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呐喊·自序》:专制的社会、封闭的铁屋子和君主的梦

颜威说历史 2024-03-16 16:07:34
《呐喊·自序》

《呐喊·自序》是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序言,写于1922年。《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的主要是鲁迅在1918年到1922年之间的作品。里面的名篇很多,《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都收录在《呐喊》之中。

而作为这么多名篇的序言,《呐喊·自序》所蕴含的内容其实非常丰富,虽然这是一个熟得不能再熟的文本,但值得我们反复的去读,每读一遍,再去想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观点,鲁迅的思想真的很深厚,哪怕是一篇序言,里面竟然有那么多东西。

在序言中,鲁迅说: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之后鲁迅接着说: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杜,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这件事给鲁迅的触动很大,他本来要学医学的,现在看来,他认为学医已经不重要。我们不是要救死扶伤一两个人,我们的病根在于国民性。即便是一个体格健壮的人,但是思想、精神、文化没了,那么,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看客和示众的材料罢了。

于是鲁迅“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也就是说,《呐喊·自序》揭示出鲁迅弃医从文,从事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因,在于揭露我们的国民性。在鲁迅看来,当时整个社会出现了一派“死相”,

“看来着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是啊,一个长期专制的社会,上千年的历史轮回早已将社会糟蹋的如同一潭死水。专制的统治者们将整个社会围起来,将自己的臣民圈起来,闭关锁国,实行高压统治,专制强权。而围城之内的民众在这种敲骨吸髓的压榨、剥削,文化的专制、精神奴役之下,早已养成了一种奴性,一种坐井观天的自高自大。

每个人都沉浸在帝国的遗梦中,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深莫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制度最先进,最优越,生活的相当的自由和幸福。哪怕正在遭受着奴役,也认为这奴役是理所当然,是为了将来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专制的社会、封闭的铁屋子和君主的梦

千年的帝国遗梦,萦绕在了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心中,无论王朝更迭,大时代的变迁,但是依然改不了这种专制的君主梦。后来的人每到关键时刻,就请出这些亡灵,将亡灵付诸在新的旗号、新的主义身上,借尸还魂,表面上是构建乌托邦,实则复辟君主专制。

而君主专制的危险和恐怖在于权力高度的垄断,垄断于君主,然后全天下捧一人。君主掌握绝对权力,凌驾于一切法律、制度之上,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权大于法,君主拥有最终裁决权。

法律、制度、国家机器都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法律围绕君主一个人,为的只是君主个人和家族的利益,符合他利益的就是对,不符合他利益的就是错。

为此,君主时而施恩,时而施威,喜怒无常,奸诈虚伪,无所不用其极。因为非如此不足以证明和维护他的绝对权力。

“普天之下,唯我独专”“满朝臣僚、莫非吾奴”

君主一人高高在上,所有人都是臣民,是奴才。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垄断、封闭、排他的权力体系完成专制统治,强权高压,封闭社会,完成铁屋子的构建。而这“铁屋子”中的民众也似乎享受这种“奴役”,他们对对君主好像有一种习惯性的崇敬和偏爱,喜欢用“帝王”“皇家”“宫廷”“王府”“御膳”。

与其说对君主的崇拜,倒不如说对权力的崇拜。因为专制的社会中,权力意味着资源,资源意味着财富,谁掌握了权力,谁就掌握了财富?那么,谁最有权力呢?当然是君主,全天下的权力之源泉,所以王朝更迭后,新的奴隶主第一件事就是当君主,确定主子,如何朝拜,如何纳贡,如何称颂,如何分配。将专制那一套流程和逻辑确定清楚。

如此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这铁屋子实在是构建的牢固,当年鲁迅就试图在这铁屋子中打开一扇窗来,但很快就被当成异端,被自己的同胞们淹没在了历史之中。所以他只能痛心疾首,这做了千年之久的梦,实在太难醒来了,纵然有的人醒了,也只能继续装睡。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呐喊·序言》

钱满素.《不堪回首话帝王》

戴少瑶.读《<呐喊>自序》

0 阅读:27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