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政策框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清晰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传导机制确立了方向和基准。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对内保持物价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基础和前提。稳定的币值和汇率环境,有助于增强市场对货币和经济的信心,减少不确定性,使货币政策的信号能够更准确地被市场接收和理解,从而促进货币政策在经济体系中的有效传导。例如,稳定的物价水平可以让企业和消费者对成本和收益有更准确的预期,有利于投资和消费决策,进而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加顺畅。
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1、总量方面:
完善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例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能直接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供应和流动性状况,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源头动力。当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时,会直接改变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量,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创造能力。以永续债为突破口促进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了银行的资本实力,使其更有能力和意愿进行信贷投放,从而推动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到实体经济。推动 LPR 改革,打破利率隐性下限,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缓解了银行货币创造面临的约束,使得贷款利率更加市场化地反映资金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提高了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投资决策的效率。
2、结构方面: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持续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通过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将流动性的量价与银行贷款创造存款的行为联系起来,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动态调整支持重点,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能够直接作用于特定领域和行业,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进而通过局部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和结构调整。例如,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能够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三、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
明确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有效实现操作目标。这为市场利率提供了明确的引导,促使市场利率围绕作为中枢的央行政策利率波动。央行通过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和资产配置行为,以及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消费决策。例如,当央行提高政策利率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上升,会相应提高贷款利率,从而抑制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的消费信贷需求,实现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反之,当央行降低政策利率时,会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推动贷款利率下降,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2、健全利率走廊机制:
利率走廊机制可以稳定市场利率预期,减少利率波动。通过设定利率走廊的上下限,央行能够有效地引导市场短期利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避免利率过度波动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稳定的利率环境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定价决策,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和稳定性。例如,在利率走廊机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预期资金成本和收益,从而更合理地安排贷款投放和其他业务活动,使货币政策的意图能够更顺畅地传导到实体经济。
3、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
LPR 作为信贷市场的定价基准,具有调节信贷供求、进而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作用。LPR 基于政策利率报价形成,坚持市场化方向,央行通过完善政策利率体系引导 DR007 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健全从政策利率到 LPR 再到实际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这使得贷款利率更加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央行的政策意图,提高了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增强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例如,随着 LPR 改革的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提高,银行能够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风险等因素更加自主地确定贷款利率,使得优质企业能够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成本,促进其发展壮大,同时也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人收藏汇总、编辑整理。其相关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市场投资建议和意见。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