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枢?朱存机?朱存极?大明秦藩末代秦王究竟是谁?

钱越说史 2023-05-23 09:16:56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安市南郊的一座明代大墓中出土了一方圹志,名为《大明秦世子暨妃张氏合葬圹志》。所谓圹志就是墓志,记载了墓主人生卒年月,并对其生平事迹给予概述。圹志显示这座大墓的墓主人为秦世子朱存枢。朱存枢不是明朝最后一代秦王吗?《明史》明确记载,他在万历年间袭爵,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破西安,朱存枢降于贼,伪授权将军,从行北京。怎么就成秦世子了?

位于少陵原附近的樊川公园

如果他不是末代秦王,甚至连秦王都没当过。那么末代秦王究竟是谁?《明史》为何要将他记成末代秦王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捋捋这个问题。

秦世子朱存枢

朱存枢,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初十,为秦肃王朱谊漶庶长子,生母秦肃王第一妾李氏。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三月获得赐名。

其父秦肃王朱谊漶子嗣众多,有史可查的共有五子:朱存枢、朱存机、朱存极、朱存楅(音bi)、朱存檥(音yi)。秦王妃韩氏无所出,所以诸子之中居长的朱存枢理论上是秦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按《皇明祖训》规定,应当先授予相应爵位,待父王、嫡母年满五十之后再晋封世子。

由于朱谊漶的祖父秦宣王朱怀埢(音quan)以再从侄的身份,由镇国中尉入继大宗,故在《宗藩条例》出台后被认定为冒封,子孙必须按照其原爵位逐世降袭,正常情况下朱存枢兄弟能获得的爵位为最低等的奉国中尉。已经帮庶兄成功运作为郡王的朱谊漶,自然不愿接受这等爵位,于是乎与朝廷就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极限拉扯。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他上疏为12岁的朱存枢请封。

此时署理部事的礼部左侍郎李廷机,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朱谊漶是《宗藩条例》出台之后入继的亲王,不可与父死子继正常袭封的亲王相比,其庶长子应当或先授予奉国中尉之位,或等到母妃年满五十无出之后直接封世子,不可轻授郡爵。且《宗藩条例》出台后,包括秦藩在内共有九府属于小宗入继,这其中有三家只有庶子没有嫡子,若准了秦王的请封,其他两家必然会群起而效之,如此就会多出三家郡王,辈复一辈,王爵必然会泛滥。

西安杜甫纪念馆

然后,李廷机给明神宗算了一笔册封郡王之后的经济账,在他看来岁禄只是小头,大头在郡王相关的礼制支出:

“虽禄米只照原爵关支,而封一郡王,即有一郡王之银册、银印,又有郡王妃之银册,又有教授、典膳、民旗、民尉俸给供应等项银。今当内外公私万分匮竭之秋,臣部每为王府题覆极力磨勘细至,名粮不敢轻与。今此一事,不独秦藩,更有诸藩,不惟国典,尤关国计。”(《明神宗实录》)

最后李廷机以“以追封之恩报礼宜重,首藩之体作法宜端”为由,请求明神宗明谕秦王,要求他遵守法度。结果皇帝陛下直接给他来了个“不报”,也就是将奏疏留中。当然在礼部的反对下,朱谊漶这次请封的企图也没能达成。

首战告败,可朱谊漶并不气馁,又屡屡为此上疏,四年间“具疏七恳”。明神宗以其“情辞恳切,且属首藩”,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开特恩准许朱存枢受封郡王,下旨让礼部赶紧起来干活。

礼科给事中邵庶高举礼法旗帜,并提出“诸藩所观望者,唯秦而已。秦为戎首,以破例为例,则后之援例者且纷然,而未有已也例,为诸藩共守之法”将皇帝的意见封驳。然而明神宗再次祭出“不报”手段。

次日,礼部尚书李廷机也上疏据理力争,在奏疏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示“幸门日开,虽视为一时之权宜,而其末流有莫知底止者矣。毋使天下后世谓藩封之坏自臣等而始,是臣等所不禁为此喋喋也”。结果明神宗依然“不报”。

