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的蔚蓝宏图上,有一座城市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晨曦之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悄然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桥梁与纽带,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匹“黑马”。这,就是滁州。
“深度融入长三角是滁州发展最大的‘动力’。”9月18日至19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在滁州市召开。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吴劲表示,滁州是人文荟萃的山水之城、敢为人先的改革之城,也是厚积薄发的奋进之城。滁州将坚持全面融入、主动作为,全方位深化与长三角兄弟城市的对接合作,努力形成更多示范性成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来安县池杉湖数据显示,自2015年正式加入长三角以来,滁州步入发展快车道,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全国第185位跃升至去年的第89位,年均增长8.8%,是全国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赛马”评议中,连续4个季度位居全省前三。
新时代的征程上,滁州正以其温婉的水乡风情拥抱着现代化的浪潮,用绿色的生态理念诠释着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潮中,扮演着承前启后、连接东西的重要角色,成为一匹追风乘势、奔腾不息的“黑马”。
共建
筑巢引凤,携手打造发展平台
近日,筑医台CHD美好医院建设产业共生基地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这座位于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274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走进研发展示馆,艾隆科技的药事管理体系及前沿机器已在展示运行中。
苏滁现代产业园一角“我们原先落户于苏州工业园区,七八年前在这里成立了产业工程体1.0版本。在企业进行一次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大后,急需要一个能够集中展示我们定制化医疗建筑、医疗设备等成果的联合体,所以开始与筑医台合作。”艾隆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不仅医疗机构的发展水平高,而且服务医院的资源丰富,选择落户中新苏滁高新区也正是因其优异的地理位置和产业资源优势。“基于这个平台优势,我们也将进一步服务长三角周边及国内其他区域医院的建设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求。”
据了解,该基地不仅是筑医台产业打造全院定制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的首个载体,更是全国首个以推动医院建设产业发展迈向现代化和数字化方向的创新型第五代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已有约15家医疗企业入驻基地。
中新苏滁高新区不仅是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滁州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自2012年启动以来,开发区便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产业、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吸引了大量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优质项目和企业入驻。他们全面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高标准打造中新苏滁高新区,实行“双主体”管理机制,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和“三个1/3”理念,编制概念性规划、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30余项,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开发。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累计招引产业项目超300个、75%来自沪苏浙地区,入驻各类市场主体超1800余家,努力打造省际合作的典范、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作为滁州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中新苏滁不仅与上海、苏州等地的产业园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还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吸引了大量长三角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在300多家入驻企业中,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42个,世界500强投资企业9个,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在苏皖两省的大力支持下,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迅速成长,已成为一座集高端产业与现代城市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
省际共建产业园是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苏滁现代产业园的成功是滁州通过跨省“试验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滁州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成为连接长三角与内陆地区的重要节点。滁州与南京相邻,近年来,他们用好宁滁结对合作帮扶机制,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3个宁滁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双方共同编制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7项规划,全面启动路网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入驻、重点产业导入,已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247亿元。
苏滁国际商务中心“未来,滁州将继续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兄弟城市的合作,推动更多省际共建产业园区的落地实施,努力将滁州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滁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樊红兵表示,滁州也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的繁荣与发展。
共享
构筑高地,人才资源双向奔赴
从“奔赴长三角”到“融入长三角”,滁州已由“新生”渐渐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优等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人才赋能、交通互联……滁州这匹“黑马”奋进的脚步从未停下。
滁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人才智力最密集、人才活力最强劲、人才流动最顺畅的区域之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高质量,离不开创新的有力驱动,而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根本上是人才驱动。
走进位于滁州市来安经开区的安徽立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条智能生产线有序运转,高性能抛光机高速转动,设备在程序控制下精准运行,一股浓烈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展厅内,陈列着各类应用于生活、工业等场景的产品。据了解,该企业是一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于去年获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50强荣誉。
立光电子立光电子的科研创新成果令人瞩目,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研发团队持续科研攻关,立光电子已突破技术瓶颈,成功实现在0.02微米的镀膜上进行抛光,填补了国内这一细分领域的空白。而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立光电子与长三角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更离不开“科技副总”的智力支持。
“科技副总”是滁州市为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创新推出的一项人才政策。东南大学教授张友法作为安徽立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不仅指导企业申报了“车载触控传感器用消影膜玻璃技术研发”项目,并成功获批滁州市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攻坚项目,还协助企业申报了多项专利和市级以上项目,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立光电子的“科技副总”模式,正是滁州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积极探索人才共享、资源共享的生动实践。通过选派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备相关领域突出科研工作经历和能力的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滁州市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技术创新难题,还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互利共赢。
