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字伯约,虽然父亲早年亡故,但因为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小就不缺钱,后来又拜入了郑玄的门下,成为了一名官员。二百二十八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上,天水中有不少人决定向诸葛亮效命,而太守又不敢肯定自己手下还有没有忠心的人,就秘密逃去找郭淮,结果姜维没能抓到他们,后来天水境内的几个郡县也没有收留他们,最后姜维在蜀军的逼迫下,不得不向蜀军屈服。第一次北征失败,诸葛亮率军退走,姜维的妻子与他分开,他进入蜀后,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觉得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值得培养,便被任命为奉义将军,甚至还被封侯,显然是想拉拢他。随后,他还亲自向蒋琬举荐,姜维在短时间内,就拥有了五六千大军,成为了一名有实力的将领,再加上诸葛亮提拔他为蜀汉的中监军,征西将军,直接进入蜀汉军方高层,可以说是当成继承人培养,这也是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姜维被描述为诸葛亮的徒弟的原因。
后来,诸葛亮无力支撑蜀汉,在最后关头,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姜维,后来杨仪与魏延发生冲突,姜维很可能会站在杨仪这一边,后来姜维率领军队击败了司马懿,退回成都,刘禅封他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并被册封为“平襄侯”。实际上,他就是军队中将领的代表人物,在238年的时候,他就跟着蒋琬出征汉中,在此之前,姜维已经和羌族打过几场仗,对他们的情况和实力都很清楚。蒋琬死后,姜维继任蜀汉军政大权,奉行诸葛亮所定的战略,与东吴结盟,与羌结盟,出兵攻打魏国。可是此时,曹魏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已经占领了北边九州,积攒了这么多年,国力雄厚,一统只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吴和蜀两国都没有什么好的人才,诸葛亮的北征还是对长安有很大的威胁,但是对于姜维来说,有郭淮、陈泰两个人在凉州,他们就可以守住陇西,和拥有绝对优势的羌人联手,最后,在羌人反叛之后,郭淮派出大军将姜维打了回去。二四六年,他又北上,攻打陇西,可是因为地形的原因,魏军固守不出,无奈之下,只得撤军。后来姜维赢了,回到朝廷,得到了更多的赏赐。
二百四十七年,他被提拔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镇压蛮族,后来,他在凉州、雍州一带,收复了投降的蛮族,率领大军,击败了郭淮,保住了投降的蛮族军队,让他们逃入蜀中。后来,他被授予假节,曾经派人西平,但是失败了,他就回来了。可是姜维自以为才智过人,又熟悉羌人的民风民俗,于是便想要招募羌人,以此来对付陇西之地的魏军,可是却总是被大将军费祎阻止,也许正是因为权利的制约,使得他每一次都没有能够带来足够多的兵力,这才使得他屡战屡败。二百五十年,姜维又一次出征西平,打败了魏将军,然后凯旋归来。后来,也许是一时兴起,费祎领导的士族与姜维领导的武勋发生了矛盾,整整三年,蜀都没有大的动静,直到二百五十三年,费祎遇刺,姜维突然起兵,将南安包围,陈泰闻讯,急忙率军驰援,却在抵达罗门时,姜维却因缺粮而退兵。
此时,姜维己经掌握了全部的权力,第二年就被册封为都督,统领内外军务,随后率大军出陇西,得狄道长投降,又率大军入襄武,将徐质击溃,又将魏军打得节节败退,随后又一路推进,连下两城,引百姓返回蜀中,壮大实力。二百五十五年,姜维率领投降的夏侯霸、张翼等人,再度向狄道发起进攻,打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然后包围狄道,陈泰又一次出战,与姜维交战,姜维未能成功突袭,便率军退守仲氏。二百五十六年,姜维晋升为大将军,与胡济达成协议,两国联军共进,却因邓艾而败,不但损失惨重,而且引起民愤,姜维只好自降为武威后,代为行军打仗。二百五十七年,诸葛诞造反对抗司马氏,司马率军平叛,姜维趁机起兵,却被司马望和邓艾两人在长城上坚守,没有参战,第二年,诸葛诞被斩,姜维节节败退,退回成都,刘禅重新封他为大将军。二六二年,姜维再度率军攻打北方,却为邓艾所败,而曾被诸葛亮痛骂过的黄皓重新执掌朝政,欲罢免姜维,扶植亲信,姜维请刘禅斩之,刘禅不允,又不希望姜维一家独大,所以需要一种平衡的手段。所以姜维不敢回朝中,只得率兵守住了汉中。两百六十五年,邓艾率领五支军队进攻蜀汉,姜维提议要做好防御准备,但是被黄皓否决了,最后,魏军成功进攻,邓艾从阴平路绕过,攻打了内陆的军队,许多城市都放弃了防御,有些城市还在浴血奋战,但是却没有任何战斗经验,很快就溃不成军,就连诸葛亮的子嗣,也有不少人被杀在了成都,最后,邓艾将成都团团围住,姜维想要率军增援,却得到了刘禅投降的消息。姜维不得已,只好答应了钟会的建议,不过他知道,钟会也起了异心,于是怂恿钟会先杀死邓艾,然后再亲自动手杀掉钟会,没想到最后还是被人所害,带着满腔的怨气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