当年十二月内阁首辅朱赓也入场提出反对意见。面对汹汹舆情,明神宗虽然能以“不报”,进行无言的反击,可终究无法违逆大势。朱谊漶的奏请再次失败。此后朱谊漶虽然多次上奏。但都一一被驳回。

西安清凉山森林公园

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朱谊漶与王妃韩氏都年满五十,朝廷才同意朱存枢受封秦世子。

庶人以外的正常宗室,都要先授爵才能成婚。朱存枢的爵位一直没能搞定,故而即便此时他年已24岁,依然未婚。所以在受封世子的同时,选东城兵马副指挥张元祥长女张氏为秦世子妃。次年七月正式受封。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朱存枢去世,此时朱谊漶依然在世,是以至死他都只是秦世子,没当过哪怕一天的秦王,自然不会是末代秦王。

“世子讳存枢。万历二十年正月初十日,母第一妾李氏庶生。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十六日赐名。万历四十四年七月十七日册封为秦世子,会选东城兵马副指挥张元祥第一女张氏为配,同日册封为秦世子妃。世子崇祯二年三月初五日以疾薨逝,享年四十。妃张氏,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初六日薨逝,无出。上闻,辍朝三日,谕祭,特命有司治丧葬如制。懿安皇后等并赐祭焉。崇祯三年十月初十日良吉,合葬西安府成宁县鸿固原之次。嗟嗟!世子以宗室至亲,享有储位,允为藩辅,富贵兼隆,宜永寿年。溘焉长逝,岂非命耶?!爰述其概,纳诸幽室,用垂不朽云。”(《大明秦世子暨妃张氏合葬圹志》)

秦景王朱存机

来自《明史》的末代秦王,现实中的秦世子朱存枢终究没能熬过老爹,倒在了世子位上,关键还没留下子嗣,如此就便宜了弟弟们,居长的朱存机从中脱颖而出。

朱存机,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八月初五,为秦肃王朱谊漶庶三子,生母张氏。虽然是亲王之子,可正常情况下只能受封最低等的奉国中尉。所以秦肃王朱谊漶拖着没给朱存机兄弟请封,直到忙完长子朱存枢的身份问题,才集中精力为其余诸子忙活。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在他的奏请下,明熹宗秦藩为“首藩”,特准朱存机四兄弟受封郡王爵位一世,也即这个郡王爵位属于恩封,而非正常的世袭封爵。即便如此,礼部依然拖着不肯办理,以至于明熹宗忍耐数月之后怒气勃发地下旨训斥礼部。

“(五月)戊午……礼部奏请册封岷王等王。得旨:‘秦王请封存机等郡爵,特旨已久,何不覆奏?著今岁同各府一并差官,后不为例。’”(《明熹宗实录》)

大雁塔

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礼部在题覆中,声讨秦王朱谊漶“擅紊祖宗成法,滥开孽庶觊觎”,指谪皇帝企图以“一朝之特旨,易二百年来遵行之旧章”,要求明熹宗收回成命。

明熹宗接到礼部题覆一下子被气笑了,你们这群衣冠楚楚的大小臣工,个个都享受着恩荫,却有脸指责朕开特恩。册封秦王诸子为郡王属于特恩,难道“恩荫”就不是特恩了?给你家子孙恩荫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上疏严拒啊!所以滚回去给朕干活去,别再唠唠叨叨了。

然而礼部就是硬顶着不干。即便是东林党被清剿,所谓的阉党上台后,依然没有在这方面松口。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紫禁城再次发生大火,前朝的核心三大殿第三次命犯祝融,被烧成白地。鉴于紫禁城的地位,明朝政府很快对其展开修缮复建和新建工作。受财政拖累,这次大修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历时长达20年,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才完工。在此过程中,宗室多次捐献助工银。

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秦、晋、周、郑四藩同时捐献助工银。秦王朱谊漶在捐献白银一万两之余,又以四个儿子的名义捐献五千两。此举意欲何为,可想而知。

礼部对此熟视无睹,直接引经据典的覆奏,并提出秦王之子都年过三十了,就因为这封爵问题到现在依然没能婚配,这当父亲的于心何忍,陛下又能心安?这次明熹宗终于被说动,下旨让朱存机等人领受奉国中尉爵。

