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半熟恋人2》制片人闫芝桦:探索“半熟”和“恋综”的更多面

冷眼看电视 2023-04-13 17:57:57

4月12日,《半熟恋人2》在腾讯视频顺利收官。

在第一部恋爱观察类综艺《心动的信号》面世的第五年,恋爱观察模式已经统治了互联网恋综赛道的半壁江山。

白热化的竞争下,《半熟恋人》成为为数不多的,通过选题角度创新掀起超高话题的恋综新IP。30+恋人的直球面貌,让观众从相似的模式中品出了全新的乐趣,也让节目IP从一众面目模糊的恋综中脱颖而出。

在《半熟恋人2》收官之际,冷眼有幸邀请到两季《半熟恋人》的制片人,同时也是腾讯视频野草工作室的负责人闫芝桦,与我们一起聊一聊《半熟恋人2》对“半熟”和恋综更多面的探索。

重新解读“半熟”的更多面

在《半熟恋人》第一季与观众见面时,“半熟”还是一个新鲜概念,节目很快用“直球示爱”戳中观众爽点,在白热化的恋综赛道打出区分度。

当节目进行到第二季,导演组势必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在保持第一季半熟特质的基础上,带给观众新的惊喜,将半熟做出新意?

在这个问题上,制片人闫芝桦表示,第一季珠玉在前,其实给了《半熟恋人2》更多深入的空间,从外围拓宽“半熟”的定义,让它更多元、更包容,也让节目可以呈现半熟人群“直球”以外,更多层次的面貌。

如果说第一季的半熟是“直球”,那第二季,节目希望挖掘的关键词是“分寸感”:30+群体在恋爱前是怎样考量的?

在冷眼看来,这和当下的社会,30+人群对进入爱情更为谨慎的态度,是相符合的。

相较于年轻时不顾一切的热烈的爱,半熟恋人们尝过爱情的甜,也吃过爱情的苦,他们清楚地明白,真正的爱不止一时的心动,同样需要兼顾城市、收入、三观等各方面的因素。

真正的半熟也不止“直球”一个词能简单概括。《半熟恋人2》想要刻画的是半熟人群想触碰却收回的手,想要聚焦的是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过程。

第一期看朋友圈环节,男嘉宾张焱被孙沐雨的搞怪头像吸引,但他见到孙沐雨本人后,已经意识到这个女孩可能不符合他的预期。但他还是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当天晚上依然勇敢地去敲了孙沐雨的门。

节目记录下了他的犹豫、思考、决策,和最后体面的表达。正如制片人闫芝桦所说,其实分寸感也是一种真挚的社交能力的展现。

闫芝桦告诉冷眼,为了呈现更丰富的半熟面貌,选角过程至关重要。成熟度和多元,是在选角过程,节目组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首先是成熟度。

最终选定的嘉宾往往需要经过6轮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导演组会着重考察他们恋爱经历中,处理问题是不是成熟和得体,了解他们恋爱的价值观,是否情绪稳定等等。

为了避免面试状态和真实生活中可能的偏差,导演组还会走入素人的生活,去他的家里做客,去他的公司看一看,包括周六日跟他说:要不然你把你的朋友约出来,我们一起去打个球,一起玩个剧本杀,去唱个k等等。

其次是选角的多元和互补。

整个选角阶段长达6个月,选角团队投入了20人左右,光是收到的嘉宾报名信息就将近3000份,还不包括导演组私下地推找来的人。

经历了千里挑一的选角,最终《半熟恋人2》的嘉宾有自主创业者,有体制内打工人,有大厂员工,也有自由职业者。大家圈层不同,彼此之间就会擦出很多不一样的火花。

他们形成了一个30+人群的恋爱图鉴,让不同性格和背景的观众代入,从中获得一些共鸣。

在有了面貌丰富多元的嘉宾后,如何构建一个新的半熟故事呢?

在冷眼看来,如果说第一季故事主打半熟恋人追爱时的直球表达,那第二季则更多在讲半熟人的成长。

“如何做好一个爱人”是终身课题。第二季中有趣的现象是,半熟嘉宾的直球表达,让小屋内的CP们很快双向奔赴,但这并不影响每对CP各有各的问题,矛盾和摩擦从未停止。

互有好感的两人,如何处理彼此之间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节目要如何呈现这个并没有那么愉快的过程?

节目组给出的答案是:营造私密舒适的环境,让嘉宾们得以自由坦诚地沟通,真诚地打开自己和面对彼此。

就如半熟小屋中特别设计的影音室。

这里没有装主灯,昏暗的灯光,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很轻松地在空间里,更有安全感地交流。里面也没有沙发,只铺了几个懒人垫和地毯。当大家坐在地上,两两并排聊天,很容易放松下来。

节目中,无论是郑语安向余天超坦露之前的感情经历,张焱向严淼坦白离婚带娃的事实,还是孟昭博和宝儿闹了矛盾沟通解决,都是发生在影音室里。

露营坦白局也用了同样的原理。导演组特意选择了一个空旷区域,录制时清场,只有3-4个机位放在暗处,且位置非常远。当嘉宾渐渐觉得,好像没有人能够听到他们的对话,就会更自如地展露内心。

经历了一个月的相处和磨合,嘉宾们对自己和爱情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半熟恋人》第二季传达的是:半熟不是结果,更是一个过程。

恋综路向何方?

