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千百年来几乎是一个说不完的热点话题人物。对他的八卦猎奇也好,正儿八经的研究探索也好,足以称得上汗牛充栋了。
之前对于他如何取代哥哥杨勇成为太子,直到仁寿宫之变登上皇位已经有过一些分析揭示。他定号大业,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说明杨广希望轰轰烈烈做一番事情,要做的不比老爸杨坚差,要给天下人看看,改立他作为继承者是完全正确。也许就因为他急于证明自己,一再兴起各种大事业,最后招来巨大的祸事。说来不无奇怪,历史上大部分末代君王都因为享乐而覆灭,但主要因为接二连三做大事而遭到失败覆灭的,可能只有一个杨广。
隋炀帝杨广的画像
杨广登位以后不能说没有贪图享乐的举动,比如之前隋文帝时期大兴城只有皇城和内城,外城和附郭都是杨广下令建造。还有对东都洛阳的建造,只不过,当弄好洛阳以后发挥了多大实际作用则是另一回事了,除了下江南需要从那里登船,此外似乎就成了“有备无患”的摆设。当时工程启动太多,任务繁重,好比在洛阳的建设同时,他就马不停蹄开始疏通大运河,也是急急忙忙就要搞好,以至于民怨开始积累。
大运河是为了释放东南的资源与北方贯通,也促进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南北沿线城市都很快繁荣起来。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大运河的开凿无疑不仅对隋朝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社会发展都是划时代的巨大贡献。只不过杨广把工程期限看的非常紧迫,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待民夫十分严苛,大量民众为此丧生,大运河的开凿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加速隋炀帝后期的危机爆发。
此外杨广在位不断到处巡游是事实,但对照史实,他的北巡和西巡所作所为并非单纯的玩乐。如继位不久大业三年(607)和大业四年,杨广两次北巡草原显然是巩固边防。史称杨广到达塞外牙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启民奉觞上寿,跪伏甚恭,王侯以下袒割于帐前,莫敢仰视”,据说袒割是露出肩膀,割下肩上的肉献给皇帝。杨广看到扬威草原的目标完全实现,为此还写了一首诗《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 ,开头几句说:“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很有边塞诗风范,非常有气势。
就在这一次巡游途中,杨广遇到来自高句丽的使者,就说起殷商王子箕子分封朝鲜这种老掉牙的故事,下令高句丽王高元应该尽快来朝见。使者当时很惶恐,可离开之后就溜之大吉。杨广自然火冒三丈,就于次年开始下令征讨,这就是决定远征辽东的起因。
中华书局版隋书
之后大业五年(609)三月,杨广又开始西巡,同行人员达十万之众,确实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但西北河西走廊通道关联西突厥和吐谷浑两大部族,当时也很不稳定。杨广非常担心他们联合起来危及西部,还能威胁到京师长安。杨广西巡也为了进一步巩固西部边疆,畅通丝绸之路,不完全是个人玩乐。
