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在劝诫:迷途知返。
其实,真到了迷途才知返,已经晚了,注定逃不过命运中物极必反雷霆一击。什么时候当知返,何处是极点?
老子五千言中谈了另一种境界:知大而返。
迷途自然知返,不然呢?这是人之常情,好懂;但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比如:生意越做越大,是不是能做到知大而返,这可就难了。皮带哥如日中天之时能做到知大而返吗?太难了。
正如有一句谚语说的:人在失败时才睁大眼睛。
知大而返,是让你在成功时也要睁大眼睛,不能等到问题出来,才迷途知返,要在如日中天时已经洞察,人可能洞察吗?完全不可能,所以要知命,不随浮云。
知大而返这个概念出自于《老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中: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四大中的“人亦大”,在帛版中却是: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四大中的人,指的是帝王,帝王才有如日中天的命,老子五千言皆为帝王言.
老子这一章的信息量太大了。
追根溯源,道是宇宙万物的老祖宗,是根,根在老子的语境中,是未分割的根木.
道这位宇宙生成的老祖宗,并不是一个物体,不是马,不是牛,它什么也不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形,是物象的无序状态;庄子以寓言的方式名之为“浑沌”,这个形象的笔法太精绝了,“浑沌”没有七窍,什么意思?这等于说道根本不是一个经验体验的对象,我们用五官去找,便无缘于道了。
正因为无形,按先秦时代的名实法则,道便是一个无法定名分的王者.
公孙龙说的很清楚,实是物,而且是有界分的物,马不同于牛,因有界分;有界分,才有马之实与牛之实,才有马之名与牛之名。道不是一物,更不是有界分的实体,自然没有名,是无名的王者。
对先秦大师来说,名,就是中国方式的下定义。
此名非名称,而是名位。赢政是人名,是名称,不是名位,秦始皇才是名。,先秦诸子之学,皆为正名之学,名不正,则言不顺,正的当然是名分。唯老子特立独行,来了一个“名可名,非常名”,但凡可正之名,皆非永恒之名,这一句“名可名,非常名”是对帝王真诚的警示,是帝王头上的一道闪电。
道没有名,道本字只是称谓,如同王二麻子是称谓一样;没有名,也无法下定义,一个无法下定义的不言自明的存在者,又如何去解读呢?这是一种语义上的矛盾,不能下定义,却要把它讲清楚,那就只能是”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其中的字之,就是称谓,强为之名,就是解义了。
道是大,大是太,太是无极,是无限的时空概念。
这是哲学的推演,逝是远去,如同宇宙大爆炸,其张力无限放大,无限地弥远,由大到逝,由逝到远,问题是由远怎么会成了反?反即返,这是什么逻辑?难不成老子知道地球是圆的,最终会回到原点?
当然不是,老子说的反不是物理学的,旨在说明道是一个自化体,现代人称之为宇宙生成论。
反的深意,无非是说道化生了一切,一切又复归于道,这就是在道的“周行而不殆”,但是,世界上有四种存在,都可以称之为大,这就是老子著名的四大:道、天、地、人。
四大是平行的吗?
从无限性说,四大是一样的;从生成的角度说,又是一个序列的过程,所以,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不过是春秋版的天人合一;说到底是上古人神合一的哲学表述,
老子的学问能够解得逻辑终完美吗?
怕是做不到,一个不可下定义的存在者,千人千解,皆非定诂,只能是每个人用自己的人生感受去悟。
那什么是道法自然,自然就是自化,怎么才算是自然,要我说,在道是自化,在人是一个悟字。一人一世界,不需刻意解读,自己去感受吧。
话虽如此,悟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传统的国学大师们从小就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其实,并不明了其中的义理;悟的前提是经历,经历了人生的坎坷,经历了人性的扭曲,也许会有那么一天,你回首走过的那弯弯绕绕的人生小路,猛然看到一片秋叶徐徐落下,背得烂熟的知见,一下豁然开朗了。
有道是,回首方解老庄味。
在夕阳之下,我们的心到是淡泊了,知返了;但是,也失去了那种生活的冲击力,失去了那些属于青春的人生之美。知大而返是大智慧,又何尝不是人类的自敛,谁又能说,不透着点滴的人生感伤?
对帝王来说,淡泊心境,有容乃大,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淡泊心境,人生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