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系列销量持续增长,大象转身渐入佳境?

睿车社 2022-02-18 11:19:33

所有车企都知道,电动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而所有的车企也都知道,不转型电动化,就是在等待灭亡。哪怕是过去桀骜不驯的超跑品牌,都已开启了电动化转型之路。

要说在所有传统车企之中,转型最激进,包袱最重的企业,那么大众一定是其中之一。

据大众汽车的规划,其将拟定实现100万辆产能的时间从2025年提前至2023年,同时计划2020年到2024年之间投入330亿欧元布局电动化。除此之外,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到2028年在全球推出约70款电动车型,全球总销量达2200万辆,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市场。

可以看到,大众对于电动化转型有着雄心壮志,同时也势在必行。那么从当下来看,大众在中国电动化转型成果到底如何呢?

这点,从大众ID.家族的销量表现,我们可以窥之一二。

从唱衰到渐入佳境

作为大众在电动化时代最为重要的产品序列,2021年,ID.家族在中国一口气推出了5款车型,分别为一汽-大众的ID.4 CROZZ、ID.6 CROZZ和上汽大众的ID.4 X,ID.6 X和ID.3。

然而,故事的开始却不尽人意。

今年3月,一汽大众的ID.4 CROZZ和上汽大众的ID.4 X先后在国内市场上开启交付。而根据上显示,ID.4系列上半年的总计终端销量为5325辆,换言之月均销量不到两千辆。远不及特斯拉,甚至还不如一些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水平。

一时之间,唱衰大众的声音此起彼伏,“大众造不好电动车”的说法甚嚣尘上。

但,大众毕竟是大众。依托自身庞大的底蕴、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自身渠道、用户基盘等优势,厚积薄发并非没有可能。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ID.6和ID.3两款产品的到来,大众ID.系列产品矩阵逐渐形成,加之产能爬坡,大众ID.系列的交付量逐渐攀升。其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1万辆,达到10,126辆,成为国内首个合资品牌纯电车型月交付量过万的传统车企。

而后的几个月,大众ID.系列便一直稳定在破万的销量水平。其中在12月,ID系列的销量更是达到了13,787辆,连续第四个月销量过万。要知道,国内的“蔚小理”,实现从0破万的成绩,用了3年时间。

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竞争亦最为激烈。大众ID.系列为何站稳市场,笔者认为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产品力是销量增长的基础

“我自己亲自上了很多的论坛和用户泡在一起,和媒体老师泡在一起目前得到的一些正面的反馈是,第一我们是叫真实续航。”上汽大众ID.家族营销负责人傅强在谈到ID.系列产品力时认为上,汽大众品牌,应该说整个大众品牌一直以来是玩真的。

傅强介绍道:ID.4X续航里程550公里,而很多用户可以轻易得开过550公里,甚至都有开到600公里的。傅强认为,这是上汽大众和很多品牌不一样的地方,很多品牌标出一个很高的续航里程,但是实际的体验是差强人意的。

虚高的里程数字一直是电动车用户的痛点之一,而与很多品牌根据电量来等比例换算里程不同的是,大众ID.系列的表显里程基于车主行驶习惯智能计算,更科学地提供实际续航里程参考。

另外,ID.系列采用了共壳方案集成,保证了极强的稳定性和用电效率,从而可以极大地减少续航的缩水。同时,其所搭载的高效 BMS 电池管理系统,它就像一个智慧大脑一样,保证动力电池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带来了真实的续航水平。

除了真实续航,大众ID.系列的另一大产品竞争力就是安全可靠。众所周知,近年来频繁的电动汽车自燃、失控等案例,已经让很多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又爱又恨。而凭借几十年的造车经验和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大众在质量和安全方面,相比很多造车新势力无疑更具优势。

