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越凉薄,社会越文明

蔡垒磊 2024-02-07 15:43:54

文:蔡垒磊

且慢,不管你有多少疑问,先耐着性子看下去。

今天有个热搜,叫“有一部分人开始断亲了”。有没有发现,年轻人越来越反感所谓的亲戚关系?你知道为什么吗,不是人情变得凉薄了,是他们有了更多自己喜欢交互的对象,或者更多可以舒舒服服杀时间的事情,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单纯的被动关系上了。

什么是被动关系?同学,老师,父母,亲戚,同事,老乡,全部都叫“被动关系”,即他是因为某种身份,自动跟对应身份的人缔结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只有“称呼”的差别,却没有必然的亲密联系。这里面有一部分人,能发展成亲密关系,即“朋友”——这些能叫朋友的人,才是他们愿意交互的,因为成为朋友需要他们的主动许可,哪怕只是“网友”。

注意啊,这时候很多亲戚就开始不理解了,怎么我是你长辈,我是家里人,还不如一个外人,甚至不如一个网友?是的,不如。不管什么关系,只要是被动关系,本质就跟网友没有差别,只不过线下缔结的被动关系,有一个更容易了解彼此的便利,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在同一个筛选池里的,这个池子我可以把它称作“朋友备胎”池。即不论你是谁,都只是人家的一个“主动亲密关系”的候选人,并不代表你是亲人,是什么,就能不被筛选地进入到亲密关系里。

主动亲密关系,是必须基于长期一致的价值观的,最好还能在与生存和兴趣搭边的地方,有共同语言的。别说亲戚关系,就算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也必须基于这个大前提,否则就无法维持亲密关系,只能维持生存合伙关系,那亲密关系就必然会向外求,当生存问题解决后,原先基于生存而存在的关系就会立刻解体——有律师统计过,家里有两套房子的,离婚率大于只有一套房子的,不是后者感情更好,更有道德,而是后者的生存问题更容易占上风,更容易“算了”。

所以什么情况下亲情更凉薄?各自独立解决生存问题的,更不需要依赖彼此的,就更没有维持“被动被社会强行附加的关系”的必要性。不是所有亲戚关系都要断,而是该筛选出来的,都已经被筛选成了“朋友”,剩下的就没有必要以“亲戚”之名继续交互了。

那什么社会更容易独立解决生存问题?社会分工越明确的,陌生人协作越不需要基于信任风险的,政府解决的“底层体系类型”的事情越多的,那就越不需要依赖被动关系,只追求自己喜欢的主动关系就可以了。而这样的社会是什么?就是越高级,越文明的。那些说起来“亲情很浓”的地方,往往是更封闭的小农经济区域,即不依靠“自己人”,不依靠“知根知底”就无法建立信任,也办不成事的地方。

断亲,它不是一个刻意为之的事情,而是当你走出一个小地方,小圈子,变得越来越强了以后,自动就会发生的事情。如果此时你竟然还需要跟那些基于被动关系的人都搞好关系,那就是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在自我束缚的条条框框里内耗,而不是乐在其中;而假如你竟然乐在其中,那你就一定不会比他们强大多少,也没在进步。

人就是一种在不断向上走的过程中,才会不断抛下原先关系的动物,因为生存环境会迫使你的注意力,做出对当前局面的生存最有利的选择。你越往上,原先圈子里的人基于“老圈子身份”来跟你交互,就越是会对你形成绑架,越是让你不爽,而基于这样的被动关系,肯定是无法长期咬合的。

以前的中国社会,太粗糙了,连借钱这种事都只能靠亲朋好友帮衬,你还能指望其他的什么先进的社会体系呢?而现在正是越来越文明,越来越体系化了,所以才不需要委屈自己迎合不想迎合的人。换言之,以前的咬合是没办法,是生存需要,是安全感需要,然后人为了不把自己的目的说得那么脏,洗脑自己,将其合理化为一种自己的主动选择,合理化为“大家都重亲情”,而现在这种洗脑谎言被先进的社会体系给戳破了而已。

当然社会在进化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弱小的人会感到不适,因为他们很难独自生存,他们需要社会是一滩浑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分利益,这样他们才能依靠吸别人的血存活下来,比如现在还有人在怀念大锅饭时代,你去看这帮人,是不是都是中年失意的那群居多?这里没有对错,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说话,所谓不同表达,不过是彼此所处的生态位不同而已。

而我希望你的脚下所站的,是跟他们不同的位置,因为社会的进化方向,终究不可能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0 阅读:18

蔡垒磊

简介:畅销书作家,著有《上行》、《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