皇帝和礼部已经这么说了,朱谊漶还能怎么办,只能接受这一结果,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秦王子存机等,又进银五千两助工。先是,秦藩以中尉进封,其诸子例仍袭中尉,乃觊觎王爵,展转渎扰,至使其子三十婚配未举。又因进银助工,希如初请。礼部据例其覆。得旨:存机等俱照例封奉国中尉,准令选婚,不得复有他觊。”(《明熹宗实录》)

西安永宁门夜景

本来到这一步估计朱存机也应当是认命了,结果大哥送了一个超级大礼包过来。崇祯二年(1629年)九月初一,也就是前一任秦世子朱存枢去世半年之后,朱存机被正式册立为秦世子。朱谊漶的次子一直没有被提及,说明应当早早夭亡了,且没有同样没有子嗣,所以才轮到朱存机这个老三当世子。

崇祯十二年(1639年)六月二十五,秦世子朱存机正式袭爵,王妃为西城兵马司指挥张崇礼之女张氏,《崇祯长编》崇祯五年(1632年)四月“丁丑”条,有张崇礼晋封西城兵马司指挥的记载。

然而朱存机这位第十四代秦王在位时间并不长,据圹志记载他薨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初七,在位3年,享年47岁,朝廷赐谥曰景。

“圹志王讳存机,乃秦肃王第三子,母次妃张氏。万历二十三年八月初五日生。崇祯二年九月初一日册封为秦世子。崇祯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袭封为秦王。崇祯十四年二月初七日未时以疾薨逝,享年四十有七。女一未适。讣闻,上辍朝三日,遣官谕祭,命有司治丧营葬如制。谥曰景。东宫及文武百官皆致祭焉。以崇祯十五年正月初三日,葬于韦曲里之阳。呜呼!王以天潢懿亲,为国藩屏。宜享长年,永保西秦。如何奄忽,而景命之不遐也!存隆其实,光曜其声。如终之际,于斯为荣。王可以暝矣!爰述其概,敬勒贞珉,用垂不朽云。”(《大明宗室秦景王圹志》)

末代秦王朱存极

秦景王朱存机去世时明朝还没有灭亡,西安尚未落入闯军之手,说明他并不是末代秦王。《大明宗室秦景王圹志》提到朱存机只有“女一未适”,也就是说身后没有留下可供袭爵的子嗣,是以最后一代秦王不是他的直系后代。那么末代秦王究竟是谁呢?

康熙版《陕西通志》给出了答案:

“嗣王名存极,景王弟。因景王无子,立之。崇祯十四年袭封。十六年十月十一日,闯贼李自成破城,被执,寻遇害。”

西安钟楼

《陕西通志》的记载,与秦景王圹志的内容高度契合,且无论是《崇祯实录》,还是《清世祖实录》,都记载明清鼎革之时有秦王在位。所以《陕西通志》的这一记载可以认定其真实性,即末代秦王的名讳为朱存极。他在秦景王薨逝后,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承袭秦王。至于袭封的时间为何会如此紧凑,估计与当时陕西的局势有关。

陕西是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策源地和主战场,崇祯年间,起义军在陕西可谓是七进七出,将地方搅得天翻地覆。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义军由巩昌府所属徽州(今甘肃徽县)、阶州(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突入略阳、沔县,杀到西安左近,对位于少陵原上的秦藩祖茔造成不小破坏。

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明朝最后的希望、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率秦军出关,与闯军对垒于郏县。结果因后勤出现问题,导致明军先胜后败,闯军趁势掩杀数百里。十月初六,闯军一鼓作气拿下关中的东大门潼关,孙传庭殉难。

西安向李自成敞开怀抱,城中军心、民心皆不可用。十月十二日,西安守将突然叛变,打开城门迎闯军入城,西安就此沦陷。巡抚冯师孔、按察使黄絅、长安知县吴从义、西安右卫指挥崔尔达、秦府右长史章世絅等自尽殉国。秦王府也被李自成征用,成为大顺王宫,并册封秦王朱存极为权将军。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顺”, 改元“永昌”。随即挥师东下目标明朝统治中枢:北京。秦王朱存极等一系列明宗室成员被裹挟其中,见证了北京陷落,明朝灭亡的整个过程。

