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种兵到华为人(华为大平台的支援与炮火)

菊厂基地打工仔 2024-08-02 03:23:07

特种兵的选择

我是新加坡人,因为本国男性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所以2000年,经过多轮IQ、EQ、体力的考验,我成功被选入了特种兵营,再经过一年地狱式的训练,我通过了20%的人才能通过的考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特种兵。

众所周知,特种兵不好当,训练极其艰苦,所以当时我的内心还是十分纠结的,但是在新加坡,有特种兵经历的人只有寥寥数千人,还是挺光荣的一个经历,所以考虑再三我还是加入了这个队伍,我觉得加入特种兵不仅能保卫国家,还能借机挑战自己的极限、提高自己的能力,甚至有机会做出一番业绩,让自己和家人感到骄傲,当时也有中国古话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雄心壮志。

果不其然,特种兵为期两年半的训练是让我终身难忘的,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教官说的一句话“the only easy day was yesterday”(最轻松的一天永远是昨天),我们的训练是极其的严格,靠着自己的毅力,我完成了我的特种兵军旅生涯。回首过去,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完成了军旅生涯,它不仅让我积累了一些带团领兵的策略与技巧,更激发和培养了我勇于挑战的态度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态度与精神是深入骨髓、溶于血液的,这段旅程也不断地激发、协助我走过后续职业生涯中每一个低谷。

2014年,当时有三个工作机会摆在我面前:一个是一家本国大型企业,薪酬最高,工作稳定但未来发展空间局限;第二个是一家外企,职位是维保销售;第三个就是华为。当时的华为在新加坡的企业业务刚起步,当地市场基本已经饱和,对华为也不是很信任,所以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都难卖,经营环境比较艰难。而且,华为职位的薪酬当时是其中最低的,我觉得华为企业业务在新加坡属于市场初期,挑战和空间大、机会多,思量再三我最后选择了华为,我想之前的军旅生涯我都捱过来了,未来的工作应该再苦、再难也比不过吧。

刚进入华为,我的岗位是渠道经理。当时新加坡市场上的渠道基本上都不认识华为,我采用了当时同行都没有用过的方式——“Movie Event”,以娱促商,吸引大家前来了解华为企业业务。整个活动通过“先讲座、后观影”的方式来吸引渠道伙伴参加。在每场电影会中,我们都精心准备了介绍华为公司、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文化的资料。这种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没过多长时间,各渠道伙伴积极参与,前后累计有2000多人参加,我们也借此吸引了大批合作伙伴加入华为渠道生态中,为后续的拓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除了整体上大规模“进攻”,我们也同步实施高举高打策略,主攻一个战略重点渠道(NC),然而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如我想象般一帆风顺,比如有一个客户的高层,我们就很难有机会搭上话,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线上还是线下的邀约,他们都无视华为的邀约,不回复、不见面。说实话,这种挫败感我相信每位做一线的同事都感同身受过,但是当时华为企业业务的确是市场新人,人家对我们都不了解、不信任,不搭理我们也属正常。

对于我来说,我的破解之道就坚持不断地刷“存在感”。我想,对于华为这个New Comer,渠道伙伴之所以现在这种态度,主要原因还是对我们不够了解,所以我定期给渠道伙伴发邮件,告诉客户华为的产品阶段性进展和突破性成果。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因为偶然的一封邮件被渠道伙伴看了,还是我这种坚持和真诚打动了客户,有一天,我打开邮箱,赫然看到渠道伙伴的回复邮件,我几乎是颤抖着手点开了邮件:他们同意与我们交流了!不管最后能不能合作,首先我们有了对上话的机会了,这一瞬间,我真的再次尝到了坚持的甜头,就如同当时在特种兵训练的时候,多少次的放弃念头,都被“再坚持一下”想法压下去一样。

寻找荒漠中的绿洲

2016年,当时企业业务部有重组计划,算算时间,我也做了两年半渠道经理,获得了一些成绩,但内心渴望挑战的欲望又蠢蠢欲动,经过努力争取,我加入金融系统部,从渠道经理转身成为了一名客户经理。

彼时金融行业业务的拓展是很困难的,新加坡金融行业的网络存储等产品长期被友商垄断,而且普遍是多年框架合同,形成了稳固的封闭市场。而我,第一次做金融客户,又成为了一个背负“打破格局”任务的新人。

其实,在我刚加入金融系统部时,已经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资深前辈曾向我传授经验,他们指点我,金融业务拓展中有一些是“荒漠”,最好不要去闯,也就是说即使耗费心力也不会有产出——这里友商已经盘踞多年,难以攻下。但是我觉得,他们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绝望”而不是“希望”。这与我在特种部队的作战风格是完全背离的,我就要做那位缝隙中寻找希望,并且敢用新兵去打硬仗的指挥员。所以在团队配合半年之后,我开始招聘新的客户经理——没有金融行业经验,但有客户销售经验的客户经理,新的客户经理无畏、敢闯,会去闯每一个传说中的“荒漠”,因为有的荒漠,是存在绿洲的!

