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安全返航!返航时外部被烧得黑不溜秋,为何发射时不会

经纬谈娱好的是 2024-11-07 01:39:43

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一段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任务。

火箭点火,巨大的推力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整个过程平稳而有力,没有剧烈的燃烧现象。

11月4日凌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完成了任务,安全返回地球。

与发射时的场景截然不同,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外表被烧得焦黑,宛如浴火重生。

然而,细心的网友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火箭发射升空时,洁白无瑕,宛如一柄利剑直插云霄。

而飞船返回地球时,却像一颗燃烧的火球,外表焦黑,面目全非。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两种不同的场景,其实背后都有很深的物理原理。

火箭在升空的时候,速度是从静止开始慢慢提升的。

尽管最终速度可以达到每秒数公里,但在发射初期,速度相对较慢。

火箭升空时,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所以它受到的空气阻力也会逐渐减少。

在火箭发射的初期阶段,气动加热的影响还不太明显。

这也是发射时外部没有被烧黑的原因。

而飞船回地球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飞船在轨道上跑得很快,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它以7.9公里每秒的速度飞行,这个速度相当快了。

随着高度降低,空气越来越稠密,返回舱与空气的摩擦也越来越大,产生了大量的热量。

这种气动加热效应非常强烈,导致返回舱外部温度急剧上升,局部可达1000摄氏度以上,足以熔化大多数金属。

这就是为什么返回舱外面会被烧得黑乎乎的。

面对如此高温的考验,航天员的安全如何保障?

答案就在返回舱的特别保护层上。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科学家给返回舱配备了多层防护,主要用的是烧蚀材料和隔热材料。

烧蚀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能在高温下融化、蒸发或升华。

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烧蚀材料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并将其以气体的形式带走,从而降低返回舱表面的温度。

这种“牺牲自我”的保护方式,有效地阻挡了高温对返回舱内部的侵袭。

返回舱不仅有烧蚀材料,还用了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热量传递,将高温隔绝在返回舱外部,保证舱内温度的稳定。

这些隔热材料通常由轻质、耐高温的材料制成,例如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等,它们就像一道坚固的屏障,保护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不过,现在的防热技术也碰到了一些难题。

首先,烧蚀材料和隔热材料的重量较大,占据了返回舱相当一部分的重量,这限制了飞船的有效载荷。

其次,这些材料的制造成本较高,而且烧蚀材料是一次性的,使用后就失效了,这增加了航天任务的成本。

此外,为了适应气动布局和防热需求,返回舱的外形设计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通常采用钟形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飞船的尺寸和功能。

面对传统防热技术的局限性,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更轻、更有效、更经济的防热方案。

其中,充气式防热罩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

充气式防热罩是一种新型的防热装置,发射时会折叠起来,等返回地球大气层时再充气展开。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气囊”,包裹着返回舱,利用空气阻力进行减速,并吸收穿越大气层时产生的巨大热量。

与传统的烧蚀材料和隔热材料相比,充气式防热罩具有诸多优势。

它重量更轻,可以显著降低飞船的整体重量,提高有效载荷。

充气式防热罩的制造成本更低,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这将大大降低航天任务的成本。

由于充气式防热罩可以展开成更大的面积,因此它可以提供更大的空气阻力,使飞船减速更有效,从而降低气动加热效应。

使用充气式防热罩可以让返回舱的设计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钟形结构。

但充气式防热罩的研制也面临着不少难题。

如何保证充气式防热罩在高速飞行中顺利展开并保持稳定的外形?

充气式防热罩的材料需要能够承受极高的温度和压力,这该怎么选择?

此外,如何控制充气式防热罩的姿态,还要避免在返回过程中发生翻滚或侧翻。

现在,我国在努力研发充气式防热罩技术。

其实在2020年,我国就测试过一种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主要是为了验证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

虽然这次试验没完全成功,但科研人员却在其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火箭升空的壮丽景象,到返回舱着陆的惊险时刻,每一次航天任务都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定,目标也会越来越遥远。

未来,人类必将能够征服更遥远的星辰大海,实现更伟大的太空梦想。

为此,我国的科学家也在为了这个梦想而努力,将来,他们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0 阅读:0

经纬谈娱好的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