秦王府城墙遗存

关于朱存极这位末代秦王的结局,史料记载多有不同。《清世祖实录》提到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及清军大战于山海关之时,包括崇祯帝三个儿子,晋王、秦王、汉王(当为韩王)及部分郡王在内的明宗室成员,曾在顺军之中现身,目的是为借他们之手劝降吴三桂。《崇祯实录》称,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时,这部分明朝宗室随其一道西行,在山西被杀害。《南明史》则称,他们在北京城破之后被清军俘虏,顺治三年五月与降清的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一道遇害。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1645年)十一月的一则奏报,让阿越更趋向于后者,即朱存极死于清廷之手:

“乙亥。内大臣何洛会、狭督孟乔芳等奏称:故明秦王有子二人,其一现在西安,一为土贼所掳。得上□曰:见在者,著送至京师。”

《陕西通志》含含糊糊地“寻遇害”,只不过是出于避讳,为掩盖朱存极遇害的真实原因,而不得不采用春秋笔法。《明史》之所以在末代秦王的名字上故弄玄虚,一方面固然与明末清初时期明宗室相关的史料混乱有关,更主要的原因估计是为了掩盖他们当初违背诺言的罪行。

阿越说

南明时期还有一位秦王,名为朱存(木釜),他的身份比朱存机、朱存极两代秦王还晦涩。有史料称其为秦肃王朱谊漶的庶四子,然而他并不在《明实录》有确切记载的朱谊漶诸子之中,且朱谊漶的庶四子很可能就是末代秦王朱存极。是故关于他的身份,有三种可能:一是朱存楅、朱存檥二人中一个,只不过被误记;二是序齿在朱存檥之后的朱谊漶子嗣;三是本身秦藩的普通宗室成员,出于政治需要冒认朱谊漶之子,或者就是《清世祖实录》提到的朱存极之子(如此当称之为朱辅X,最后一个字为火属)。

弘光元年(1645年),孙守法奉朱存(木釜)起兵,开府五郎山,称汉中王。隆武二年(1646年),入见隆武帝,后被武大定奉入四川。永历四年(1649年),被赵荣贵奉为秦王,随即因兵败阶州,投紫水河而死。至死,这位秦王都未能回西安,看一眼秦王府。

自洪武十一年(1378年)秦藩始封君秦愍王朱樉之国西安,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闯军攻破西安最后一代秦王朱存极被俘,266年间秦王家族在西安共承袭11世十五王(不算追封诸王)。帝系方面,不算老朱这个老祖宗,也传承了11世十五帝,“由”字辈与秦藩的“存”字辈为同辈,且最后两任皇帝也是兄终弟及,这种神巧合也是没谁了。

陕西省人民政府

至于金碧辉煌的秦王府,在西安被攻陷,朱存极沦为阶下囚后,数百年来在西安城区格局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先是成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王宫。清初被圈进满城,成为西安满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作为驻防八旗的校场。辛亥革命后,满城被拆除,秦王府旧址成为陕西省政府驻地,并几度易名,被称为“红城”、“新城”。西安事变时,新城为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指挥中枢,老蒋也被拘留于新城黄楼。建国后,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并开辟新城广场。

相关文章

秦肃王朱谊漶:小宗入继大宗,子孙不能封郡王?我偏不信这个邪

吉贞王朱由楝:明末去世时间成谜的藩王代表,儿子死于咒水之难

沈定王朱珵尧:一位慷慨解囊为国纾困,屡屡受到表彰的贤王

代王朱鼐钧:代藩唯一一次兄终弟及,为立嗣引发代藩与朝廷的对立

肃宪王朱绅尧:“法帖之祖”的护道人,身处末世,拳拳报国

6 阅读:454
评论列表
  • 2024-01-24 10:50

    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煊,周王朱恭枵,楚王朱华奎,

    え昇鈈漨嵵え 回复:
    鲁王朱以海,蜀王朱至澍,代王朱传㸄,肃王朱识鋐,辽王朱术雅,
  • 2023-05-26 01:24

    秦藩终于说完了该晋藩了吧?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