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赛场两年之久的朗佐-鲍尔今天总归是复出了,令人惊喜是他不仅体态看起来没有发福变胖,竞技状态也保持得相当不错,15分钟6投4中拿到10分的效率,说明他仍然是NBA级别的球员。
我一直以来都相当喜欢鲍尔,并且认为他的价值从来就是被低估的。很多球迷其实欣赏不来球哥作为篮球运动员的智慧和比赛理解能力,这种无形的天赋独特且珍贵,但这却是每一支球队都垂涎的东西。朗佐优秀在哪里?我其实以前写过不少从细节入手的东西去论证,但现在我觉得没必要再老调重弹。
你就这么理解,上赛季帮助凯尔特人夺冠的霍勒迪好在哪里?球哥就好在哪里。
当然,二者之间的技术细节存在差异,比如基本功更细腻的霍勒迪在半场阵地战的组织串联和攻坚上要远胜于球哥。但二者作为篮球运动员的属性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可以用抽象的概念去统一这类球员的角色,比如体系的粘合剂、团队的胶水等等等等......而这个描述的背后,其实又反映出另一个矛盾——这类球员的价值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球队完全不同。
这些称呼都有“团队”或“体系”的前缀,也就是说——先要有“团队”,后才有他们。
这个事情很好理解,霍勒迪在当初松散的鹈鹕队是一个让球队从乐透变成季后赛边缘的核心,但在雄鹿队和绿人,他都是夺冠的拼图。
这类胶水型球员只有在体系完善的成熟队伍才能最大限度发光发热。这倒不是说他们在弱队就极为不堪,而是说弱队不存在使用他们的充分动机。
或者说,弱队其实用不起这种高级货。
你就这么想,弱队的第一要务是赢球吗?现实中大多不是,弱队的第一要务往往是培养年轻球员,或者从0开始打磨体系。而这类球员在这种情境之下,能发挥的东西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强扭的瓜根本不甜,所谓的弱队需要的是数据刷满的超级大核,你又何必找一个功能型球员去承担这样的任务呢?
而让他们当绿叶?可这些球队当下只需要一个60分的凑合着用,并不需要一个95分的毕业之选......
球哥是当年公牛队为了赢球找来的帮手,但两年时间过去了,大环境已经变了。随着公牛队逐渐展露出拆队重建的迹象,不论复出的球哥状态再好,这大概率都是给潜在的买家验货罢了。休赛期用卡鲁索换来约什-基迪,这样的操作就是明显的重建信号。所以那一批为了争胜而准备的战力,武切维奇、拉文、球哥......随着赛季的进行被逐步出清,应该是很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刚复出就要面临被交易的可能,情感上这对于一名球员而言着实有点残酷。但抛开情感上的影响,单从职业生涯的利益出发,如果此时鲍尔能够被一支志在争胜、甚至有争冠机会的球队接纳,那才是他大展拳脚、重新打出名堂的地方。
你就看下面这几个回合:
这些不体现在数字上的无球嗅觉、及时到位的轮转协防,试问哪个争冠集团球队看到会不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