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赏牡丹,四首冷门却艳压群芳的牡丹诗,太经典

诗词人柳月青 2024-04-19 07:41:08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谷雨节气到来时,也正是牡丹花开正艳时。古语有言:“谷雨三朝看牡丹”。此时,桃花、杏花、梨花、樱花均已是一片青绿,唯有国色天香的牡丹,在一片葱郁中脱颖而出,花开满城。

在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艳压群芳的牡丹也曾被记载入册:“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这是牡丹最古老的别名,而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都不乏牡丹的影子。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成为了牡丹的代名词;诗仙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是以牡丹喻美人,成为千古绝唱;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散文《洛阳牡丹图》中更是写道: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由此可见牡丹入诗历来已久,又有哪些艳压群芳的牡丹诗能让你记忆犹新呢?以下四首,虽然冷门,却是咏牡丹的经典之作。

牡丹诗

唐.李正封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白天的牡丹宛如美人醉酒,娇艳美丽;夜晚的牡丹香气浓郁,浸满了衣衫。

红色的牡丹犹如一轮红日照耀着春天,让人陶醉;皎洁的明月升起了,好像在问我何时回家。

诗人李正封(771-844年),京兆人,活跃于大唐政坛,留诗却不多,而这首则是其中经典。

诗人在观赏殿堂中的牡丹花时,写下了这首诗。其中的"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一句,受到了朝野上下的赞赏。牡丹"国色天香"的美名正是来自于这首诗,从此"国色天香"成了人们对牡丹的代称。

国色,指的是牡丹的品位最典雅庄重;天香,指的是牡丹的韵味最自然高贵。如此将牡丹的美与香推崇到了至高境界,犹为经典。

白牡丹

唐.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谷雨如丝,轻轻洗涤着素净的花瓣,宛如一位匠人精心裁剪出洁白无瑕的牡丹。那异香四溢,宛如盛开的玉合花,清新脱俗。轻轻撒上一层薄粉,如同在银色的盘中荡开了涟漪。

清晨露珠盈盈,浸润着花瓣,牡丹更显娇嫩。夜幕降临,月华如水,倾洒在牡丹之上,更显清寒之美。与牡丹比起来,盛装的佳人也只能算淡妆素裹,惭愧的依偎在朱红色的栏杆旁不敢自夸。

诗人王振白因为一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而被世人熟知,这首咏叹白牡丹的诗也是佳作。

诗中的牡丹,开在谷雨时节,香气四溢,洁白如玉,无论清晨露珠晶莹点缀的模样,还是夜间月华映照的清冷之气,都令精心打扮过的女子感到汗颜。

这样的牡丹,岂非国色?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枣花虽小,却能孕育甘甜的果实;桑叶虽柔软,却能让蚕吐出坚韧的丝线。

然而,牡丹的花朵虽然可以大如斗,却空有其表,不会结果,最后枝头空空,一事无成。

宋代诗人王溥的这首牡丹诗写得别具一格,世人皆赞牡丹国色天香,他明确地表示出了对牡丹的打压:枣花不美,但能结枣子;牡丹很美,花开无果,又有何用?

这句诗也引出“美与实用”的话题。就像那些默默无闻、勤奋努力的人,他们或许并不显眼,但却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社会作出贡献。因此,作者的言下之意是应该学习枣花和桑叶的精神,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实用价值的追求,而不是仅仅追求外表的华丽和虚浮的名声。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实用与贡献。

牡丹图

唐·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巷陌怜迟暮,禁苑池台自郁纡。

岂是愁肠憎布谷,只缘老眼厌江湖。

灯前咫尺天南北,万点伤心竟可删。

谷雨时节,牡丹花开得正艳,细心地用彤管描绘出牡丹美丽的样子。心底感叹平康巷陌中的牡丹已到迟暮凋零之时,而禁苑池台中的牡丹因为无人欣赏而自感郁结。

并不是因为愁肠而憎恨布谷鸟的鸣叫,只是因为年老眼花而厌倦了江湖的纷扰。在灯前细细观赏这牡丹图,感到万点伤心竟可删去,只留下这份宁静与美好。

唐寅即唐伯虎,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他画好了牡丹图之后,为这幅画题了一首诗。他笔下的牡丹同样是别具一格,诗人借眼前的牡丹图,想到了暮春将至,百花凋零,岁月不复,心生感伤。

然而作者的心里还是有正能量的,牡丹的美,让他忘却了人生的坎坷与不平,只愿意留下这一刻的美好,让不完美的人生变得饱满而充实。

1 阅读:51
评论列表
  • 2024-04-21 09:45

    甲辰谷雨立节》 谷雨节气立, 今春又将离。 桃杏轻易去, 柳絮糊眼皮。 梨花白若雪, 海棠红欲滴。 月下蛙声远, 巢燕晨语急。 凭高原上望, 荒野田间移。 这岁均未见, 屋囚因有疾。

诗词人柳月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