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打得有多好?尼赫鲁十年推进成果,被一天瓦解,羞愤而亡

正观历 2024-07-11 17:30:36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印度总理尼赫鲁苦心经营了十年,在中国境内悄悄设立数十个据点,可是,开战仅仅一天的时间,解放军就将印军的计划全部瓦解,这种操作,最终导致尼赫鲁被口诛笔伐,声威大降,郁郁而终。

一、印军准备了多少时间,打仗

1962年,中国在中印边境打响自卫反击战。然而,这场战争仅仅只有32天的时间,就结束了战斗,印度更是不敌解放军,溃败而逃。面对这场作战失败的原因,印军多次甩锅尼赫鲁政府,称他们错误预判了中国的进攻。

事实上,这场战争还没有开始打,就已经预示着中国的胜利了。由于印度的盲目自大,导致他们认为,只要印军发动进攻,中国就会害怕。殊不知,这场战争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让他们颜面扫地。

然而,印度政府却不这么认为,尼赫鲁以及其附属的军事高层一致认为,是由于自身军队没有准备好,才导致这场战争的失败。并非印军打不过解放军。事实真的如此吗?

1951年2月,印度政府趁我国成立国内外虚弱,对边界自顾不暇之际,派兵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并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

直至1954年,印度政府已经侵占了传统习惯线以北9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显然,从这个时候开始,印度就已经开始有了入侵中国领土的打算。

对于印度的行径,中国政府心知肚明,不过,毛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并不希望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中印边境线上,而是多次与印度进行外交交流,甚至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尼赫鲁访问中国期间,毛主席也多次表明中国立场,中方无意与印度为敌,希望就边境问题友好协商。

可是,自西藏叛乱不久,尼赫鲁与中国的友好形象也不装了,甚至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大片领土的要求,他不但要求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以及中段2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印度版图,甚至要求西段在中国管辖内的3.3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也划归印度。

人心不足蛇吞象,尼赫鲁的野心终究不藏着掖着了,也不愿意继续与中国保持友好的态度了。

1961年11月,尼赫鲁加大“前进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在中国边境制造流血事件。向达拉克和东北边境特区驻军发出命令:

“守备部队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进,积极占领整个边境。”

尼赫鲁的命令下达之后,印度军方开始用武力清除边境上的中国军队,只要哪里有空隙,哪里有巡逻,印军就毫不犹豫的建立哨所,在印方看来,先下手为强,就是自己的。直至1962年10月前,印军在中国边境内非法设立哨所约120座。

而在战前的一个月,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在尼赫鲁授权下,计划印军从东部以及西部两段抢攻,将中国边防部队赶出去,彻底占领西藏以及新疆地区,该计划也被称为“里窝那”计划。

随着印军的步步紧逼,他们在西线的阿克赛钦地区设立了43个哨所,将印度第七旅调到藏南地区进行常驻。

显然,在战争打响的那一刻,这场战争,印度政府已经准备了至少10年的时间,如果说,62年的中印边境战,印度的失败是军事准备不充分导致,无疑令人无法信服。

在外界看来,这只不过是印度军方与尼赫鲁政府之间相互甩锅的理由而已。

二、解放军一天如何化解的

1962年10月,尼赫鲁终于向印军部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拿下整个西藏”的命令。

对此,中印战争全面爆发。然而,印度辛辛苦苦准备了10年的计划,却被解放军一天的时间武力瓦解。

10月20日,印军首先在克节朗发起进攻,印军第7旅在准将达尔维的带领下,向解放军发起进攻。彼时,中央军委派遣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部队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对印军发起全面反击。

在西段,印军部署了1个旅、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和配属分队,共5600余人。而东段,印军部署了1个军、1个师、3个旅、15个步兵营约16000余人,另外,印军还集结了炮兵旅,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棒山口等地方进行驻守,总兵力达到22000余人。

面对印军猛攻的形势,在东段,张国华司令员命令西藏边防部队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部署,兵分5路南进,从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的后方基地达旺。而新疆边防部队则从喀刺昆仑上到冈底斯山,对印军进行反击。

作战第一天,西段印军主要据点便被扫除,而东段的印军王牌第7旅则基本被歼。

之后,随着我军进行大搜剿,达尔维准将以及其他部分印军士兵全部被俘。

第一阶段的反击就此结束,本以为这次惨痛的代价会让印度彻底记住,于是,中国政府再次向印度提出谈判,然而,却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绝。不仅如此,印度还调动30000援兵再次增抵边界。

11月16日,中印边境线作战再次打响,面对印度军队的武装入侵,在东段,西藏边防部队利用印军4个旅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的“一字长蛇阵”分布缺陷,集中兵力,采取“断头、打尾巴、切腹”的战术,集中兵力歼灭西山口印度大军。

面对解放军的精妙战术,印度大军先后不敌,纷纷向南逃窜。最终,在第二阶段的反击中,解放军在瓦弄方向击溃印军一个旅,在西山口—邦迪拉方向歼灭印军最精锐的第4师主力。

此次作战,解放军以4个师的兵力,粉碎了印军的进攻,可以说,彻底的让印度政府惶恐不已。

据印度国防部战后统计,印度士兵死亡1383名,失踪1696名,被俘3968名。而中国军队伤亡2400余人,无一人被俘。

对于中国军队两个阶段的自卫反击作战,一直令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只限于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作战,并没有乘胜追击进入印度境内,这似乎太过仁义。

三、毛主席如何看待中印战争

事实上,中国军队的自卫反击作战,其目的主要是惩罚,既然目的已经达到,自然撤军退回到传统边界线以内。由此,在11月21日中方宣布停火,并将部队撤回到1959年11月时的实际控制线本侧20公里之后。

打过实际控制线又撤回来,这时中共中央在反击开始时便确定的决策。在毛主席看来,对印自卫反击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战斗,更是一场政治上的额战斗。军事的目的服务于政治,主要为打消掉印度的嚣张气焰。

虽然,这场战争仅仅打了32天,但是却让印度做了59年的噩梦,甚至尼赫鲁在死前都郁郁寡欢,死不瞑目。

然而,印度与中国的边境问题,并不会随着尼赫鲁的去世而消失。毛主席对中印两国的看法也十分独到:

“中印两国是友好的,过去如此,以后亦是如此。”

在毛主席看来,中印两国并未有历史仇恨,未来也不会有。所以,在作战胜利之后,毛主席及时喊了“刹车”,并且要求边防部队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全部擦拭干净,然后还给印度政府。

另外,在对待印军俘虏方面,我国边防部队也严格执行上级优待俘虏的规定,一律不杀,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等。

随着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中国政府于1963年5月下旬,将印军被俘人员全部释放回国,中国政府的诚意和友好行动,无疑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好评。

虽然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理解中国政府这么做的原因,毕竟在他们看来,印度人嘴服心不服,之后依然会不老实。

但毛主席却认为,这次边境战,会让印度老实30年。

虽然之后,在1967年的时候,中印之间在乃堆拉山口爆发冲突,但大的冲突基本上没有再发生过。

毛主席等人从战略全局以及长远利益考虑,希望与印度化干戈为玉帛,不希望双方继续陷入战争当中。所以在胜利之后,主动停火,并交换武器,释放俘虏。

虽然中国这么做没有感动尼赫鲁,但是在当时处境下,尼赫鲁也最终做出理智选择,没有向中国发动新的武装进攻,并宣布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停火声明。

总而言之,中国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也不会在边境打响第一枪。不过,在维护祖国领土主权问题上,中国绝不会妥协。也希望印方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解放军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全部化解了印度政府10年的筹划,这种降维打击值得印方铭记一生。

0 阅读:154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