当隋炀帝西行至青海时,探知战败的吐谷浑可汗隐藏在覆袁川(位于青海和甘肃交界地带,今俄博河,又称八宝河)时,杨广命令四面合围,吐谷浑可汗只带了十余骑逃走。而吐谷浑亲王只好率领十万部众投降,这一次基本摧毁了吐谷浑的力量。消息传到塞外,史书记载有二十七个不同部族首领前来河西臣服,这一次宴会标志隋朝声望达到顶峰。隋炀帝下诏设西域四郡,分别是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西海(今青海湖西岸)、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四郡。
杨广在位共十四年,大部分决策都对国家有利,不论巡游、运河、建都城,开科举,包括征讨塞外,但行事过于激进,丝毫没有考虑百姓和士卒,国力消耗太快,因此好事也就变成坏事,最不被后人接受的还是三次讨伐高句丽。
大业四年(608)杨广就下令召集各地士卒陆续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一带,唐朝建立废除)会师,用了近两年筹备物资。杨广将军队分成左右十二军,共计超过110万人(数字不一定准确,但队伍空前庞大是可以肯定),号称200万,由杨广亲自指挥,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到大业七年(611)才凑齐正式出兵, 路上走了两个多月。
辽东郡早年的辖区很大,魏晋时期高句丽开始发展,原本汉魏的辽东郡随着十六国的混乱,已经逐渐被高句丽所占据。南北朝的北齐还废置辽东郡,已经说明原来的辽东郡超过一半左右领地逐渐被高句丽所蚕食,高句丽心知肚明扩大的领地本来不属于他们,但为了确保利益,所以高句丽和南朝来往十分密切,甚至隋文帝时期已经开始骚扰辽西地区,这也是为什么隋唐会坚持对高句丽动武的一大历史原因。
隋炀帝时期运河示意图
众所周知,辽东以山地,森林和林间沼泽地形为主,大军行动实在不便。隋军前部已到高句丽势力范围,后军尚有过半人还在辽东路上,战线拉得很长,供应接济不顺畅,隋军总体士气不算高。
当时高句丽军对隋军开始也是恐惧的,隋军到达辽东的估计有三分之一,约30万人参与第一次战事。隋军依次渡辽河,防守东岸的高句丽军万余人一战溃败。原本算是先声夺人,但后续问题很快暴露,将领在前线不敢自己决断,事事都要汇报总指挥杨广,这样呆板的机制怎能应对千变万化的战事局面?史书称“城中人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弛奏,比报至,城中守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此再三,帝终不悟”。等到隋炀帝赶到监督诸军攻城,命大将军宇文述等越过诸城向鸭绿水挺进,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宇文述军一日七胜,很快渡过萨水(今朝鲜清川江),进至距平壤30里。
高句丽一方面让隋军骄傲,尤其杨广好大喜功,以为很快能突破高句丽京城,二是多次请降,以为高句丽其实不堪一击,但平壤城实际已经做好准备。经过长久消耗,军中粮尽,后续供应缓慢。隋军被迫还师,这时,乙支文德将积蓄已久的水坝打开,决堤的洪水冲击隋军导致伤亡巨大。高句丽军从四面抄击,殿后的左屯卫大将军辛世雄战死,隋军遭遇溃败,退至辽东城时仅余2700人。而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经海道入浿水(今朝鲜大同江),距平壤60里处击败高句丽军,也是乘胜追击,以精甲4万攻城,遇到伏击大败,反还者也不过数千人。
大业九年(613)正月,隋炀帝再次发兵,这次在辽东古城贮备军粮,也允许将领“便宜从事”,高句丽军“婴城固守”,而隋军“飞楼、橦、云梯、地道四面俱进,昼夜不息”,史书称“二十余日不拔,主客死者甚众。”可见双方伤亡很大。
正在关键时刻,受命在黎阳仓(位于卫州黎阳县西南大伾山麓,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东二里大伾山北,近年考古队已经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督运军粮的杨玄感(为隋朝重臣杨素之子),伙同其弟玄纵、万石等起兵。杨玄感得民夫船夫8000余人支持,引兵攻打洛阳。洛阳告急的消息传来造成军心动摇。杨广十分不安,只好放弃攻城,连夜退兵。
