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请注意,这3种教育策略,让孩子对你言听计从

敖爸聊教育 2019-06-26 22:58:21

牙齿和舌头都还有打架的时候,更何况家长与孩子这两个大活人。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唯父母之命是从的时候,家长有时会感到一种危机感:

孩子有时会因为一些事情和父母发生赌气和争吵;

家长有时批评孩子却遭到孩子不留情面的顶撞。

这就是家长与孩子间发生冲突的典型表现,尽管“吃相很难看”,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

作为家长,该如何合理解决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以下有3种教育策略可以帮家长解决这类问题,让孩子对你“言听计从”。

01教育策略之一:变强迫为共情

暂且不谈对与错的问题,剖析发生冲突的根源,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希望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而当双方由于缺乏足够的沟通时,就会互不认同对方的观点,此时就为冲突埋下了伏笔。

如果家长处置不当,家长与孩子之间就可能因冲突发生对抗和冷战,冲突就在所难免。

家长有时在让孩子顺从自己观点的这件事上遇到了阻隔,往往会在情绪上失去合理管控,愈加使得冲突变得不可收拾。

我曾经在女儿午睡这件事上有过一段难忘的教育经历。

女儿中午不午睡的习惯已由来已久,现在上了小学一年级,还是保持着不午睡的习惯。担心她的精力,她妈妈很想帮她改变不午睡的习惯。

刚开始,每到中午,孩子妈妈都想尽办法让她睡,却总是事与愿违,人是躺在床上,心早已飞向了书桌上的图书和那张还没有画完的画纸,没有哪一天能好好睡上一个踏实的午觉。

终于,孩子的妈妈忍无可忍了,和女儿较上了劲。但是,无论妈妈如何态度坚决,女儿就是不睡到底。

这就是一场家庭教育危机,如何化解,正是考验父母的时候。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一个观点:

共情能够消除疏离感。

如果不好理解的话,这种共情我们也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接纳。

此时,我们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硬性要求女儿必须做到午休。而是以共情的方式试着理解女儿的感受。

最后在友好气氛中达成了共识,认可了女儿中午可以做自己喜欢的阅读和画画等事情,提高晚上的睡眠质量作为弥补白天午觉的不足,从此每天晚上九点前准时入睡。

从这件事中,我们有一个体会:有时,只要没有太大的问题,作为父母没有必要在一件非原则的教育问题上和孩子死磕到底。

相反,试着接纳孩子,既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也平和自己急躁的心态,反而对孩子、对自己都有好处。

多少父子母女之间发生的冲突都是本可以避免的,一开始无非就是一些不涉及原则的小事,最后因家长死磕到底,演变成了一场孩子挑战父母权威的冲突。

真是尴尬又无奈!

02教育策略之二:人前莫教子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有错的时候,喜欢在公共场合或当着他人来教育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教育方式有何不妥。

这就是一些家长热衷的人前教子。其本质上是希望借助外在的力量让孩子产生羞耻感,从而让他们认识到错误,认同家长的意见。

家长会产生一个错觉,认为人前教子是一种很见效的教育方式。

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实际上,真正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是孩子心底的内疚感,也只有内疚感,才能令孩子认识到自己有错。

而父母在他人面前或公共场合指责孩子,只会让孩子感到当众出丑,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容易使孩子产生任何自我反省的内疚感。

有时因为激动生气还很容易让人忘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家长还会连带说出许多不理智或伤感情的话。

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家长的威信,而且会为以后更严重的冲突埋下隐患。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

“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

在和孩子发生冲突之后,家长需要的是冷静,可以用手势、眼神等非语言形式给孩子暗示,也可以把孩子带到没人的地方,然后再对他进行引导和教育。

家长给足了孩子的面子,孩子一般也会带着一种愧疚之情愿意进行配合。

03教育策略之三:主动避开锋芒,曲线“教子”

有时,避其锋芒也是一种好用的教育小策略。

当孩子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做家长的先主动避开孩子,把这事放在一边。等孩子冷静的时候再择机沟通。

家长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还不主动回避,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之一。

以往很多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有些家长得理不饶人,不晓得在面对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让自己独处,就是在给孩子一个空间,甚至是“活路”。

或许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在上海卢浦大桥发生的男孩跳桥的悲剧。

具体情节如何,我们不是当事人无从知晓。但已知道的是,母亲因为孩子的错误多说了两句,孩子接受不了,母子之间产生了冲突,孩子的负面情绪一下子爆发了,义无反顾地从大桥上跳了下去。

男孩跳桥后,任母亲如何跪地,捶地,如何绝望哭喊,再也唤不回这个鲜活的生命了。

我们无意去评判母亲及男孩当时行为的对错,但若时光能倒流,这位母亲在孩子情绪不稳的时候,能够把孩子当时发生的问题放一放或缓一缓,可能结局就不是这样子了。

可见,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主动避开锋芒绝对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等到合适的时候,家长就可以直接指明孩子的错误所在,同时告诉孩子你不愿看到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冷静状态下的教育效果会大大好于盛怒之下的教育效果。

教育孩子的基本前提,是要维护孩子起码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以共情来唤醒孩子,再给孩子指出问题所在。

家长有责任成为孩子的人生榜样。

当家长给予了孩子更多的爱与宽容,相互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的和谐,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将越走越顺利。

如此,父母的教育心血便不会白费。

1 阅读:2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