自己真的问出这个问题,父亲肯定会很伤心,特别是前两年母亲去世之后,就留张媛跟父亲相依为命。

所以,张媛在得知自己身世之后,并没有跟父亲摊牌,假装自己不知道。

她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不管亲生父母是因为什么原因遗弃她,父亲的养育之恩她无以为报。

在父亲精心培养下,张媛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工作稳定之后,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结婚之后,张媛经常会回家看望父亲,尽可能的多陪伴他,然而天意弄人,身为医生的父亲,竟然患上了癌症。

得知这一消息,张媛立即赶回家照顾父亲,陪父亲到医院做治疗,尽心尽力的照顾父亲。

期间,父亲多次跟她交代遗言,作为医生,他自然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在有限的日子里,将能想到的事情都交代给女儿。

在此期间,张媛不止一次想要问自己的身世,可看着父亲躺在病床上难受的样子,她终究还是没有问出那句话。

她想着父亲如果想说,肯定会主动跟她说的,在最后的日子里就不给父亲徒增烦恼了。

2017年,张媛父亲永远的闭上了双眼,给父亲办完葬礼之后,张媛在老房子整理父亲的遗物。

当她打开父亲生前经常背在身上的挎包时,包里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引起了张媛的注意。

当她打开日记本,发现上面记得都是她从小到大的事情,看着日记本,不知不觉,张媛已泪流满面。

可翻到日记本最后一页,只有两个名字跟一个地址,张媛想遍了可能认识的人,也没听过上面的名字,张媛没多想就将本子收起来了。

张媛35岁这年,突然又想起自己的身世,父亲已经去世了,她很想知道自己的身世。

于是,将电话打给了表姐,表姐也许是唯一知道她身世的人了。

起初,表姐还有犹豫,后来在张媛的再三询问下,表姐才表示:她的确是抱养的,但其他信息自己也不清楚!

张媛脑海中突然想到,父亲日记本上的名字跟地址,陌生的名字跟地址,很有可能就是她亲生父母的。

当张媛来到日记本上的地址之后,却被告知多年前被拆迁,住户们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媛求助了寻亲栏目,工作人员根据上面的地址调查,终于在附近一个老太太哪里得知了信息。

日记本上的那两个人,几十年前的确住在那块,家里有个女儿送给了一位医生抚养。

这下信息全部对上了,张媛的父亲的确是一位医生。

张媛立即来到警察局查询,没想到还真在公安系统中找到了那两个人,并获取了他们的电话号码。

拨通电话张媛直奔主题,电话那头的人也哭着说:“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在电话中,张媛问到了亲生父母的地址,当她赶到时,一伙人已经在小区外面等候了。

看到张媛跟记者下车之后,张媛父母立即上面握住了她的手,随即抱着张媛开始痛哭,诉说着这些年的思念。

这时,张媛才得知自己当年被送养的原因。

原来张媛父亲是公职人员,当年张媛出生的时候,刚好赶上计划生育严查的时候。

一旦发现超生,张媛父亲可能会被开除罚款,迫于无奈只能将张媛送人,送出去之后,张媛养父母就带着她搬家了。

其实这些年,张媛亲生父母也一直在寻找张媛,可始终没有任何信息,没想到张媛竟然自己找上门了。

亲生父母为张媛举办了认亲会,一家人都很欢迎张媛回归新家庭。

在没认亲前,张媛幻想了很多种亲生父母遗弃她的原因,可当得知原因之后,张媛更多的却是理解。

换做任何人,也许都会这么做吧,毕竟那个年代,公职人员的含金量可是很高的。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呢?

0 阅读:0

周林彬说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