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5000超过9成人?数据告诉你真实收入差距,警惕一个危险信号

小年的政经 2023-02-19 01:09:04

最近“月薪一万是什么水平”?冲上了热搜。

虽然有不少人说“月薪一万,不如要饭”。但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上的家庭,占比仅为0.61%。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上,那你就打败了全国99%的人。

数据还显示,有4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1500元这个区间。

看来,所谓的“月薪过万不如狗”,不过是在传播焦虑。

可是三年疫情期间,大多数人的感觉是生活的确不如以前好了。这和统计局报告中,中国人均收入还在增长的情况相背离。

这又是什么原因?

今天,柏年就用详实的数据,来给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收入结构。

以及揭示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一个庞大而又容易被扶贫政策忽略的“城市居民群体”,正在快速落入“贫困陷阱”。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去做,避免跌入“贫困陷阱”呢?

中国真实收入差距

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

与此同时,统计局还公布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31370元,较上年增长4.7%——也就是说,如果你每个月挣2600块钱,那么就超过了一半的中国人。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数据。

2022年3月,招商银行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招商银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为88364亿元,这一数据较上年末增长了20.3%。

什么是“金葵花客户”?如果你想要持有一张招行“金葵花”卡,你在招行的资产至少要在50万元以上,所以金葵花客户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的富人群体。

可以看到,富人群体的财富增值速度20%,大于全社会人均收入增速5%,再大于收入中位数增速4.7%。

这里面隐含了什么现象,大家自己体会。

我们再来看一组更详细的数据。

统计局在2022年下半年发布了《2021年统计年鉴》,将中国居民家庭年收入五等分,每一等分各占20%。

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中国前20%的高收入家庭年收入为85936元,相当于每个月挣7000多元。

如果是夫妻二人同时挣钱的话,实际上每个人挣3500元,就能够排进前20%的家庭,看起来并不难。

而如果你每个月能挣5000元,说“战胜90%的中国人”是毫不为过的。

但与此同时,最后20%的低收入人家庭年收入为8330元,相当于每个月仅挣700元。

这里面,高收入家庭是低收入家庭收入的整整10倍。

中国居民五等分分组人均收入表

同时,从增速上来看,从2013年到2021年,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收入基本上都翻了个番。

虽然增速两者差不多,但柏年想要提醒大家,因为低收入组基数较低,所以增长一倍的绝对值,是远远低于高收入组的。

过去10年高收入组年收入增长4万,而低收入组年收入只增长了4千。

所以,看似喜气洋洋的收入增长,隐含的却是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

那么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中国的穷人有多穷我大概知道了,那么富人有多富呢?毕竟每个月挣7000元就能排进前20%,也不能叫富。

那我们再来看招商银行的报告。

招商银行《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日均资产为1000万元的“私人银行客户”有12.21万户,人数占比为0.07%,资产占比却高达31.53%,人均资产2780万元。

日均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金葵花”用户数量为355万,人数占比为2.05%,资产占比为50.58%,人均资产为153万元;

除此之外,人数占比97.88%的普通客户,人均资产只有1万元,资产占比仅为17.87%,构成了财富金字塔的最底层。

疫情下的招商银行年报

所以数据不会说谎,无论是官方数据还是银行数据,都显示出最近几年财富加速向少数人聚集的事实。

贫富分化的底层逻辑

那么,这个现象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柏年给出两条原因,供大家参考。

第一条, 是疫情对穷人群体的影响最大,而疫情对城镇穷人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农村穷人。

过去几年,我们的农村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城乡收入比已经从2002年的3.09下滑至2020年的2.62。

但是在城市内部,贫富差距正在拉大,特别是在疫情到来后。

根据2020年4月,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疫情中有超过五成的年收入5万元以下家庭,收入在减少。

然而,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家庭,他们的工资却在疫情冲击下有所增加。

第二个数据,还是回到刚才的统计年鉴:

经过柏年测算,在疫情前的2019年,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同比增长8.1%,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16.3%。

然而在2020年,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仅增长0.3%,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9.8%。

也就是说,相较于农村穷人,疫情对城镇穷人的冲击显然更大。

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疫情基本不妨碍农民种地,但却对餐饮、旅游、酒店等低端服务业岗位造成重大打击。

除了短期的疫情因素,贫富分化的第二条原因,则是财富分配制度长期向资本倾斜。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为43%,比上年降低了0.2个百分点。

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在70%到80%左右,例如2020年美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3.4%。

从历史上看,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下滑这一现象,是从1983年就开始的,直到2011年下降到谷底后,才有所轻微回升。

但好戏不长,在2020年上升到高点后,随着疫情的到来,这一数据便又迅速下降。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制度的长期变迁,体现出财富分配是侧重于资本还是侧重于个人。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鼓励企业投资再生产,政策上支持企业家将利润留存在企业内部,而不是作为薪水发放给员工。

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政策是优先扶植企业、而不是补贴个人。

例如2022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国家开展大规模“留抵退税”措施,给企业减退税4.2万亿元,却没有听说过大规模给个人发钱的做法。

虽然政策上“优待企业”有它的考量,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它有利于鼓励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

然而,这也同样造成了普通人没有获得感的事实。

大家疑惑:为什么每年GDP都在增长,而我自己的收入却不涨乃至下降?