星恒电源“如今,滁州正处于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在10月17日举行的长三角党报融媒体滁州集中采风行动座谈会上,滁州市委人才工作局高珍伟介绍,近年来,滁州市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乘势而起,将人才资源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聚焦四链融合、优化人才政策、加大创新投入,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滁州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与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对接,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和人才,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滁州还与周边城市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写好“人才强市”新篇章。
人才资源的共享为滁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上升阶梯”,而资源的共享无疑是让滁州获得了更多的“源头活水”。
走进盛世高科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装配各种轨道交通配件。公司负责人介绍,盛世高科主要生产铁路客车内端车门、基础制动缸、电源控制箱和高铁制动圆销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销往大连机车公司、北京二七机车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还与南京地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南京地铁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量大、要求高。”该负责人表示,盛世高科凭借先进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产品质量,成功中标南京地铁多个项目,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轨道交通配件,体现出南京与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资源共享的紧密关系。
不仅如此,盛世高科充分利用与南京毗邻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南京的优质科教资源、产业资源和市场资源,不仅与南京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还积极参与南京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的招投标和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同时,与南京浦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全面推进科技、人才、产业等多领域的资源共享,滁州市将持续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努力引育更多创新载体,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加速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加快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盛世高科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滁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深入挖掘区域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力求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潮中抢占先机,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石。
共赢
瞄准标杆,“奋进之城”动力澎湃
“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对标沪苏浙,融入大发展”“奔赴长三角,扩大朋友圈”!滁州上下的标语口号看得人激情洋溢。
一排排自动化机械手臂精准而高效地操作着,一片片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在这里诞生——这里是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工人们专注地监控着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一块电池片都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精密的技术处理。
作为光伏行业的佼佼者,滁州捷泰新能源的生产车间不仅是产品制造的核心,更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滁州捷泰新能源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智能化工厂,还组建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的千人研发技术团队,与国内外顶级高校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持续在核心技术领域开展科研攻关。该企业负责人热情地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创新成果:“我们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生产,特别是大尺寸单晶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目前转化率已达26%,且这个数字预计很快就将提升至更高。”
捷泰科技滁州捷泰新能源是由江西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公司在滁州投资兴建的。作为上饶捷泰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布局,自2022年正式投产以来,滁州捷泰新能源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实力、高效的生产管理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迅速在光伏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光伏之都”滁州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落户与发展,是滁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企业与地方共赢发展的生动体现。“滁州市围绕八大产业链,聚焦新三样,分享新赛道,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当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领头军’。”滁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王昌龙介绍,目前全球光伏20强企业已有10户落户滁州,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电池片等主要产品的产能均占安徽省一半左右,逐渐构建起一个投资规模大、头部企业多、产业链齐全的光伏产业集群。
全力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是滁州的一个工作重点。他们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百亿预制菜产业,推动更多滁州优质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市场,打造长三角的菜篮子、大厨房,助力乡村振兴,已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5个,每年销往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总额超500亿元。连续两年举办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共签约引进农业项目41个,投资额居全省第一。
小岗村要想通过“共赢”实现滁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更上一层楼”,离不开用文旅产业撬动协同发展的杠杆。滁州深知这一点,也在不断行动中。国庆黄金周期间,滁州琅琊山景区迎来了旅游热潮,游客数量显著增长,景区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我是从南京过来的,这次滁州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滁州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各类文化活动的多样。”张女士和家人从南京驱车至滁州游玩,路程仅用时一个多小时,便捷的交通让他们的出行变得更加轻松。
明光市鲁山风电“十四五”以来,滁州市文化旅游工作连续四年在省对市考核中排名前三、连续两年排名第一。近年来,滁州市深入挖掘自身文旅资源,依托琅琊山、醉翁亭等历史文化名胜,以及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文旅项目。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强智慧旅游建设等措施,滁州文旅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全椒段明湖“在打造文旅项目的同时,我们深知让游客感受到滁州的满满‘诚意’是最重要的。”滁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旅局联合市人社局共同推进社保卡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功能。现已累计33个公共文化场馆、6个国有收费A级旅游景区实现“一卡通”三级应用,琅琊山、皇甫山、令狐山等8个景区景点积极申请加入南京都市圈旅游年卡项目,促进滁宁两地游客互送,联手打造“共赢都市圈”。与此同时,滁州市通过与长三角地区的兄弟城市共同策划精品旅游线路、举办跨区域文旅节庆活动、推动文旅市场一体化等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的良好局面。“滁州市将继续发挥文旅产业优势,加强与兄弟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该负责人表示。
跃马奔腾蹄声急,共筑辉煌正当时。
“滁州是一方改革创新的宝地,更是一块合作共赢的福地。”滁州市委书记吴劲表示,未来,滁州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抢抓战略机遇、深化交流合作,努力在长三角地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版撰稿:杨晔 胡敬 大可
摄影:厉塬坤 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