刚开始与客户技术层的多次交流,客户总觉得我们“语言不通”,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当时客户把我叫进去他的办公室,只有一句话“对不起,我不能用华为。”他觉得华为无法理解他们的需求、不懂他们的“语言”而难以信任,如果在交付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他是无法容忍的。

这要从哪里突破呢?看看哪里有“绿洲”呢?我觉得首先要建立客户对华为的信心,要让这个在金融行业从业30年、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同时也是很多关键项目的决策者的客户对华为放下偏见,好好地认识一下华为。经过努力,我们终于有了邀请他及团队来中国参观华为总部的机会,我趁热打铁赶紧安排技术交流,技术层同事们也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视若珍宝,做了最精心的准备工作。眼见为实,经过实地的考察参观,客户对华为的信心大增,此时再和客户交流,难度系数也减少了很多。

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位刚加入华为的同事,他之前是也是在金融行业工作多年的,当他看到我桌上的我和金融客户高层见面的展厅照片时,由衷地感叹说他之前在别的公司,只见过客户的技术主管,从来没接触到客户高层。听到他这么一说,我也再次被华为平台的力量所震撼。

从危机到转机

2018年,我们争取到客户的一个园区网项目POC机会,但是,我们花了9个月都无法与现网友商的网络设备进行对接,这让客户实在是忍无可忍,对我们非常失望甚至恼怒,我们压力也很大,危机感扑面而来。

那段时间我很沮丧,也很疑惑——华为最擅长的网络领域对接友商竟然需要这么久?我想,如果华为在这个项目上失败了,也就没有其他什么产品能够卖给客户了,因为我们最成熟的产品都搞不定,那卖进去新产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段时间,是我的华为同伴们陪着我,鼓励我,是我告诉自己我曾是特种兵,我还怕什么?最终在我们多次摸查之后,最终发现了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对接的代码出了一些问题,找到问题根因,后来解决起来就非常容易了,经过研发不断的努力,终于与友商设备成功对接。最终,我们赢下了这来之不易的项目,华为也从此进入了被垄断多年的新加坡金融行业市场。

2018年,通过我们的持续拓展与引导,客户第一次接受自建DCI(数据互联中心)网络,我们的传输设备也第一次部署到客户现网。2019年,在传输项目交付完成后的第三个月,客户机房发生了长达4个小时的存储故障,当时友商定位分析是华为的传输跳线所致,客户一听,很生气,说“马上就把华为搞出去,不惜成本买其他厂家的产品!”可想而知,客户当时有多着急、多恼怒。

后来,客户把所有相关厂家都叫来确认原因,然而所有人都指向华为,说是我们的传输出了问题。传输是我们的明星产品,居然在这里出现了问题,我的内心一片兵荒马乱,十分忐忑和愧疚,但是也在暗自不服,我不相信我们的王牌产品出问题了!

客户要求我们必须马上给出解决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在会上30多个其他厂家和客户的代表,大家齐刷刷地看向华为,我感觉自己背上有一座大山,压得我根本抬不起头,这比当年在部队里的负重跑步训练还要痛苦啊!机关的研发发回消息,他们经过仔细分析研究,认为不是华为的问题,因为这个传输的功能不会导致整个存储的故障。我赶紧和客户解释,但是无论怎么说,他们都不相信。

陷入信任危机的我们,该如何绝地反击?我们坚信不是我们自己产品的问题,但是我们得证明出来。研发团队也憋了一口气,在镜像环境中进行了上万次的测试,同样的问题复现出好多次,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当我们把上万次的测试报告递交给客户,并且直接呈现研发镜像环境的测试数据,播放测试过程的视频,并耐心地逐条澄清客户的质疑,终于在强大的事实面前,客户终于认可了我们。原来引发故障的原因是某友商的产品版本在两个数据中心中不匹配,与我们的传输产品没有关系。