到大业十年(614)二月,隋炀帝再下诏征兵,收复辽东。大将来护儿提前“帅师度海,至卑奢城(也叫卑沙城,毕沙城,位于今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山脊,为高句丽侵入辽东以后修筑的要塞),高句丽举国来战,护儿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将趋平壤,高元震惧”。客观来说,连年战事对高句丽也十分艰难沉重,国力不支。国主高元终于遣使议和,送还逃亡到高句丽隋朝大臣斛斯政。此时,隋朝各地义军烽火已成燎原之势,杨广也有疲态,不愿再大举进攻,便答应高句丽的请求,令来护儿班师。
关于隋炀帝的传记
隋炀帝后期局势变坏的原因是各种问题积累下的爆发,但引起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却是杨素之子杨玄感很让人意外。杨素生前依靠拥立杨广而登上顶峰,但是,杨素后期已经受到杨广很深的忌讳。最终病故多少出于杨广的压力,但毕竟不属于被清算。有些野史认为杨素有被加害的缺乏说服力。
杨玄感出身将门,修养不错,为人也算正直,好比结交李密等。第二次征辽东,兄弟杨玄纵从辽东偷偷逃回,然后拖延粮草供应,想要起兵图变是一个疑点,是杨玄感有个人有野心还是受人影响很费解。
李密和杨玄挺被杨玄感找来谋划,可能还是李密施加的影响更大。当时国内已经出现动荡局势,趁着杨广远在辽东,李密献计促使杨玄感联合将领起兵,正如他的上中下三策,也证明李密可能才是推动大变的策划者。但为了表明拥戴杨玄感是主将,杨玄感本人大局意识非常弱,恰恰选择李密提供的下策去攻东都洛阳。且不说新建的洛阳是一座坚城,杨玄感作为后方供应粮草的将领,身边也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他拉起的都是帮助运粮的民夫、船夫,正式的隋军根本没有多少。尽管洛阳本身驻军也才五千人上下,但留守的是精兵,所以李密当时才把这一策定为下等。
尽管杨玄感的队伍人马粗糙,可毕竟士气很旺,分弟弟杨玄挺去攻河内,结果死在那里。洛阳这边久攻不下,隋炀帝的人马回到中原,以宇文述和屈突通为主将夹攻杨玄感,仅两个月就讨灭了。有鉴于杨玄感在隋朝的身份和地位,这种影响还是非常大,各地烽烟此起彼伏,隋末群雄并起的局面就形成了。
杨广本质上不是昏庸无能,甚至和后来颇受同情的崇祯帝朱由检都不大一样,杨广比朱由检应该说还强得多。最大的问题是急功近利,把很多事情都堆在一起,如此频繁的举措,注定造成百姓超负荷运转,为此引发巨大的民间对抗就在情理之中了。
影视作品中的李密形象
另一方面杨广从朝臣内部引发不稳定因素。例如大力推行科举制,设立进士科,把隋文帝开创的选士方式进一步制度化,打通民间文人士子“出人头地”的渠道。在京师设立国子监和太学,在地方设州府的州学和县学,培养大批寒门子弟作为人才储备,与门阀子弟进行激烈的竞争。尽管杨广在位时期涌现出的平民人才不算特别明显,但当时十分浓厚的门阀风气下,尤其北周以来形成的关陇权贵,文帝时期原本还算宽容的环境下(当时科举选拔故意设置许多障碍限制,选出的人还比较少),到了大业时期这一番推波助澜就有了相当的危机感,这是从诸多权贵会对杨广后来一致不满的一个隐秘内情,以往重视不够。
民间各地豪强的力量不能说一开始就有多强大,但波及牵涉的面相当广泛,部分民间义军也很容易逐渐被更强的团队兼并或消灭。好比最开始的山东民间王薄、孟让,隋朝派末代名将张须陀将其打散。然后翟让、杜伏威、窦建德等等一个个相当当的名字,大多是北方中原来自民间的人物。
