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劳伦在某平台“双11”的GMV超16亿,退货率却达95%。某平台官方旗舰店相关促销截图
近日,据新华报业网报道,拉夫劳伦在某平台“双11”的GMV(商品交易总额)超过16亿,但退货率却达到了惊人的95%。这一现象源于消费者为了满减优惠,加购了拉夫劳伦的商品,一旦优惠到手,这些商品又会以“七天无理由退款”的方式退回给商家。
针对此事,平台方面客服坦言已注意到此次的凑单退货情况;拉夫劳伦客服则称,商铺在退货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可与物流公司或平台寻求解决。
平台“满减”、消费者“凑单”,早就成为“双11”等促销活动季中的常见操作。但近年来,这一促销模式引发的争议明显增大。拉夫劳伦沦为“凑单神器”,退货率高达95%,这样的“连锁反应”,或提醒是时候对该模式有更多的优化了。
从媒体报道来看,拉夫劳伦今年之所以成为一些消费者“凑单-退货”的重点对象,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即此次平台设置的满减门槛较高。
像有平台推出了“满7000减560”,“3000减240”这类大额满减优惠券。而拉夫劳伦这类单价往往在千元以上的商品,就自然成了理想的凑单选择。如报道称,动辄1980元一件的拉夫劳伦针织衫,都有数千人加购,甚至连270元一双的袜子都显示“售罄”。
这样的操作下,消费者达到了“满减”目的,平台也可以赚足流量、做大交易额数字,但拉夫劳伦的商家们却是“空欢喜”一场,甚至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有分析指出,消费者选择退货时,未发货的商品,商家需要承担2至3元的面单和出库成本,发了货召回的至少要承担近5元的快递费。如果是用户签收后再退货的,商家还要承担运费险抵扣之后的部分返程费用。即便是用户立即申请退货,也浪费了商家的推广和运营投入。
拉夫劳伦并不是这种满减机制下的唯一“受害者”。就在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一个让人唏嘘的案例:一家开了7年、年销2000万的女装店,由于电商平台规则变动和市场竞争致退货率飙升,利润急剧萎缩,最终倒在了“双11”前夜。
诚然,平台推出满减机制来促销,消费者为享受满减优惠,利用退货规则来凑单,都是基于规则范围内的操作,看似都无可厚非。但客观上,正如拉夫劳伦高达95%的退货率所反映的,它将一些商家的利益推向了风险之中,甚至可以说,一些商家最终成了优惠活动的“买单者”,这显然不合理。
要知道,无论是怎样的促销规则,只有平台、商家、消费者实现共赢,方能可持续。任何一方如果出现利益受损,要么是促销有名无实,要么就是“慷他人之慨”,既难言公平,也难以为继。
因此,针对一些商家在“双11”满减促销下成为退单重灾区的情况,平台方面理应收拾“残局”,并及时补上规则漏洞。像一些被当作“凑单神器”的商家,由退货率畸高带来的利益损失,平台方面有必要给予相应的分担,避免让商家陷入无妄之灾。
同时,也应适时对促销规则作出优化。比如,“满减”机制下的“凑单”,是否还应该完全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则?若能事先对退货规则打上补丁,不仅有利于维护商家的利益,其实也有助于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还要正视的一点是,相对于依赖凑单的“满减”,直接发放优惠券或是推出折扣活动,其实更受消费者欢迎,也能够遏制纯粹因凑单而带来的退货行为。
应该看到,满减优惠往往是逼着消费者凑单,这其实也是在增加消费者的购物成本。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吐槽,平台促销规则越来越复杂,各种满减机制,正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这不仅“坑了商家”,也“累坏买家”,显然不是真正健康的商业生态。
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消费者需要更多实打实的优惠,商家也需要更稳定的预期。平台作为促销规则的设计者,理应更有针对性地洞察和回应好这一点。若依然为了片面追求交易额数据,就无视商家的利益和消费者的体验,实在是得不偿失。
毕竟,一种让消费者和商家都“差评”的促销模式,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反噬到平台。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