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隐藏的煎药秘诀

晨晰说健康 2023-09-29 10:03:00

小编导读

汤剂取效与否,不仅与组方的药物炮制、配伍、选取的溶媒密切相关,与选择的煎煮方法也密不可分。医圣张仲景很重视汤剂的煎煮,在其流传后世的典籍中,记录了许多详细的煎煮方法,强调中药煎煮一定要掌握细节,以使汤剂发挥最佳的药效,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学习。

张仲景在临床中应用汤剂最多,对汤剂煎煮法也非常重视,每个处方都有详细的煎煮方法。

汤剂煎煮法,首先要关注溶媒的用量和煎煮的火候,煎煮过程通常是所有处方药物一同煎煮,但由于药物的性质不同。

为发挥最佳功效,张仲景便采用了一些特殊的煎煮方法,如某些药物或要求先煎,或要求后下,或要求包煎,或要求分别煎煮后再合煎。

有些特殊药物需烊化或煎汤后以药汁溶解再服用,有些药物不经煎煮而采取浸渍、麻沸汤浸渍或酒浸渍制备汤剂供服用,另有特别要求药物煎取药液后,再行煎煮供服用的,实际是浓缩后再服。

溶媒的用量、煎煮火候及煎煮终点的判断

1.溶媒的用量:汤剂制备最常用的溶媒是水,加水量的多少,对汤剂的质量至关重要。李时珍曾说:“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即相对处方药量,加水量较少,则药效物质不能完全溶出;相对处方药量,加水量太多,就会因延长煎煮时间,使药效物质发生变化,如方中有大黄,煎煮时间过长,发挥峻下作用的药效物质二蒽酮苷会水解,使泻下作用降低,即所谓“煎耗药力”了。

总体看来,《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汤剂的加水量以处方药量的6~8倍居多,一些特殊方剂可能会增加或减少。对此,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总结曰:“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率。然则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好详视之,不得令水多少。”

清代名医徐灵胎对此进一步解释说:“大都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此其总决也。”

2.煎煮火候:影响汤剂疗效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火候。李时珍曾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表明汤剂煎煮火候的重要性。早在东汉,张仲景就已非常重视煎药火候了,在汤剂制备过程中多有提及,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要求“微火煮取”,乃因方中有药物含挥发油(如桂枝),微火煎煮可避免该类药效成分的损失,能更好发挥药效。

又如大建中汤、小建中汤,两方中都有胶饴,且都要求方中其他药物煎煮去滓取药液后,再下胶饴,以“微火煎取”供服。此处“微火煎取”是将其烊化入汤,可避免焦着煮汤容器,更好发挥疗效。

再如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两方中均有芒硝,并要求其他药物煎汤去滓取药液后(大承气汤大黄后下),再入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供服用,乃是在一两沸的短时间内令芒硝充分溶解,不至于令已溶出的药效物质(如大黄里泻下物质)变化,仍能很好地发挥药效。

而《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更要求“微微火煮”,较微火更弱些,亦是基于疗效考虑。对这些有明确要求用“微火”煎药的方剂,陶弘景称“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指出都是在平和的火候下煎煮的,这样更利于煎出药效物质,而且有利于药效发挥。

此外,《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还有诸多方剂未明确注明煎煮火候,一般在开始煎煮时火力比微火强些,待煮沸后,用微火保持沸腾状,直至煎成去滓,取药液供服用。

3.煎煮时间:影响汤剂质量的,除溶媒的用量和火候外,还要注意煎煮时间。现代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汤剂煎煮都是沸腾后再煎半小时左右,即可去滓服用了。但古时无精确的计时工具,衡量汤剂是否煎好,多在一定的加水(或其他溶媒)量和火候条件下,以煎煮前后液体容量的变化为依据。如芍药甘草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即煎取二分之一量为准;干姜附子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即煎取三分之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即煎取四分之一。可见煎煮时间是随“方”具体要求而定的。

亦有采取特殊要求来表示“汤成”的方剂,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附子粳米汤,方中皆有粳米,除竹叶石膏汤要先煮诸药,取药汁煮米熟,汤成去米供服用外,另三方的粳米皆与方中诸药同蒸,以“煮米熟,汤成去滓”,供服用,是以米熟作为汤剂煎煮终点的判断指标。

深入解读医圣用药特点

《医圣张仲景药法研究》

张世臣教授精通中药鉴定与炮制,对仲景学说情有独钟。本书为张世臣教授研究仲景用药方法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概述、辨证论治(指导思想)、仲景用药、仲景炮制、仲景用方、仲景药剂、仲景药效等方面阐述。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医圣张仲景药法研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世臣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0 阅读:1914
评论列表

晨晰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