而朝廷权贵倒戈,最重要的导火线就是杨玄感起兵,包括幕后人物李密。李密后来是属于瓦岗军这个看似平民聚集的山寨,但李密本人是北周重要的柱国将领李弼的后人,他实际上是权贵之后。只不过隋杨取代北周以后,李密身份有些没落,但他属于关陇阶层是肯定的。李密之所以结交杨素、杨玄感,表面上是反对杨广的一系列举措,根本显然是希望重新确立自己的利益。如果涉及隋朝更深一点渊源,北周时代对杨坚崛起当时也不乏不满的声音,杨坚能够脱颖而出的确是运气成分居多,取代北周手段也不算正当。李密这种没落公子自视才华出众,一样是雄心勃勃,何况等到杨广一而再,再而三的举措失当,为天下群雄制造一个机会。
相类似的自然还有李渊父子的太原势力,李渊父子以及长孙晟父子等也是同样出身,只不过李渊君臣后来能有效整合上层和下层的共同目标,顺利取代了隋朝。包括最后朝杨广发动致命一击是他身边的将领宇文化及,为杨广十分最信赖的大将宇文述之子,也是北周权贵阶层后人。当然宇文化及朝杨广动手的时机已经不同,杨广已经没有翻盘的希望,但也说明这些权贵阶层对杨广的隋朝是彻底失望了。
影视作品中的隋炀帝形象
总结来说,隋炀帝杨广的失败是通过许多原本应该对国家有利,但夹杂着好大喜功的大项目大动作, 却没有继续推动隋朝维持繁荣,因此杨广在历史上的教训异常深刻。
最后再谈谈关于历史上对杨广形象的争议,好比他的荒淫无道问题。
隋炀帝的负面形象首先是《隋书》呈现,这部书的主要负责人是魏征,尤其所有的史臣评论是魏征写的。魏征的人品是公认没的说,但也需要依据当时的诸多材料。而李世民对《隋书》的关注度很高,超过了《南史》《北史》等其他史书,事实上《隋书》无法避免受到李世民干扰影响,对隋炀帝形象定调是有问题的。
对于杨广糟糕的负面形象呈现,第一手资料就是瓦岗军李密发布的《讨隋炀帝檄文》,罗列十大罪状,形容“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时间是大业十三年(617)四月二十七日。文章写出一系列关于杨广倒行逆施行为:“广立池台,多营宫观,穷生人之筋力,罄天下之资财”;“科税繁猥,不知纪极,头会箕敛,逆折十年之租,杼轴其空,日损千金之费,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年年历览,处处登临,从臣疲弊,供顿辛苦,家苦纳秸之勤,人阻来苏之望,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恃众怙力,强兵黩武,义夫切齿,壮士扼腕”;“愎谏违卜,蠹贤嫉能,直士正人,皆由屠害,遂令君子结舌,贤人缄口”,几乎把杨广糟糕的形象进行一番结案陈词,但历史上著名的檄文都有夸张不实之处,一般人是不会去深究其中的真伪。
根据隋唐演义改编的连环画
《隋书·炀帝纪》记载开皇九年(589)灭陈的一件事就有歪曲杨广的嫌疑。当时20岁的杨广进入江南建康后,居然想要得到陈叔宝的宠妃陈丽华,还形容杨广对其一见倾心,要纳为妃。《隋书》记载是大臣高熲杀了陈丽华,避免她落到杨广手里,显然杨广为失去这一美女怏怏不乐。可对照同样李世民时期编写的《陈书》和《南史》,却一致记载是杨广下令杀掉陈丽华表明他丝毫不为美色诱惑。《陈书》说:“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南史》为:“晋王广命斩之于青溪。”显然《隋书》本纪是故意留下杨广很早就贪恋女色的线索。
再如隋炀帝修建东都洛阳的理由,在隋朝官方《营东都诏》中充分说明了这一工程的必要性,全文载于《隋书》,能够体现杨广的高瞻远瞩,但一般人很少会对这些历史文件感兴趣。到宋代很重要的《资治通鉴》居然采用野史说法,认为杨广是听信一个术士的胡言乱语:“陛下是木命,居住在西方不祥。谶语有云:‘修治洛阳还晋家,所以陛下应该修建洛阳为首都。’隋炀帝深以为然……下诏于伊洛建东京。”
唐朝中后期传奇小说开始繁荣,晚唐著名诗人韩偓就写了《迷楼记》、《开河记》和《海山记》“三部曲”刻意渲染杨广荒淫形象。《迷楼记》记载了炀帝用御女车、侯夫人自缢等艳事;《海山记》记载了西苑十六院名号、美人姓名、隋炀帝泛舟北海遇陈后主和张丽华、朱贵儿殉节等奇闻轶事;《开河记》记载炀帝宫中阅《广陵图》、冢中见宋襄公、殿脚女挽龙舟等无道的故事。