据介绍,仅MEB工厂生产的电池包就通过了338项严苛测试,远高于国标53项的测试要求。不仅测试项目多,严苛程度也高于国标数倍。例如,国标对于防水等级的要求是在1米以下浸泡半小时,ID.家族的电池包会在1米水深下进行24小时的浸泡试验。碰撞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情况,国家要求在28G的加速度下进行冲击,ID.家族的电池包经历了60G的冲击。

可以看到,ID.系列强调安全、品质、可靠性,以及真实的续航,这些无不是当下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最为在乎的。这背后折射出,消费者在追逐汽车智能化的同时,也在回归理性。

营销体系转型,开启代理+直售新模式

ID.家族的销量在国内市场经历了一段爬坡期,与终端在营销、渠道、生态网络以及服务方面未能跟得上,有很大关系。

此前,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曾表示,“大众汽车必须改变在中国销售电动汽车(EV)的方法,以应对其在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电动汽车销售欠佳的问题。”

对此,ID系列在营销模式上也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和转型。比如ID.系列电动车全部采用厂家直营的方式销售,4S店仅提供展车、体验试驾、以及交付的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连线ID.”平台线上选车、购车,然后再到4S店进行线下交付并享受后续服务。

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大众将传统经销商转变为代理商,既能避免经销商库存积压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购车效率和便捷性,提高了用户的购车体验。可谓是一举多得。除了采取代理模式之外,南北大众都在积极布局体验店模式,比如在人流密集的商圈投入体验店,以契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虽然目前体验店无论是规模、速度、大小,以及服务方面,都与造车新势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凭借大众本身的资金以及用户基数,未来完成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完全覆盖,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从目前来看,大众的渠道资源实际上至今还没有全部跟上,但是我们预估,当ID.家族的渠道数量逐渐增长,甚至翻倍,那么依托庞大的渠道网络,大众ID.家族的销量增速或将越来越快。

电动化形势仍不乐观

一方面,是产品竞争力足够扎实,另一方面是本身营销体系的改进,加之大众强大的研发实力,庞大的市场基数,以及造车底蕴的积累,和新品不断推陈出新,销量起来自然是很快的。

不过,销量的快速增长便等于大众电动化转型就成功了。ID.系列破万的成绩对于大众来说,只是开始。

按照大众中国公布的数据,2021年大众ID系列在华累计销量为70,625辆,并未能实现年初设定的销售8万至10万辆目标。而对于大众这样在国内拥有三四百万体量的汽车品牌来说,不到10万辆的成绩,确实不值一提。

要知道,根据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2021年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及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公告》。一汽-大众共产生负积分118.3万,上汽大众产生负积分69万,两者之和为-187.3万。而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去年,大众曾以每分3000元购买特斯拉积分,一共36亿元。

有专家预测,今年年底会涨到5000元,因为目前油耗负积分已经远远超过了新能源正积分,严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今年大众又将需要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这也是大众迫切转型的重要原因。

而除了双积分的压力之外,智能化也是大众ID.系列产品被年轻用户诟病的地方。比如网上关于ID系列的车机吐槽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功能落后、还时常出现卡机的情况。在车机界面设计和操作体验与特斯拉、“蔚小理”等品牌都无法相比。

自动驾驶就更不用说了,ID系列的智能驾驶目前仅仅只是停留最基础的功能,比如自适应续航、车道偏离等等。而像小鹏、特斯拉等都已经可以实现“部分市区场景内实现自动驾驶了”。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经说:“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而根据腾讯发布的《90后购车偏好调查》报告中,有超过61%的90后认为,高科技是购车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显然,在年轻人关注的智能化方面,大众已经落伍了。

写在最后

总之,ID系列销量破万,对于大众来说只能说是一个开始,在目前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破万的成绩远远不能支持大众的电动化战略。大众仍需要改进自家产品,比如实现在智能化上的跃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扩充销售渠道,加速产品推新,只有这样,大众才能将继续延续在燃油车时代创下的辉煌。

0 阅读:143

睿车社

简介:知名汽车自媒体,有观点,有深度,以客观视角评车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