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邦建立汉朝,这个强大的政权,传承了近四百年,留下了无数的辉煌。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过宦官把持朝政,和董卓祸乱朝纲之后,这个王朝还是没有逃脱,分崩离析的结局,彼时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天下开始大乱。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曹操、刘备、孙权脱颖而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取代汉朝,建立了曹魏政权,次年刘备在成都“继承”了汉朝的帝位,然而到了公元229年,孙权才以“吴”为国号,建立了独属孙氏的政权。也就是说,在曹丕和刘备相继称帝之后,他又等了近十年的时间,这是为会什么呢?
江东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而且此地人杰地灵,民富兵强,其实力不但胜过蜀汉,还足以与曹魏抗衡,再加上孙氏家族在此经营数十年,孙权早已是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他称帝是再自然不过的,那么孙权为何等了这么久呢?难道是因为他没有野心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一点从刘备去世之后,东吴主动派使臣,到成都与蜀汉商议“并尊二帝”,便可以看出。小编认为,孙权之所以迟迟不敢称帝,仅是因为他并非正统,没有底气罢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论正统,他比起曹丕和刘备,差在了何处。
一、未占据中原之地
我国的河南省,自古以来便有中原、中州之称,一个朝廷想要得到世人的认可,需要占据此地,毕竟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得中原者有天命。曹操在世的时候,便早早的统一了江北,中原地区自然也在他的控制之下。因此曹丕以魏代汉,虽然是窃取了汉家的江山,却算是占据了正统。这也是诸葛亮主政之后,一直致力于北伐,力图让蜀汉入主中原的主要原因。孙权占据的江东之地,虽然民富兵强,且人杰地灵,看起来不比中原差什么,却根本算不上正统,这是他没有底气称帝的第一个原因。
二、未得皇帝禅让
曹操去世之后,其子曹丕派自己的属下,向汉献帝索要玺绶,并逼迫献帝禅位于自己,从而以魏代汉,建立了属于老曹家的政权。此举看起来非常无耻,但是抛开他的准备过程不谈,他的帝位,终究是汉献帝禅让给他的,在远古时期,禅让制一直盛行,如果操作好了,这完全可以被传为美谈。曹氏早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此便利,这是孙权比不了的,他如果自行称帝,只会被斥为反贼,给曹魏讨伐自己的理由。
三、不是汉室后裔
论以上两点,刘备其实与孙权的处境差不多,论地盘,他并未入主中原,而是占据了益州、汉中之地,比江东更偏远;论禅让美谈,他同样没有办法,像曹丕一样,找一个现成的皇帝,逼迫其禅位给自己。可是他有一个优势,是孙权比不上的,那就是他的血统,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虽然他与汉献帝的血缘关系有点远,但是当他建立蜀汉的时候,割据势力中的汉室宗亲,例如刘表、刘璋等,早已被灭亡,他祷告天地,扬言继承汉室皇位,勉强也说得过去。这一点又是孙权无法效仿的。
四、传国玉玺或为谣传
分析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孙权虽然并非皇室后裔,也没有入主中原,更没有被皇帝禅让,但是他有传国玉玺在手啊。孙坚得传国玉玺一事,仅见载于吴书中,陈寿在著《三国志》时,并未提及此事,裴松之则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对此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孙坚不可能藏匿玉玺,有三点原因,一是孙坚心怀汉室,且忠烈无比,若私藏玉玺,必然不会留下这等好名声;二是东吴如果私藏此物,一定会受到其他诸侯的讨伐,但是以正统自居的割据势力,从未提及此事;三是皇帝有六玺,分别有不同的作用,而且传国玺上的文字,与吴书中的记载并不相同。由此可知,孙权手中握有传国玉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也不能凭此称帝。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曹丕和刘备相继称帝之后,孙权却等待了近十年,并非是因为他没有野心,也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他并非正统,没有底气。当时虽然早已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但是经过汉朝近四百年的教化,正统的观念,还是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时人的骨子里。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等书,小编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