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武昌法院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名誉案件:
上海早期地下党董建吾的儿子董龙飞和董闯,状告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
声称她公开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对父亲的名誉造成了影响。
董建吾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刘思齐应武汉大学的邀请发表演讲。
在演讲中,她深情回忆了丈夫毛岸英的过往经历,其中就包括他们在上海“流浪五年”,“就好像三毛一样”。
而在当年,负责照料毛岸英兄弟的正是董健吾。
这导致董龙飞两兄弟遭到了亲戚朋友的不断盘问,对已故的父亲的名声也有很大影响。
董龙飞兄弟两人因此直接上诉,要求刘思齐对他们赔礼道歉,并且进行精神损失费的赔偿。
这个案件已经结束了二十多年了,而当事人之一的刘思齐早已经不在人间。
但是现在我们还是有些好奇:当年毛岸英兄弟在上海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他到底有没有“流浪”?
最终,这个官司又是怎么解决的?
大革命与上海避难刘思齐的演讲确实存在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并不是完全无中生有。
事实上,毛岸英三兄弟从1931年到达上海,1936年离开,这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流浪。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大革命失败,共产党面临着重大危机。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是为八七会议。
在会议当中,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念,在那之后便被派到长沙领导秋收起义。
而他的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儿子,则都还留在湖南老家。
显然,国民党不愿意就此放过他们。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密探逮捕,毛岸英也同时被捕入狱。
不久之后,杨开慧英勇就义,而毛岸英则被人保释。
显然,湖南已经成了一个是非之地。
为了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的安全,中共中央决定将他们送到上海。
当时的上海,有着来自中国天南海北的百姓,还有着来自各个国家的洋人,这使得上海产生了所谓“缝隙效应”。
这就是说,上海对于居民的管理比较混乱,在上海进行浑水摸鱼,安置一两个人,也成了较为容易的事情。
1931年春天,毛岸英三兄弟被一位四十来岁的妇女,一路从湖南护送着来到了上海。
大同幼稚园经过当时的地下党安排,几个孩子进入了大同幼稚园。
这大同幼稚园是在1930年3月开办的。
由当时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周恩来指派,革命互济会资助,当时明面身份是牧师的董健吾出任园长。
因为大革命失败,大多革命烈士朝不保夕、躲躲藏藏。
而为了接受和保护他们的子女,中共中央就开办了大同幼稚园。
当时的幼稚园,总共接收了30多名烈士遗孤和领导的子女。
之后每个月,组织都会给董健吾30大洋,作为收养毛岸英兄弟的补贴。
根据笔者查阅的资料,当时一名卫生局的科长,每月工资也就是30大洋。
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毛岸英兄弟三人的生活应该还算不错。但是不久之后,老三毛岸龙病逝。
1932年的春夏之交,因为政治环境越发恶劣,大同幼稚园也不得不停办。
那些安置在其中的孩子们,也陆续做出了安置。
其中,毛岸英兄弟被安排由董健吾家庭收养。
这一方面是因为董健吾是一名牧师,有着体面的社会身份。
另一方面,董健吾家中已经有了几个孩子,毛岸英的加入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董健吾是一名优秀的地下党员。
在埃德加 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曾经提到董健吾,当时他自称“王牧师”。
正是这位胖乎乎的王牧师,让斯诺印象深刻,最终决定去一趟延安。
离家出走与苏联留学董健吾为了毛岸英等人的安全可谓是殚精竭虑,在当时政治环境已经非常严峻的上海过得提心吊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毛岸英兄弟在董健吾家中,可能真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待遇。
以至于在1935年,毛岸英兄弟竟然直接离家出走。
或许董健吾对于“家事”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没有那么关注。
也或许是当时“补贴”的消失和生活的越发拮据,让当家主母和董家的孩子们对毛岸英兄弟白眼相对。
总之,当时尚且年幼的毛岸英兄弟直接选择了离家出走,宁可流落街头。
或许正是在这段时间当中,毛岸英过上了妻子在演讲中所说的“5年流浪生活”,替人帮工、住桥洞,“和三毛一样”凄惨。
董健吾在发现两人出走之后,第一时间上报了中央。
但是有意思的是,两个孩子在被找到之后十分坚决,宁可继续流浪,也不愿意住在董健吾家中。
这究竟是孩子的赌气行为,抑或是他们真的遭到了虐待,以至于觉得还不如流落街头?
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之后发生的故事,证明了董健吾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人。
因为毛岸英兄弟也不愿意回到董家,加之上海的形势变得危急起来,董健吾就决定将两人送到苏联。
当然,那个时候想要将人送出国并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对于一个地下党来说。
董健吾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张学良。
那时候张学良的妻子恰好打碎了他最喜欢的一个清朝彩瓷,于是董健吾灵机一动,立刻亲自挑了一个宋朝的瓷器送给他。
张学良非常高兴,在1936年,将董健吾的儿子连同毛岸英兄弟一起送到苏联留学,甚至大方地包下了出国所需要的十万法郎。
除了将两兄弟送出国外,这件事情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张学良和共产党的关系进一步缓和。
这为之后的西安事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至于这场官司,最终结果是双方私下协商解决,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查到两人当初活动的痕迹。
在2020年第三期的《人民周刊》中,李云先生透露在2002年的时候,刘思齐曾经前去找她,询问关于毛岸英当年在上海的旧事。
而在毛岸英的一封信中,她找到了一些佐证。
信中,毛岸英写自己在“上海流浪了5年”。根据时间推算,这五年是从离开母亲到去苏联前。
所以,按照毛岸英的意思,离开了亲人对他来说就是流浪,而不是广义上的落魄街头。
或许,刘思齐也意识到自己的无心之言,对曾经的英雄确实造成了伤害。
或许,作为丈夫的未亡人,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加了解当年那段旧事。
毕竟,英雄已经逝去。
那依旧惦念着他们的人,也只有通过那些早已经在时间长河里泛黄褪色的故事,来寻找他们的足迹。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 《在武汉演讲惹官司 毛泽东儿媳刘思齐成被告》
2、人民网 《寻找毛岸英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