唐代传奇以文言表达,相对篇幅较短,文辞古奥。到明清白话小说繁荣,像《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风靡民间,对隋炀帝的渲染就更加绘声绘色,深入人心了。
白话小说隋史遗文
可事实上,杨广的正宫皇后一直是南梁后裔萧氏,西梁末帝萧琮的妹妹,另有一个嫔妃也是萧氏。萧皇后自14岁嫁给杨广,一直到大业末年在江都到死,萧氏与隋炀帝一直相伴,虽然不能说杨广没有其他妃嫔,但与萧皇后的感情始终深厚则有凭有据。
史书记载,萧皇后为杨广生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足以说明他们的亲密。另外有一个儿子是妃嫔萧氏所生,还有一个女儿不知所出。杨广的确还有一些其他嫔妃,如陈朝末代公主,其他添枝加叶的大多是野史,可信度并不高。就哪怕把野史罗列有名有姓的如宣华夫人、崔夫人、侯夫人之类都算上,杨广的后宫也不算佳丽三千,要说隋炀帝多么好色荒淫,绝对不是事实。
可以用事实说话,在古代生育条件下,杨广既然有儿有女,显然身体没有问题。如果是一个好色之徒,成天混在女人堆里,绝不可能只有这么几个子女,后世一定搜罗出来坐实杨广为人多么糟糕。可在这最有力的一点上,风流好色的隋炀帝居然不如他的父亲杨坚子女多?难道不是天大的系统漏洞?
再对比后来相对贤明的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名扬天下的贤明君主唐太宗李世民也有14个儿子,都还不算女儿,谁更加荒淫?尽管不能说百分百绝对,但最能体现男女关系亲密程度的一个方面,基本可以推断杨广一定不算野史渲染的那种荒淫,笔者相信他这方面属于正常的尺度,甚至还偏于节制。正如一些客观的历史学者就认为,即便不认为杨广完全清心寡欲,但考虑他后期对天下局势十分烦恼头痛,男女这方面比李渊、李世民要收敛得多,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论断。
只不过有鉴于当年得位的嫌疑,以及对待父兄姐妹的问题,加上隋末局势的混乱,以至于杨广的伦理道德方面宛如掉进黄河难以洗清。
总的来说,不说杨广在文帝时参与灭陈,就他建东都、创科举、开运河、下江都,巡西域,拓丝路,东征高丽契丹,北建长城,抵抗突厥等等,后来唐朝的兴盛没有哪一件没有受到影响和继承,古人常说“汉承秦制”,事实上,唐朝继承隋朝的“福利”不在少数。没有隋朝两代皇帝的努力开创,唐朝前一百年的盛世辉煌恐怕得来不会那么容易。
好比杨广建造东都,但他本人并没有在洛阳待多少时间,可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人前后半个世纪,几乎完全把洛阳作为京师。好比杨广因为运河制造了扬州及江南的繁华,以至于唐朝传出“扬一益二”的佳话。如果没有扬州这个江南经济腾飞的前沿,当安史起兵之后,唐朝两京失陷,如何能够支撑七八年扭转翻盘?再如没有杨广在河西大会西域诸部,宣扬隋朝辉煌,唐朝如何乘胜进军西域建立一个个都护府,把中华文化波及远方?
因此,隋炀帝杨广的“大业”时期也是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的重要环节。尽管大业后半阶段从征辽东逐渐崩坏,但假如没有大业这个承前启后的环节,贞观开始估计难以区区三五年就实现天下大治。这一点也就像杨坚当时如果没有北周武帝建德五六年的整顿,开皇年间同样无法很快实现大治。我们说历史虽然没有循环论,但历史的发展延续从来都有根有据,没有凭空出现的奇迹,这本身也就是体现历史是一门科学的依据。
本文为作者原创,若转载请署名出处,若盗文将追究责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