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带人“抄家”,许世友看到发霉的粮食,双眼布满血痕

正史笔记 2024-10-07 15:25:28

花花苦海哪有边,铁板租子阎王债

死也难来活也难,一年三百六十日

糠菜难得饱一餐……

在军阀混战,兵祸连年的日子里,人民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人民困苦的生存境地。

在当时的湖北麻城乘马岗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自发斗争。

许世友——这个后来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便在这里开始了他的第一次革命生涯。

许世友

那是在1927年的二三月间,那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许多农民没粮下锅,只好上山挖树根,剥树皮,摘树叶来充饥,一个个饿得面黄饥瘦,许多人活活的饿死了。

可是,那些地主和土豪劣绅却把一车车的粮食偷偷运往外地、高价卖出而牟取暴利。许世友看到这些,十分气愤。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和贫苦农民一起,向大地主李静轩开展了“储粮”斗争。在他的家乡,一提起李静轩这个名字,人人切齿。他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许世友一家人也在他那里租了几亩薄田,全家人顶着星星起,披着月亮归,辛辛苦苦,拼命劳作。可干上一年后,不但连饭吃不饱,却还欠他家的粮食。小小的许世友在那样幼小的年纪便已饱受盘剥之苦。

农民运动兴起后,李静轩看风使舵,假装老实,一改过去的蛮横,见到穷人点头哈腰,满嘴奉承,可背地里却咬牙切齿地痛骂。

农民们早恨死他了,一听要同他算账,个个兴奋得摩拳擦掌。

这一天,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群众们在许世友的带领下,扛着扁担,大刀,长矛,带着布袋从四面八方涌向李家,李静轩的管家正要打水,听到呼喊声,马上报告了李静轩,李静轩在农民们到来之前早已悄悄地跑掉了。

人们把他的院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起来。许世友上前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来开。

人们怒吼起来:“砸门,砸门!”

几个小伙子抬来几根木杆,把门撞开了,人们搜了半天最后在厢房里搜出了他的管家。他吓得浑身发抖,腿也哆嗦起来。

人们厉声问:“说,李静轩哪去了?”

“我,我不知道。”他转了转眼睛还想抵赖。

“不说,我先宰了你。”许世友把大刀往他面前一晃,他吓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我说,我说,他到光山找红枪会去了。”

乡亲们一听这个气呀,这个消息如同火上浇油,一下子把人们心中潜伏的仇恨之火点燃了。

“抄他的家……”

“砸他的狗窝……”

“烧了他的房子……”

在一片怒吼声中,许世友带领乡亲们冲进了院里。

“乡亲们,李静轩得的是不义之财,所有的财产都是我们的血汗换来的,我们要取回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乡亲们,开仓分粮呀!”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人们在许世友的带领下潮水般涌进了粮仓,许世友大刀上的红缨带在人群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粮仓打开了,老百姓装的装,担的担,扛的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扒到仓底的时候,粮食已经发霉变质了。许世友的眼睛布满了血痕:“这是穷人的血汗,可这些地主恶霸,宁愿把粮食放这白白废掉,也不肯借给穷人,这世道再不翻过来,哪里还有我们穷人的活路呀!”

说着,许世友泪如雨下,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

许世友

这样,许世友又带领乡亲们分了其它几个地主的粮食,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缺粮困难问题。从此,广大农民从心里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愿意跟党打天下。

在锐不可挡的农民运动面前,许多大地主纷纷逃跑,可他们并不甘心失败,而是推举了大劣绅李舜卿为头目,准备反扑。

当时,党组织得到这个消息后,就派了许世友带领乘马区的农民进城镇压。

1927年农历正月初一,正是中国传统的新年,在这样浓郁的节日气氛里,敌人放松了警惕,而此时,许世友却带领几千农民打着犁头会旗,举着大刀、长矛、甲鱼叉,像一群天兵突然降在了县城里,农民们雄纠纠、气昂昂,一个个意气风发。

李舜卿一下子慌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些泥腿子来的这样快,况且,这庞大的气势真让他有些害怕。

他想集合队伍进行反扑,可已经晚了,在城里的大街小巷上,到处是人山人海,他们手中明晃晃的大刀映亮了整个天空。他一看大势不好赶紧躲了起来。

许世友

许世友好像早就料到他会这样,他带领农友们仔细地搜查,最后终于在城内革命力量的配合下逮捕了李舜卿。

这个不可一世的大劣绅低下了他的头,他一看大势已去便把一切都交待了。

最后,他被送进监牢,躲在幕后指挥的反动县长也被罢了官。

许世友看着自己用斗争取得的胜利,禁不住咧开嘴笑了起来。

在那样一些日子里,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只有打倒土豪恶霸,人民才会当家做主人。

那时,许世友便给自己确立了人生的唯一选择和信条。打倒了反动阶级,农民第一次真正挺直了腰杆,做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许世友

过去,看都不敢多看一眼的衙门,现在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去了;平时不敢进的祠堂,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摆酒吃饭了;那些像山一样沉重压在人们头上的地契、借据,现在,都化成灰烬撒向了空中。

斗争提高了人们的觉悟,也唤醒了许世友的灵魂,他从心里感到种田人是站起来了。

从此,他打着一双赤脚从大别山这块黑油油的土地上走了出来,写下了他一生中一个又一个苍凉而美丽的故事。

1 阅读:260

正史笔记

简介:我们不创作历史,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