经过这次事情后,客户对我们大为改观,他们觉得华为太用心了,把能做的都做了,用事实说话;同时,在这一次的“意外”中,客户的技术高层也深入参与了,他被我们研发及服务所表现的专业、尽责所征服,对我们赞不绝口,他一定要请我们项目组吃饭,我们百般推辞他都不同意,他说这不仅仅是庆祝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感谢华为团队的快速响应,这也是第一次有客户请我们吃饭,让我们受宠若惊,很是感动。

正是这一次次从危机到转机的飞跃,我们收获了客户的认可与信任,也为后续的存储项目的拓展打下了基础。回望过去,正是基于我们优秀的存储产品解决方案,我们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才能赢下了客户的重大存储项目,突破了被垄断多年的金融行业存储市场。

雪中送炭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新加坡于4月初宣布封城,要求所有公司的员工必须在家办公,并且从政策出台到开始执行,只有3天的缓冲准备时间。某银行客户当时非常焦急,因为基于客户的安全架构,大部分员工都无法接入公司网络工作,他们到处寻求解决方案,当然也找到了华为,找到了我。

与以往平和从容的语气不同,我接到客户电话的时候,电话那边的他格外急躁,问我们能否在封城前部署尽量多的VDI(虚拟桌面设备)。其实,当时我们自己的正常工作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各个环节也都严阵以待、紧张应对,但是“以客户为中心”是我们心中的信条,必须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当时最大的困难在于,短时间内上哪里找到那么多的服务器支持紧急扩容?我求助到公司所有的主管,发动全部的力量,把公司的实验室、总代、仓库等每一个有服务器的地方都翻了一遍,终于“拼凑”出来了所有能用的、从入门到高端的服务器。每半个小时我都给客户那边和他沟通、汇报情况、更新进展,客户逐渐不再焦虑。最终,在接到客户电话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我们就完成了VDI的部署与上线。

后来客户高层给我们发来了感谢信,向我们表达了深深地感谢。而这个高层,我已经和他认识两年了,之前他曾经直言不讳地当面和我说过,他总觉得我和他的接触都是销售惯用伎俩,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拿项目,但是经过此次紧急VDI事情,他彻底放下了成见,他说真切感受到了我们的用心,感受到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我想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患难见真情”吧。

触手可及的“隐藏按钮”

在我之前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认为赢单是个人战,靠个人努力和客户关系,靠自己本事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机会。然而,到华为之后,我才发现是截然不同的,华为有一支无形而有力的队伍。我该如何按下按钮来呼唤支援的炮火呢?如何让他们全力配合我去冲锋打战攻城略地呢?

我花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才悟透并摸清其诀窍,华为是个巨大的平台,有无数支援力量来团队作战,一旦摸清,我就有了一支更丰富、更强大、更专业的队伍在后面支持,这支队伍包括研发、领导、机关资源、服务交付等队伍。所以,华为有一句名言:“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对此,我深有体会。

就比如2019年,我们很多精力投入到项目交付上,到11月份都没有订货收入,我非常怀疑和自责,质问自己:客户已拓展了两年,客户关系也慢慢打好了,为什么这么久都拿不进来订单呢?当时,甚至有金融系统部要被撤掉的传闻,更是雪上加霜。沮丧、绝望——就是我当时的心境,仿佛每天都有一块乌云在我头上,笼罩着我。当时,有很多领导和同事给我打气,他们给予我鼓励与信任,让我从低谷中看到了希望。现在回想,在我近乎绝望的时候,在我还需要有人指引、照亮前进的道路的时候,正是身边的一双双手把我拉了起来,再次激活了我血液中的永不放弃的精神,继续前行。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终于突破了某银行客户的核心生产系统高端全闪存存储,完成了这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要知道当时客户已经和友商签订了长达多年框架协议。

所以对于我来说,团队的支持与信任、华为大平台的支援与炮火,就是触手可及的“隐藏按钮”,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敢于按下按钮,呼唤炮火。

我们团队

来公司六年了,付出了汗水,也得到了认可和回报,这些年我个人获得过2次企业BG总裁奖,团队还获得过2次企业BG金牌团队奖,特别是今年业务的突破,我们团队还获得了公司的总裁嘉奖令。好多同事来向我祝贺,还有不少人问我有啥“秘籍”,在这里,我也告诉大家,我的秘籍很简单:坚信自己,团队,公司;坚定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放弃的信念;坚守初心。

自我加入华为的6年以来,有太多的故事,现在回想起来,我感受良多、收获巨大。感谢自己和团队,感谢当时我们的无所畏惧和一腔热血,感谢我们在绝望的时候还拼命努力砥砺前行,感谢我们一起手拉手、肩并肩的共同奋斗。

0 阅读:0

菊厂基地打工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