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孩子没有固定的成长模样,他们的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而在家活泼、出门怕人的孩子,也不一定是胆小内向
有一个朋友,上个周临时有事委托我去帮忙接她女儿(艳艳)放学
从得知消息到赶至学校,大概已经过了三、四十分钟,还在路上的时候就担心孩子在“没有人接”的情况下会无助害怕
没想到,刚抵达学校门口就看到她规规矩矩地站在台阶上安静等待
没有想象中的委屈、也没有调皮地在学校乱蹦乱跳
可接着回家的路上,全程一句话都没有,不管你问什么都是摇摇头、不说话
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怕人、胆小、和内向
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朋友,本意是希望她能多关注艳艳的性格,不要太内向、自卑了
朋友听后,叹了叹气,然后告诉我说:
“这孩子呀,你别看她在外面文文静静不爱说话,看起来还怕人的样子,实际上在家里和我们顶嘴的时候那嗓音可大了,有孩子的地方更是淑女形象全无”
果然,又过了几天,我带着女儿在游乐场跟她们偶遇
一开始,艳艳还是胆小地躲在她妈妈身后,直到女儿拉她去玩,也就是不到五分钟的功夫,前后差别可是瞧得见的变化
那上蹦下跳、嗓音也大得贯穿全场的模样,哪里还看得到社恐的模样
这一幕尽收眼底,朋友也在一旁苦笑说:“看吧,这就是她的真面露,只要混熟了,野性就彻底暴露了”
透过这件事,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内向=谨慎
特别是那些在家里活泼、到了外面秒变乖乖女的孩子,他们的文静背后,与其说胆小不如说谨慎
因为不熟,所以才“和我无关”,也没有必要有所交际
他们看起来不喜热闹,实则不张扬惹事、待人真诚专一、心思细腻、也懂得察言观色…更是交际关系里最受欢迎的一种人设
而这种孩子呢,如果能善用“谨慎”,一旦开窍,朋友就会不请自来
特别是以下谨慎三步法,符合在家活泼、出门怕人的内向,对孩子的社交勇气也大有帮助01
第一步:
允许孩子做喜欢的事情
所有的好朋友、所有的优点与评价,都是来自相知相惜的欣赏
但这份欣赏,你得先给孩子展现出来的机会,才能被更多懂得欣赏的人看到
去年暑假带女儿去公园玩时,看到这样一幕
我们路过卖风筝的摊位前,女儿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当时就有了想要放风筝的念头
于是,我们便从老板手里买了一个样式新颖的风筝
当时,女儿一蹦一跳地把风筝拿到广场正中央准备让风筝起飞
可奈何我们都是第一次尝试,没有放风筝的经验,好几次都让风筝起飞失败了
正当女儿有些沮丧时,远处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也缠着她妈妈买风筝
只不过,妈妈想都没想地拒绝说:“不行,家里已经有一个风筝了,还买它干什么”
女儿看到这一幕,赶紧跑过去对那个女孩说:“你能教我玩风筝吗?我们一起玩吧”
在女儿的邀请下,两个孩子也很快让风筝飞得又高又远,可正当她们玩得尽兴时,女孩妈妈走过来强硬地要拉走女孩
女孩不允,妈妈还威胁她说:“下午还要上舞蹈课,你要是不听话,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最后,闷闷不乐的女孩跟随妈妈离开
女儿也在一旁叹气说:“好可惜呀,那个姐姐放风筝的技术真的很好,她要是能多玩会儿就好了,我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
这就是由兴趣擦出的友情火花,孩子因为共同兴趣而结识,又因为有共同话题而欣赏对方
而这种相识相知也算得上人生的一大美好回忆,多年之后回味起来嘴角都会不知觉上扬
可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做喜欢的事情,那就相当于把孩子关在笼子里不让人发现他们
如此一来,哪怕孩子如何优秀、如何渴望友情,他们也无法与外界关联,金丝雀的笼子固然具有很好的保护性,但同时也限制了自由、让孩子失去了该有的童趣色彩
最重要的是,一个孩子如果长期被关在家里这不让做、那不让碰,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明明渴望外界,却又对未知的一切感到害怕、无助,最后不是孤独久了性格怪癖,就是为了安逸当下对别人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所以,孩子内向怕人,为了不吓到孩子、让他们产生心理阴影,那谨慎起见,就是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孩子有了自由决定权,他们就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在人群中也很容易找到那个兴趣相投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对于内向怕生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先大胆地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那优秀与勇气,自然也就不请自来了
02
第二步:
及时帮孩子辨识“毒友谊”
在家里活泼、到了外面却怕人地躲在一边,这种孩子,顾名思义就是内向与谨慎的结合