当然,最近几年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并试图扭转这种现象。

例如,我们提出“共同富裕”战略。再例如,今年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展开大规模的“以工代赈”项目。

最高层更是直接表态,2023年想要促进消费,“就要先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除此之外,在体制内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建议,“全民发钱”不失为提振经济、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

直接给中国最低层的、每月收入仅有400元的1亿居民发钱,是缩小贫富差距最直接的方法。

如何避免落入“贫困陷阱”?

但是,在期待政府的福利政策之外,我仍要给大家提个醒。

社会运行是有惯性的,长期以来积累的财富分配制度,很难一时间完全扭转。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3年的真实案例又告诉我们,随着经济增速降低、就业机会减少,广大被扶贫政策忽略、又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城市中下层收入群体,很容易因为失业等问题,向下跌落,迅速成为城市里的“贫困人口”。

那作为个人,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困境?

除了多存钱、少消费之外,柏年在这里给大家提3个建议:

第一个,就是要不断地学习。

这里的学习,不是说让大家重新回到学校或者说考证,而是让大家持续跟踪最新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动态,了解政策变化背后,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实际影响。

而不是把大量时间,用在刷娱乐视频等“奶头乐”上。

我举两个最近的例子。

2021年,我们都知道国家开展了房地产和教育行业改革。然而就在改革刚开始的时候,却依然有不少毕业生和年轻朋友,进入上述行业就职,结果网上抱怨刚进去就不幸被裁。

不少毕业生白白失去了应届生身份,这就是信息与社会脱节的结果。

第二个例子是我个人的亲身体会。

去年12月份防疫政策放开后,我家楼下各家餐饮店的老板,显示出截然不同的三种形态。

第一种老板,通过阅读科普知识和分析文章,早知道一大波疫情要来,因此12月初就选择提前关店,让员工回家过年,省了2个月的员工费用和进货成本。

第二种老板头非常铁,饭店一直开到过年前。但我们都知道,那段时间是没有生意的,所以赔了不少钱。

第三种则更过分,还有两家饭店选择在12月初逆势开张,结果刚开张就撞上疫情,老板赔的底儿掉。这种老板,就属于完全不注重学习知识的那一类。

所以,不断学习前沿政策和知识非常重要,能让自己在变革到来时做好准备,乃至于完全躲过冲击。

那么柏年的号,大家还不赶紧关注一波?

第二个建议,就是尝试兼职,多元化自己的收入。

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可供普通人选择的自由职业太多了。自媒体上写文章、剪视频、做直播、送外卖、跑滴滴……

虽然大多数岗位挣得可能不多,但却可以在正式工作之外,多元化你的收入,让你即使主业失业了,也能保证一定的收入,不至于完全陷入贫困。

更重要的是,兼职工作能让你避免“两点一线”的生活,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信息。在接触的过程中,你可能就会发现新的赚钱机会。

第三个建议,就是购买必要的保险。

今天,普通家庭面临的两大人生风险,一个是失业、另一个就是因病返贫。

每天在互联网上,我们能看到大量因为家里顶梁柱突然病倒,导致全家卖车卖房筹集医药费的悲惨新闻。

但实际上,如果这些家庭能够每年花两三百块钱,买一个100%报销的百万医疗险,这样的窘境,其实完全能够避免。

相反,那些有钱的富人反而是最不需要保险的。

因为从概率的角度,买保险是一个纯赔钱的行为,否则保险公司怎么赚钱。

而富人即使万一生了大病,付出一两百万的医疗费,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所以不需要买保险。

但穷人则不同,我们承受不起生一场大病的风险,所以买保险就相当于“花钱买平安”。

在文章的最后,柏年还是想说,贫富分化是一个全球的共同现象。

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的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化,让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都在扩大。

贫富差距拉大是全球普遍现象

贫富差距拉大的速度,要远远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融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也难以幸免。

认清这样一个、在未来几十年内都可能还会存在的事实后,除了寄希望与国家政策帮助我们之外,个人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其中,不断学习、多元化收入、购买保险这三个策略,是普通人做起来最容易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好准备。它足以让我们在阶层分化的大浪潮中,不至于落入贫困陷阱,从而拥有一个幸福平稳的人生。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

0 阅读:162

小年的政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