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这也是当初刘邦册封天下有功之人时,对于张良所说的话,只不过张良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功成名就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痛快的收下刘邦赐予的赏赐,反而主动让出了自己的爵位,仅仅只是得到了一个“留侯”的封号。“我能立下大功,是因为皇上善用人才,有时候我的计划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这都是皇上的智慧,张良不但运筹帷幄,而且还能看出荣华富贵与灾难并存,舍弃权势,让自己远离纷争,这样才能让自己平安。”
刘邦已经册封了二十余位有功之人为侯为王,但还有许多人没有被册封,此时正聚在一处,交头接耳,刘邦见此,心中纳闷,就找到张良,询问他们为何聚在一处,张良对刘邦说,他们正在策划一场叛乱。刘邦吓了一跳,说道:“如今世界已经安定下来,国家也已经安定下来了,为何还要谋逆?”像萧何、曹参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跟着皇帝白手起家之人,这些人都是跟着皇帝征战了很多年的人,剩下的人虽然没有立下那么大的功,却也不能全部获得爵位,可是他们又怕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被皇帝记恨,所以才会联合起来,想要谋朝篡位。刘邦对张良说:“依你之见,我当如何?”张良问你,你最讨厌的是什么人?刘邦沉吟片刻,说道:“我与雍齿乃是故人,却处处与我作对,我早就有了除掉他的心思,可是他有功在身,难道就没有必要除掉他吗?张良说道:“那么你就给雍齿一个十方侯吧,这样别人看到你把雍齿封了侯,还怕他们起异心吗?”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将雍齿册封为十方候,其他的文武百官见此,也都放下心来,说:“如果雍齿也能册封为侯,那我们还需要再操心些什么?”
刘敬提议刘邦将都城从关中迁移到长安,刘邦犹豫了一下,文武百官大多都是山东人,所以他提出了将都城迁移到雒阳的有利条件。这时,张良又说,关中物产丰富,地势险要,乃是天府之国,适合作为都城。至于雒阳,四面八方都是敌人,这么小的地方,根本发挥不出威力。刘邦在张良的一番解释之下,终于决定将都城迁往关中。虽然是刘敬提出来的,但是如果没有张良的指点,刘邦也不会同意刘敬的提议。但根据我的判断,刘敬应该是提前跟张良打好了招呼,也就是说,这件事其实是张良的意思,只是利用刘敬来做幌子而已。刘邦宠爱戚夫人,所以他要废除储君,让刘如意为储君,吕雉急得团团转,可是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刘邦一向我行我素,她身为他的妻子,自然不能强迫他,可是她也不愿意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储君被废除,于是她就想起了张良。张良是出了名的有奇谋,所以他让建成侯吕泽将张良掳走,看看张良能不能想出一个好主意。此处用的是“要挟”,而非“请”,可见吕雉对张良还没有完全摸透,以为张良是刘邦的人。张良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利益。吕雉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张良说刘邦想招揽四个人来辅佐自己,可是这四个人都不惧权势,所以都躲了起来,让储君写一封信,挑选一些能说会道的人,将这四个人请过来,这样皇帝就会改变主意了。吕雉欣喜若狂,命人将张良口中的四个高人,也就是商山四皓,四人一起前往建成侯府。
汉朝十一年,英布叛乱,当时刘邦身子不好,就派了储君出征,准备把储君送到前线,与英布决一死战。商山四皓劝建成侯吕泽千万不要让储君去,储君年轻,众将不服,而英布又是天下第一猛将,太子绝不是他的敌手。再者,若是此次出战,若是赢了,便无功可立,若是败了,便会被皇上拿捏住把柄,而戚夫人与刘如意又是皇上身边的人,这对于太子与皇后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你能不能劝娘娘向皇帝哭诉,告诉他,太子年纪小,不可能是英布的对手,由皇帝亲自出征,太子监国,这样更好。吕后在商山四皓的提议下,向刘邦求情,刘邦同意了,由他来攻打英布,并且将一切交给了储君。刘邦打败英布回到长安后,刘邦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他再次考虑要不要废除储君之位。张良试图说服刘邦不要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但他根本不理会,在这种情况下,商山四皓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邦正准备去找太子时,却看到了他身边站着的四个相貌堂堂的老人,他一打听,这四个老人正是他还没能邀请到的商山四皓。刘邦见吕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太子的羽翼已丰,所以也就放弃了,他对戚夫人说,既然有四皓相助,那就说明他的能力很强,绝对不可能废除他的储君之位。戚夫人虽然愤怒,却也无可奈何,她的下场我很同情,不过我同意刘如意没有继承皇位,从江山社稷的角度来说,他的治国之才微乎其微,根本无法掌控群臣,更别说继续刘邦的黄老之术了,吕雉却可以,吕后统治时期,西汉才得以恢复元气,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张良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站在吕后或储君的立场上,只是站在大局上,为自己的未来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