2018年,《心动的信号》面世,标志着恋综进入恋爱观察模式的新纪元。

如今进入第五个年头,当恋爱观察已经成为赛道的“标配”,未来创新的方向在哪里?

冷眼将恋综创新之路大致分为了两种:选题选角和制作模式。围绕这两点,冷眼与闫芝桦展开了探讨。

首先是选题选角,在闫芝桦看来,恋综应当从当下人感情和婚恋的困境出发,引入更多社会议题讨论。

《半熟恋人》的创作思路,就是来自于团队本身对30+恋爱的感悟与好奇。闫芝桦向冷眼透露,因为团队的制片人基本上都是30左右的人,最开始策划这个选题的时候,团队很快围绕自己和身边人面对的恋爱困境热闹讨论:30+选择范围变窄,繁忙工作让打工人无暇恋爱,父母催婚压力大…最终忍不住感叹:原来30岁的恋爱这么难!

市场真的需要一档聚焦30+人群样貌和恋爱状态的节目。

当完成了人群的聚焦后,节目才能最终成功凭借30+人群恋爱中的直球、成熟和理性,成功出圈。

而在选角上,恋综也正在从精英化向关照普通人进行过渡。

闫芝桦告诉冷眼,在恋爱观察这个品类刚刚和观众见面的时候,精英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如果不是在外形、教育水平或者工作背景上特别突出,为什么观众要去看一些素人谈恋爱?必须是这些素人本身足够优秀,能够吸引观众。

而做到现在第5年了,去精英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能够引发用户共情的嘉宾其实越来越重要。

在《半熟恋人2》中,其实孙沐雨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她的人气,却是目前所有素人嘉宾中最高的。这正是因为观众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节目模式层面上,首先聊到了真人秀的部分。

观察类恋综的真人秀部分,大多围绕“恋爱小屋”或者“恋爱旅行”展开。而在冷眼来,他们都属于封闭录制环境。在隔绝的爱情乌托邦中,每天谈情说爱,难免出现“就着爱情讨论爱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节目探讨社会议题和现实议题的空间。

封闭的录制环境能否打破?

当冷眼将这个问题抛给闫芝桦的时候,闫芝桦的回答是:其实做了这么多年节目之后,就会发现封闭的环境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它能通过制造高频的相处,起到感情催化剂和加速剂的作用。

封闭环境其实是给他们制造了一个能够多多相处的机会,他们在小屋里一个月可能顶我们日常生活中跟一个人交往几个月,甚至半年。在高密度相处的过程当中,才能迅速了解一个人。

如果一个嘉宾来录两天就走了,回到他的生活十几天后又来录,就跟艺人录通告节目一样,会被太多的东西影响,是没法达到短时间内“上头”的效果的。

其实,恋综赛道已经开始关注素人CP们离开浪漫小屋后,进入现实生活的故事,目前,这些内容往往会以衍生综艺的形式出现。

《半熟恋人》第一季完结后推出了番外篇《半熟之后》。衍生综艺《爱情这件小事》则邀请了包括“巴啦啦能量”在内的三对恋综大势CP共同出演,挑战带娃等一系列任务,展现了他们离开小屋后的感情现状。

闫芝桦透露,《半熟恋人2》在完结后,也将很快上线两个番外,作为节目的延续。

丰富的衍生内容,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恋综本身过于乌托邦化的问题。

而在节目内,现实生活如何影响到嘉宾们的感情走向?

节目的思路是,缩短小屋的暧昧期,用更多的篇幅追踪嘉宾们离开小屋之后的种种故事。

对于小屋内的嘉宾来说,2周时间已经足够让双向奔赴的嘉宾成功牵手。那这些CP回归现实生活中会怎样?面对现实的时间、距离、财富、家庭等各种变量,他们能否解决问题?甜蜜依旧?披荆斩棘?还是惨遭BE?这些都是观众想看到的。

在冷眼看来,这与国际恋综内容市场上的创新趋势不谋而合。

以网飞一档颇具开拓性的恋综《爱情盲约》为例,节目仅用一集阐述了嘉宾“盲约”牵手的故事,后面的篇幅都用于记录他们接下来几个月,见朋友、见父母、度蜜月、筹备婚礼等一系列经历和挑战。

小屋内偶像剧一般的浪漫牵手,能否抵过现实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和柴米油盐?这些无一不牵动着观众的心。节目也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的巨大成功,目前已经公布第四季录制计划,并推出了美国、日本、巴西等多个国家的版本。

恋综,作为综艺最终要的赛道之一,一直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只有更新的视角和大胆的创新,才能让作品在这条重要且拥挤的赛道中,抢占一席之地。

无论观众,还是行业从业者,都期待《半熟恋人》,以及未来更多爆款恋综IP,用更有突破性的尝试,为恋综赛道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0 阅读:132

冷眼看电视

简介:提供独家节目解析,深扒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