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老人要做好准备,从明年开始,老人或将面临两大现实问题

楠说大千世杰 2024-11-08 16:08:59

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7%,而到2023年时,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则攀升至15.4%。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且预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或将迈向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与日本、韩国等老龄化国家的发展趋势不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规模庞大且存在未富先老、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但每年养老金上调幅度却在持续收窄。

明年开始,我国老年人口(特别是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或将面临两大现实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养老金涨幅明显承压

说到老年人或将面临的第一个现实问题,我们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养老金正在面临的上涨压力。

今年6月17日,国家人社部会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通知明确表示于今年1月1日起为在2023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上调幅度为3%。

而在两年前的5月26日,这一上调幅度则为4%。

通过观察最近几年基本养老金上调幅度持续收窄的趋势就可以看出,预计明年,国家基本养老金的上涨幅度恐将进一步收缩。

而当养老金的上涨幅度追不上物价普遍通胀的速度后,老年群体不可避免的就要面对基础生活成本增加的现实状况。

对于年龄在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大概率无法再通过劳动获取收入。

而养老金涨幅收窄无疑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养老生活的质量。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实行现收现付制,老年人的退休金大部分都来自于年轻人缴纳的社保费用。

不过在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持续下降、自由职业者数量增多以及商业保险可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情况下,国内社保基金确实存在一定的运行压力。

事实上,目前国内有很多年轻人的工资收入都无法保证每年能上调3~4%。

而在收入来源承压的状况下,养老金的涨幅自然会受到严格限制。

在国家提倡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特殊情况适当倾斜的体系之下,未来我国养老金调整的趋势或将变成基本养老金普调幅度持续收窄,并通过考虑各类综合因素来体现调整差异的新模式。

其实国内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金,都足以覆盖老人平日里的生活成本。

只是其中有很多老年人都在用养老金补贴自己的儿女或孙子辈。

如今在养老金上涨幅度持续收窄的情况下,老年群体也必须对个人生活进行整体规划并做好适当储蓄,而不是再一味地补贴子女,刻意接纳养老金不够用的窘境。

二、养老模式或将迎来巨变

老年人或将面临的第二个现实问题就是社会养老模式的快速变化。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三种模式。

且大部分城市都专门设定有“9073”或“9064”的发展比例(即居家养老占比90%,其余两种模式占比10%),不过现实情况却是居家养老模式的占比远远高于90%。

如今在各行各业都强调多元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的社会养老模式每年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居家+社区融合养老”或“社区+机构辅助养老”等融合模式或将成为替代单一居家养老模式的行业发展新趋势。

只是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担心缺乏成熟体系的新模式无法满足其对养老的需求。

现如今,国内有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或将要面临养老模式的抉择。

考虑到年轻人还要承担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部分份额可能会被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所挤占。

只不过,前提是社区和机构养老必须具备成熟的运营和收费体系。

养老模式的抉择往往受到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以及个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当下各地兴起的“组团养老”就是对社区养老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如今国家医保局已正式对外引发《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

其中就围绕保障参保人权益、统筹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等目标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对定点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

在长期护理险逐步推广、落地的过程中,机构养老模式或许会成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的优先选项。

三、农村养老的新形势

每次谈到老年群体面临的养老问题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一直都是制约国内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并且我们似乎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有关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甚至是争论。

在国家继续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真的可以凭借土地流转产生的收益轻松养老吗?

在全国老年人口流动逐步呈现逆城市化趋势的状况之下,我国亟需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其中就包括农村宅基地转让等新政策试点。

现在城市里有很多老年人都有回到农村养老的愿望,不过碍于时代发展和现实境况的制约,大多数人仍然无法践行“回村养老”的规划。

在国内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城镇化后,看中农村生活环境和饮食品质的城镇老年人正在探索一条“乡村养老”的新路径。

只不过,乡村地区相对落后的医疗和交通条件仍然是无法忽视的负面因素。

实际上,我国自2022年开始已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保持单身或者丁克。

而这样他们的父母往往在选择养老模式上就能有更大的自主性。

城镇老年人加速回流农村,再加上还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打拼,不断提速的逆城市化进程或将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性。

四、老有所乐或成重点方向

在国家层面老龄工作的“六个老有”目标体系中,老有所养是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适老化社会建设目标的核心基础与评价指标,同时这也是政府筑牢民生底线的重要体现。

在确保老有所养的基础上,满足老年人对老有所医的现实需求无疑是对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与适老化社会发展趋势适配性的一次重要检验。

如果说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仅是在满足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那么推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则是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重要内容。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或达到30万亿元。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而所谓“银发经济”既包括打造多元化兼具高度适配性的老年群体消费场景,也包括促进并满足老年群体对就业创业方面的需求。

老有所乐是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而在面对老年人普遍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观念时,商家只有拿出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才能逐渐赢得市场的青睐。

在推动银发经济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是全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据此,大数据健康管理、远程医疗服务、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或许会在适老化社会的变革中迎来爆发期。

当下,有关“延迟退休”的相关话题在网络媒体和坊间引发广泛讨论。

人们在关心自己何时才能退休之余,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而养老问题似乎也不再是年长者的‘专利’,有不少年轻人都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养老生活。

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好不同年龄群体的现实利益,最大限度的促进社会公平,显然是摆在适老化社会建设目标前的重大考验。

总结

在国家基本养老金涨幅持续收窄的情况下,明年乃至未来仅靠养老金维持生活的老年人或将承受一定的资金压力。

不过现实中只要老人不过度补贴子女或孙辈的话,那么每月到账的养老金基本上都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父母开始面临养老模式的现实抉择,“居家+社区”或“社区+机构”等融合养老模式或受到市场青睐。

只是现阶段新模式的运转体系仍然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且需要部分老年群体充分认识到居家养老的现实局限性。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城镇化后,未来国内或出现赴“农村养老”的逆城市化周期,且其中涵盖的人群恐怕不仅仅是老年群体。

在国家“六个老有”老龄工作目标的指引下,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将成为老龄化社会的运行基础。

而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为则是促进老有所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老年人提升养老质量、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2024-06-17 新华网新华社

《中国老龄化报告2024:我们正处在人口大周期的关键时期 老龄少子化加速到来已经成为最大的“灰犀牛”之一》金融界2024-07-07

《中国居家养老比例远超90%》金融界2024-10-21

《2024年人口老龄化率、对社会影响、国外发达国家对比及经验借鉴: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生育支持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图]》2024-08-31来源:智研咨询

0 阅读:0

楠说大千世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