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是柳宗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公元805至81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刺史。他在贬所耳闻目睹了朝廷横征暴敛,百姓死亡流徙的惨况之后,愤然写下了《捕蛇者说》。
这篇文章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缴纳重赋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民众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揭露出专制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和横征暴敛下的农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柳宗元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故事虽然简单,但结构严谨。先是说当地的毒蛇“异”。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正因为当地的毒蛇有这些“异”能,所以朝廷的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叫永州人每年进贡两次毒蛇,以抵当应缴的租税。而为了能够免交赋税,永州当地的民众不顾生命危险,争先恐后地去捕捉毒蛇。
对百姓来说,捕蛇有死亡的危险,但一年之中只需冒两次险,而赋敛造成的死亡威胁却天天存在,相比之下老百姓肯定选择捕蛇,但是选择捕蛇也是无奈,因为要冒着生命危险,于是柳宗元接着叙述了蒋氏祖孙三代捕蛇的不幸遭遇。
祖父死于捕蛇,父亲死于捕蛇,他自己接着捕蛇十二年,险遭丧身之害也不知多少次了。于是柳宗元提出更换他的差使,恢复他的赋税时,但遭到蒋氏的拒绝,说“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什么意思呢?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厉害呀!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居住有六十年了,亲眼见到同村的人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窘迫。为了缴赋税,他们耗尽了田地的出产、全家的收入,不够,只好哭喊着离乡背井去逃荒,一路上,饥渴劳累,跌跌撞撞,受着风吹雨打,冒着酷暑严寒,吸着有毒的瘴气,死在途中的人很多。而蒋氏却由于捕蛇的缘故,不因赋敛而破产,不因穷苦而流亡,不因转徙而倒毙,独能生存于世,安活于乡。
那些朝廷的蛮横的官吏们,来乡凶悍残暴,弄得鸡犬不宁,荼毒生灵,而蒋氏却心不惊,身不动,在家安睡,因为他们献上了毒蛇,所以可以免于缴税。
由于朝廷的黑暗,导致“永之人争奔走焉”。面对暴政,老百姓只好铤而走险,全家出走,背井离乡。文章的最后,柳宗元用一句话做了总结“苛政猛于虎也”。
所以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表面上说的是“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实际上批判的是专制社会中的暴政,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黑暗。苛政毒害人民的残酷,无殊于最毒的毒蛇,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专制社会中的横征暴敛和民众的疾苦柳宗元生活的时代,唐王朝可以说是专制和衰退并存。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社会动荡,藩镇割据,王朝权力不断被削弱,朝廷和社会越来越衰败。
不过王朝宦官专权,专制权力越来越强化,正因为唐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在衰减,所以唐朝廷不得不强化专制。在朝廷上权力都集中到了宦官手中,在地方权力高度垄断到藩镇节度使手中。
其实,无论是宦官专权,还是节度使掌权,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一样的,都是大肆弄权,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社会治理完全是野蛮和暴力。任用自己相信的人行使权力和进行权力的传承。
权力来源于专制和武力,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争权夺利,互相内斗,以至于根本没有人来管百姓的死活。而推出的各种政策都是维护其专制统治和维持其奢侈的生活。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保住自己的地盘,保持自己奢华的生活,养军队,这自然需要大量的钱财,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加紧对民众的搜刮。
赋税越来越繁重,以罚代管,对民众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在这种高压的统治,蛮横的管理,无尽的搜刮,望不尽边的剥削、压迫、奴役下,大批民众破产逃亡,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本文参考文献:
柳宗元.《捕蛇者说》
陈静.轻徭薄赋 仁者心声——《捕蛇者说》结构解析
王惠花.鲜明的对比 逐层的揭露——《捕蛇者说》对比手法简析
不知道现在语文还有这编文章
很现实啊
现在捕蛇是违法,没有你捕的只有你被捕。
以前的语文课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