可事实上,不管是性格内向、还是自来熟的社牛性格,比起外界事物,家里的轻松、依恋、和安全感是无法代替、更无法比拟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外面怕人的内向性格孩子,他们对家的依赖性会更强,对外界也会发自本能地防备
不过,我们也说了,内向=谨慎
这种性格的孩子,一旦放下了防备,待人却是至诚至善,毫无保留地真心待一个人好
也恰恰是如此善良单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更需要谨慎再细心
让孩子看见世间的至善至美,这没错,但世间之大,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们也无法陪在孩子身边一直保护那一方净土
唯一可做的,就是及时帮助孩子辨识“毒友谊”
编辑部的一个同事告诉我,她有个亲戚家的女儿最近被人欺负了
原因是,亲戚女儿的同桌借笔没借到,心存不满,就当着全面同学的面嘲笑女孩太胖,还给人取了一个外号,叫:“大肥猪”
女孩听到这个外号后,心里面很委屈,她找到同桌理论
没想到,对方直接把她推倒了,还威胁说:“不准告诉老师,也不准回家告状,要不然我让全班人都不跟你玩了”
于是,胆小怕事的女孩就独自承受着欺凌
有一次上体育课,女孩没有让同桌先走,再次被推倒,胳膊也留下伤痕
直到回家后,妈妈不停追问才得知真相
为了给女儿讨公道,妈妈第二天还专门找到班主任,可班主任却满脸诧异地说:“她们平时不是好朋友吗”
大家也认为,那根本就是小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没有必要去大惊小怪、兴师动众
可女孩妈妈没有理会众人,当着那个同桌的面就对女儿说:“别怕,以后他怎么对待你的,你就怎么还回去”
也就是从那以后,女孩就再也没有受过同桌的欺负
讲真的,同事把这件事讲给我听后,对这位妈妈是发自内心的赞赏,及时帮孩子辨识、并远离“毒友谊”,这也是社交里我们保护孩子不可少的谨慎措施
包括威胁性:“你不给我,就不跟你玩”;怂恿性:“你从这里跳下去,我就跟你玩”;攀比性:“我爸妈比你父母有钱”
还有嫉妒性、索取性、嘲笑性、满嘴脏话的社交,我们都要告诉孩子:“任何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人,无需讨好、在意,也要趁早远离”
03
第三步:
多陪孩子在公众场合玩
喝酒的人不愿意承认喝醉了,自卑、内向的孩子也是一样
孩子的优点需要得到表扬认可,孩子的缺点更需要得到保护和鼓励
有几个朋友一起聊天,大家聊起:“你最讨厌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来自父母的打击和批评
包括:
•“你怎么那么笨”
•“真没出息”
•“性格太拧巴了,谁愿意跟你做朋友”
可以看得出,这些话都是来自大家身上出现的缺点,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与伤害
其中,有个平时就不怎么爱说话的朋友,叫娇娇,大概是戳中了泪点
她讲述了儿时发生的一段往事
读中学那年,班主任要求升学率,对班上的学生都比较严厉
对于娇娇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也声若苍蝇的性格,还专门找到家长谈话
娇娇的妈妈呢,对此事也甚是烦恼
听别人说:“孩子不爱讲话就带出去多见见人、打招呼,这样才能改善内向性格”后,妈妈就当机立断,只要是窜门走亲戚的,都会把娇娇带着一起去锻炼胆量
看到有人走来,也不顾娇娇能不能接受得了,直接把她推到人前打招呼
如果害怕没有喊人,那接下来就没什么好言好语了
从小到大,娇娇听过最多的话也是:“你这人怎么这样”、“有什么好内向的,跟谁会把你吃了一样”、“真不能理解,你就不能胆子大一些吗”…
于是,内向、性格差=失败,就成了娇娇过去无法开口的阴影
她也一直觉得,她自己就是那个特别糟糕的人:不敢开口说话,怕说错话,也不敢争取什么,怕会失望…
这就是过度强调孩子缺点的后果,长时间的打击会让孩子渐渐失去信心,直到彻底放弃自已
记得《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书中,曾说过:“内向和外向的人,最大区别就在于吸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我们眼里的孩子也是一样
比如,孩子受委屈了,性格内向的,可能会通过听歌、看书、和闷头大睡来缓解心情,而性格外向的,则更适合和三五个朋友一起出去打打闹闹来释放压力
由此可见,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孩子身上的特点,不是缺点
我们希望内向的孩子变得勇敢,那真正谨慎的方法不是直接谈勇气,而是接受孩子内向的特点,然后陪孩子一起去克服他们感到为难的事情
就像孩子出门怕人、不敢说话,那就陪着孩子多到公众场合玩,什么都不用说、也什么都不用做,只安静地陪伴就可以了
等坚持一段时间再去观察孩子,就会发现他们比以前会更活泼,社交方面也会从没有朋友,到结识好几个朋友
接受孩子不够优秀,然后陪着他们一起去克服困难,这种无声的陪伴,可是比有声的大道理要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潜能勇气
善用“谨慎三步法”,培育内向“谨慎”的孩子,这才是兰妈认为最有效的勇气培育法
那么,关于在家活泼、出门怕人的内向孩子,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